中国外汇 |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十年成就与展望
作者 | 蔡彤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 | 《中国外汇》2023年第21期(拟于11月1日出版)
“互联互通”(Connectivity)一词原为电信用语,2003年亚洲开发银行最早将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次区域交通运输互联互通(印度)”项目。随着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的概念逐渐从狭义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更广泛更深层的涵义发展。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提出了“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笔者以“五通”建设为对象,总结“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10年成就及特点,并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成就显著
政策沟通春风化雨
政策沟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规则标准“软联通”的重要支撑。中方恪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使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从接触、认知、理解到逐渐接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春风化雨般的政策沟通方式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从政策协调到战略对接,逐渐形成政策沟通的长效机制。双边层面,中方充分考虑对接国的诉求,与多国战略实现对接,包括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印度尼西亚“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沙特2030愿景等。区域和多边层面,推动“一带一路”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有效对接,支持区域一体化进程和全球发展事业。全球层面,2016年11月,在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上,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将“一带一路”倡议写入联大决议;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推动全球首个《投资便利化协定》完成文本谈判,将在超过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协调统一的投资管理体系,促进“一带一路”投资合作。在谈判过程中,中方多次就谈判难点问题提出务实解决方案,发挥促谈促和促成关键作用,获得各方高度认可;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中国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以政府间战略沟通为支撑的政策沟通长效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以地方和部门间政策协调为助力,以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项目合作为载体的多层次、多平台、多主体的常规性沟通渠道也已形成。
设施联通全面推进
设施联通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石和优先领域。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为重要方向,特别是在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联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带动了其他“四通”的联动与发展。
当前,“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架构和“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已基本形成,“一带一路”设施联通正呈现出陆、海、天、网全面推进的态势。陆路通道方面,六大经济走廊均有标志性项目建成,如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中巴经济走廊)、匈塞铁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老铁路、雅万高铁(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同江铁路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特别是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使老挝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对老挝的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拉动作用;雅万高铁是东南亚首条高速铁路,时速高达350公里。海上联通方面,涌现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一批大型共建港口,“丝路海运”联盟网络不断拓展,大大提高货运效率。空中联通方面,“空中丝绸之路”建设成效显著,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全面贯通海陆空的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持续拓展,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准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货物流向通达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
贸易畅通成效显著
10年来,共建国家通过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建设自由贸易区,改善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贸易投资网络,共同做大经贸合作“蛋糕”。
贸易规模稳步扩大。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为2.8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45.4%,较2013年提高了6.2个百分点(见图1)。
双向投资持续扩大。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中国对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稳步上升(见图2),2022年比2013年增长66%。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中国民营企业对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超过1.5万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的53.7%。
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10月17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至此,中国共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2个自贸协定。截至2023年8月底,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贸易畅通合作倡议》。中国已与35个共建国家实现“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与新加坡、巴基斯坦、蒙古国、伊朗等共建国家建立了“单一窗口”合作机制、签署了海关检验检疫合作文件,有效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以进博会为代表的重点展会影响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之间的经贸投资合作。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同4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中国企业与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的海外产业园超过70个。
资金融通顺畅有序
在资金融通方面,我国与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动力。
资金融通规模持续扩大。自2015年成立以来,亚投行已从57个创始成员发展到来自六大洲的106个成员,成为成员数量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国际多边开发机构。截至2023年6月底,亚投行累计批准227个投资项目,共投资436亿美元;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承诺投资金额约220.4亿美元。截至2022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直接为1300多个“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中国进出口银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覆盖超过130个共建国家,贷款项目累计拉动投资4000多亿美元,带动贸易超过2万亿美元。
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不断增加。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已在17个共建国家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规模持续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参与者、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交易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一带一路”债券46只,累计发行规模527.2亿元。
民心相通水乳交融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社会根基。10年来,“一带一路”不仅在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也在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方面做出了扎扎实实的成绩。
“一带一路”本身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产物和桥梁,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为各国架起桥梁,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明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多年来,中国院校在132个共建国家办有313所孔子学院,315所孔子课堂,为加强中国与共建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艺汇丝路”是中国文旅部实施的“文化丝路”计划下的重点品牌活动,10年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百余名艺术家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化作了487件作品,中阿艺术家的真诚对话,成为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绚丽一笔。中国与共建国家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等联盟,建立“一带一路”经济信息网络、共建国家出版合作体、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等平台,在教育合作、文旅交流、媒体智库、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与共建国家议会、政党、民间组织往来不断加强,拉近了共建国家人民的距离,促进民心相通水乳交融,在经济合作的同时实现了文明交流互鉴。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发展特点
特点一:全方位
“一带一路”在设施联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畅通、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推动政治、经济、人文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格局,营造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融洽关系,以打造价值相融,利益相通,命运共同的和谐统一体。
特点二:多领域
共建“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和规则标准的“软联通”相结合,并在“软合作”中建立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机制,使治理领域向政治、安全、军事、网络、文化等多个方面拓展,逐渐消除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交往秩序。共建“一带一路”将体制、设施、贸易、金融、人文整合在一起,实现了五通全面发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以五通为核心,但并不局限于五通,正在向健康、绿色、创新、数字等新领域积极拓展。当前提倡的绿色“一带一路”、健康“一带一路”、智力“一带一路”、和平“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正在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的内涵。
特点三:深层次
共建“一带一路”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努力实现更深层次合作与高质量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对接各方发展战略规划,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使得共建工作在整体式顶层设计的完善中不断走向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努力消除制约发展的根源和障碍,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接东盟、非盟、欧盟等区域互联互通规划,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对接多国发展战略,签署22个自贸协定,对接国际先进规则标准,实现更高水平互联互通和更深层次交流合作。共建“一带一路”正着力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动能。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前景展望
“硬联通”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未来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第一项就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突出了基础设施硬联通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意义。在具体行动内容上,除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共同搭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等传统廊道项目以外,也提出了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以及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下一个10年,共建“一带一路”的硬联通水平必将再上新台阶。
“软联通”事业扎实推进
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在区域、次区域和双边层次形成了多元化的机制互联互通框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推动了成员国之间经贸规则、标准的对接,极大地促进了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同时也在亚太地区形成双轮驱动的经贸合作发展格局。同时,中国也在积极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追求将更高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引入“一带一路”建设。
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持续支持开放型世界经济建设。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将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实践平台,帮助共建国家向世界开放,同世界联通。
“心联通”民意基础不断稳固
据世界银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将使参与国贸易增长2.8%—9.7%,全球收入增加0.7%—2.9%,760万人将摆脱绝对贫困,3200万人将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使更多国家能够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帮助民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与繁荣之路,这就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是最大的“民心所向”。
未来,共建“一带一路”民间交往将更加密切。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中国引领的互联互通事业肩负着携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使命担当。中国开创的和平发展之路、民生繁荣之路、文明交流之路,必将沿着健康、数字、创新、绿色的新方向,架起通向人类共同发展的立体化、多维度、基础性的互联互通桥梁,在共建国家的深度参与中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外汇”的所有作品,均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公众号授权不得进行营利性使用。非营利性转载或引用,应注明“来源:中国外汇”。违反上述声明者,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