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华商名人堂——苏用发


新朋友点标题下方“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查看历史消息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苏用发,印尼籍华人,祖籍福建南安。印尼苏钢集团董事长、印中经济文化与社会合作协会苏北省分会会长、印尼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理事长、印尼苏北省棉兰崇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世界苏氏宗亲总会第五、七届理事长。
印尼苏钢集团由苏用发与父亲于1969年联手创立。到2013年,苏钢已发展成为主营钢铁制造并涵盖生物质发电、焦化、水泥、棕榈油脂、食品生产、饲料加工、畜牧业、船务运输等多元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并在印尼创造了许多第一。苏钢投资兴建印尼第一座炼铁高炉及焦化厂,改写了印尼的冶金史;特种铸钢产品出口世界各地,成为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快速发展的生物质发电,为印尼发展新能源开创了新模式;糖果厂日产量100吨,居亚洲第二位。特种铸钢,因年出口创汇近4亿美金,属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苏钢连续五年获得印尼政府颁发的最高奖“出口业绩优秀奖”。

1947年,苏用发出生于印尼棉兰。父亲苏锥有,于1937年从福建南安只身前往印尼谋生,数十年苦心经营,
青年时期苏用发是印尼苏北颇有声望的实业家;母亲杨柑枝,生于棉兰,是1930年代棉兰赫赫有名的杨家千金。在兄弟姐妹七人中,苏用发排行老二,自小他就喜欢听母亲讲古人博学成才的故事,入学后亦发奋刻苦,每门功课都很优秀,并在朗诵、演讲、唱歌、书法等方面表现不俗,被誉为学校的“文艺才子”。
进入中学后,文理兼修的苏用发已精通印、中、英三种语言,并尤其偏爱机械制造学科,他觉得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关联着更幸福的生活,值得潜心钻研。然而1965年爆发的“排华运动”,将本该按部就班的一切都打乱了,彼时的印尼,华人大受打压,华文学校被迫解散,不得已,苏用发的大学梦断了。
失学后苏用发没有气馁,进入父亲的企业后依然没有放弃学习,白天工作,晚上就自修机械、制造、管理、冶金等专业课程,扎实的语言功底加上可以学以致用的操作环境,他渐趋谙熟了投资经商的种种学问,尤其在冶金学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多年后,他常常感叹,或许正是际遇的此番坎坷,才铺就了后来的人生轨迹。成功之后,苏用发依旧保持着学子本色,日学不辍。

苏钢集团注重经济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不仅为印尼的经济繁荣作贡献,也一直在为印尼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2012年苏钢投资建设印尼第一座高炉全貌
在全球化进程中,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发扬优秀文化,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这是印尼的国家战略,也是苏钢集团的责任。在苏用发大力支持下,成立于2008年非盈利性质的棉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已成为海外最大的华文本科院校,截止到2013年在校学生已达到1000多人。
成立之初,学院大量聘请中国教师,到2012年,这所印尼唯一一所华文本科学院的毕业生,纷纷走向印尼的教育岗位,他们秉持母校的教育理念,向印尼学生传授优秀文化。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全貌由苏用发主导出资,于1965年关闭的棉兰崇文中小学也重新复课,在2011年7月重新打开大门的崇文学校,学生可以学习印尼文,华文、英语。不远的将来,苏用发出资培育的三语人才,将使印尼在全球大家庭中更具活力。
越来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拥有优秀人才和文化,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苏用发捐资教育,社会收获人才,捐资教育不可能为企业带来现实的经济效益,但苏用发坚持把捐资教育放在集团社会责任的重要位置,其目的就是要苏用发身上的职务很多,除了公司还有很多社团的工作,但苏用发说他在华文学校的工作最开心。在教育上他不仅要出钱,还要出力去推动,还要参与管理,更要思考如何把学校建设好。但想到这些学生将来从华文学校走向社会,将来创造的财富,对社会的贡献,他认为自己得到的远远超过自己的投入。他说:“只要去办华文学校的事,再忙都不会感觉到累,就是因为有一种我们的责任,再加上那种成就感,让你可以陶醉在这个快乐的心情之中。”
为表彰推动华文教育做出的突出贡献,2011年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华文教育大会上,受邀出席大会的苏用发被授予华教杰出人士称号。

苏用发与时任国侨办主任李海峰合影为国家储备人才。

苏用发立足棉兰,乐善好施,逢善必举。他赞助失学青年读书、帮助困难华人度过难关、深入亚齐海啸灾区杂交水稻在苏北试种成功苏用发参加收割仪式赈灾、捐资救助雅加达水患灾民、资助福利院、孤儿院等举不胜举。据统计苏用发在棉兰亚洲国际友好院、崇文中小学前后捐款累计达到360多亿印尼盾(当时折算人民币约3000多万元)。

苏用发常说:“我是印尼人,要为印尼尽忠;我是中华后裔,要为中国尽孝”。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1986年,苏用发跟随父亲首次返乡回到福建南安,与印尼侨亲一道,创办了梅元小学新校区,并先后捐资兴建了教学大楼“有用楼”、教师宿舍楼以及附属幼儿园。
2005年,他再度捐资RMB70万元修建梅元小学“用发楼”,并为教室添置电脑设备、整修美化校区、修建运动场。额外拿出RMB10万元,支持小学校董会奖励考入高等学府的优秀学子。
苏用发还和家人创办了南安玲苏中学。1992年以来,他先后捐建了“锥有楼”、“柑枝楼”、“用成楼”、“用福楼”、“用斌楼”;2007年,捐资RMB220万元修建了“用发科学楼”,并以RMB50万元创设玲苏中学教育基金会,亲自担任董事长。2010年捐资RMB100万元用于重建学校食堂综合楼及改善办学条件。
捐资RMB100万元给南安市慈善教育机构,设立“苏用发教育基金会”;捐资RMB50万元兴建康美卫生院“用发医枝楼”;捐资RMB32万元修建梅元村道路基础设施。福建省政府曾两度授予苏用发“乐育英才”金质奖章,以及“福建省捐赠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牌匾和荣誉证书。

福建省政府授予苏用发金质奖章

投稿qq138033389和本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