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欲食好鱼马胶鲳,欲娶靓嬷苏六娘。”:潮剧《苏六娘》老,新版本视频欣赏

“江南江北一溪水。”潮阳京北村与揭东炮台镇相隔一溪水,两岸居民往来都乘渡船,该渡口名称“京北渡”,每天渡船载满乘客,频繁往返,热闹非凡。

苏六娘故居
相传,明朝中期,炮台雷浦村苏员外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私订婚约,就曾派婢女桃花从京北渡坐船前往送信。著名的潮剧折子戏《桃花过渡》也是据此改编而来的。桃花在过渡时与渡伯斗歌,运用有潮汕特色的风土人情典故入歌进行对唱,从“正月点灯笼”到“厚稳(蚯蚓)厚稳歌,厚稳出世翻了沙”,无不情趣诙谐,引人莞尔。俩人斗歌非常投入激烈,以致当时适逢涨潮,才有了渡船被冲到上游、渡伯脱口惊叫“哎呀,糟了,只船被水(冲)赶到双溪嘴了”、现在简约为办事情动作太慢导致后果已渐显的“只船(败)到双溪嘴”的名句。民间还有关于桃花是渡伯的亲生女,而因俩人斗歌斗得最终羞于相认的传说,这一点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人们对封建传统、观念最有力的抨击。
苏六娘故里雷浦村离炮台镇有2里远,位于该镇东北方位,毗邻新市村,三面临溪,村寨绿阴环绕,幽雅景致。该村南侧有一座古建筑住宅,宅东面立有石旗杆脚,据说各地只能有身份者可标此物,往往也是当时主人用来向世人报喜事、报大事的一种方式。苏六娘的先辈在北宋时期潮州府当官员,后至此择地造府,并请潮州知府起名“雷浦”,意为雷震万物,福泽桑浦(山)。到了明代,苏员外操守祖业,苏安人林氏勤劳持家,苏府倒也家资殷实。林氏于正月十五之夜产下一女,因排行第六,故此取名六娘。苏六娘自小丽质聪颖,天姿过人,读书、绣花样样精通,深得苏员外夫妇喜爱。稍大后,被送到潮阳西胪村姑父郭大夫家中寄读,六娘悄悄与表兄互生爱慕,私订终身。后来,苏员外因到潮州与人打祖坟官司,为求助打赢,把六娘许配给饶平新埔村杨书办的三公子杨子良。苏六娘闻讯悲痛欲绝,为抵抗包办婚姻而愤然离家出走,与表兄密约私奔。


苏六娘故居(现在新市村脚苏厝)
民间传说苏六娘在夜里赶到京北渡口时,一时未能找到渡船,竟被苏员外及杨子良等人追上,最终因拼死反抗,被装进猪筐沉下江中。有好事者则加续上,六娘沉江之际,郭继春与桃花请来渡伯,渡伯潜水打开猪筐,救出六娘,并送郭继春上京应试,虽未能及第,但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郭、苏俩人相偕到老。
不管结果如何,苏六娘在封建社会那种勇于追求个人婚姻自由、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还是得到后人的同情和支持的。

潮剧《苏六娘》广为传唱,深受海内外潮人喜欢,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欲食好鱼马胶鲳,欲娶靓嬷苏六娘。”至今与苏六娘有关的点点滴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苏六娘》戏剧由广东省潮剧团演出,1957年拍摄成电影,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摄,于1959年12月拍成彩色影片。本片以戏剧的演绎了揭阳荔浦苏员外年轻貌美的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青梅竹马,情愫暗生,被父许婚饶平杨子良,弱女以死拒婚的爱情故事。

苏员外之女六娘在舅父家寄读,与表兄私订终身。苏员外趋炎附势,硬
苏六娘要将她许配给府衙杨师爷之子,六娘拒不肯嫁。杨师爷通过族长施加压力,六娘决定投江殉情。就在她即将投江的时刻,丫环桃花和船夫救了她,并帮助她与表兄一起远走他乡

《苏六娘》

出品时间

1957年

出品公司

广东省潮剧团、香港鸿图影业公司

制片地区

中国

导 演

罗志雄

编 剧

郑一标 卢吟词 罗志雄

类 型

爱情

主 演

姚璇秋 陈丽华,蔡锦坤 陈馥闺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146sx0x5h&width=500&height=375&auto=0


潮剧新版苏六娘全剧_广东潮剧一团 介绍

广东潮剧一团剧团先后创作、整理演出了一批深受观众欢迎并广泛流传的优秀剧目,如《陈三五娘》、《辞郎洲》、《苏六娘》、《火烧临江楼》、《辩本》、《扫窗会》、《闹钗》、《柴房会》、《闹开封》、《张春郎削发》、《终南魂》、《陈太爷选婿》、《烟花女与状元郎》、《葫芦庙》、《德政碑》、《东吴郡主》等。其中《张春郎削发》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获高度评价;《终南魂》获广东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演出奖;《陈太爷选婿》1993年9月参加全国地方戏曲(南方片)交流演出获优秀剧目奖等七项奖,1994年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剧用奖;《烟花女与状元郎》获广东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葫芦庙》获“2000年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奖励,填补了潮剧在此项目上的空白;《德政碑》2002年获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编剧一等奖、作曲一等奖等多项奖项;《东吴郡主》2005年获第九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一等奖、编剧一等奖、导演一等奖、音乐一等奖、舞美·人物造型设计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多项奖励,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该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于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6—2007年度)“精品提名剧目”。陈学希、张怡凰分别荣获第18届、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张春郎削发》和《烟花女与状元郎》拍成电影。此外还有一批优秀中青年艺员获过国家和省的奖励。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i0146bhgn0z&width=500&height=375&auto=0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或ID号“TXSS138”搜索,即可关注!查看历史消息请点击标题下面的“天下苏氏信息平台”进入,请大家分享本平台资讯,多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