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氏名家】▶ 苏喜亮:传承苏裔苏体书法

查看更多➝ 苏氏信息平台 2023-11-12


苏 氏 名 家 

苏喜亮

传承苏裔苏体书法

他,苏东坡36世孙的身份让人关注;他,勤于翰墨老而不倦令人敬佩。他,就是65岁的苏裔苏体书法非遗传承人苏喜亮。

妙笔生花   志在还原一个东坡书貌

  见到苏喜亮时,他正伏案书写东坡诗词。苏喜亮八岁开始学习书法,几十年来,深受家书影响,耕耘不辍,达到了情至、形至、神至。

 

  在苏喜亮的书房,品茶台、书柜里都是关于苏东坡的书籍,柜壁上书写的是《后赤壁赋》,桌上是成堆卷好的宣纸和大大小小粗细不一的毛笔。夜深人静之时,常常是苏喜亮一天中最为接近东坡先生的时候。月色朗朗,他会在那时挥毫而就,写上一篇《赤壁赋》。写到佳处,畅然大笑,享受这份“唯我书房独亮”的怡然自得。或者,约上三五好友,坐于茶台,以文会友,体会东坡文化碰撞的兴致。

 

  历代书家的成长都得经过经典崇拜——临摹同化——原创出新这样一个过程,苏喜亮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苏轼的字墨丰笔润,传统中透发着无穷妙机。似乎随心所欲,变化无常。这常使学子们无奈于门前,捉摸不透。殊不知苏轼的字是随着他一生的坎坷遭遇而变化,是其心灵的写照,感情的宣泄。了解这一点,临苏轼的字才可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苏喜亮说,“书法大家不计其数,写得好的人数也数不过来,所谓字随人贵,东坡的字与他的为民情节和宽容待人的博大是一体的。”

 

  书法不仅是一件乐事,而且常被文人们用来寄予情操。东坡亦如此。守法尚意,率意而为寄托自己的情感世界。苏轼在谈到自己的书法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是这种追求意趣的书法风格取向,影响了他身后的每一代人。苏喜亮的行书,也是和先祖东坡先生一样随行大小,肉丰骨劲、笔圆而韵胜、淳厚遒劲。不少人看到苏喜亮的书法作品都感觉震惊,似乎穿越到了北宋,看到的就是苏轼的字迹。

 

  凭着对祖宗的那份真情、激情和豪情,苏喜亮对东坡发自内心的热爱,制印一方:“我写祖书”。意在不随波逐流,至死不渝地追随先祖。还自撰一联:“千秋风流苏轼字,万古绝唱东坡词”,常年悬挂在居室,告诫自己。

 

  以作为东坡后代和对东坡的热爱为理由,苏喜亮孜孜不倦地努力还原东坡书风。即使当一个孤独的苦行僧,也乐在其中。




腹中锦绣   教书育人传承苏体艺术

 

  苏喜亮上世纪50年代生于陕西,70年代赴疆军旅,80年代转业至河南平顶山市文联,2000年年初回到眉山。“华山、天山、平顶山,再到眉山,我的靠山可真多啊。”苏喜亮打趣地说。

 

  苏喜亮一生酷爱书法艺术,1987年开始教学。在他看来,教书育人传承苏体艺术,这是将东坡文化发扬光大的一种方式。

 

  “学书法确实是先天加后天努力的过程,在许多人看来也是一个枯燥的东西,当然,学习东坡书法难度就更大了。”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苏喜亮不断琢磨总结,对传播苏体书法一直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不管是六十多岁的“老学生”,还是几岁的“小学生”,或者是泰国的“大学生”,苏喜亮对不同的人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他把自己传播东坡书法,教书育人的过程比喻为打篮球。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需要细化到每个步骤的工作。就像篮球需要动作分解,书法同样需要抽丝剥茧,否则容易眼花缭乱,眼高手低。苏喜亮常常告诉学生,所写作品必须经得起时间的验证,今天看它是美的,三年后再看它仍然赏心悦目才行。只有这样,才能笔墨精妙,气韵精到,处处再现东坡墨迹遗风,“姿态横生,不矜而妍,不束而严,不轶而豪”。

 

  在谈到文化艺术传承的问题时,苏喜亮表现出一种随缘的心态。“艺术与理想本来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这个问题可以化解为心态问题,也是随遇而安,并且是我一辈子的事情,勉强不来。”苏老在选择传承人方面,最首要的应该是要悟透苏东坡的书艺真谛。这建立在对读东坡这个人的解读和了解上。“不单单是他的字,他的诗,而是看到一幅东坡书作,就会联想到当时作字的情景,概括为‘看透’。”苏喜亮说道。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x01477di5kc&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 苏体书法传承人苏喜亮—苏家坪立碑题字


松滋市杨林市镇盘古村,原称苏家坪村,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后裔定居于此。目前,整个杨林市镇的苏轼后人已达一千多人,为了弘扬苏轼文化,当地村民苏振元作为苏轼后裔代表自掏腰包,特在村头立了一块高6米的村训碑,用来激励子孙。11月27日,举行了村训碑揭幕式。



相关链接: 

  宋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此时,虽然精神寂寞,生活贫困,却使苏东坡书法境界达到顶峰。这就是苏东坡创作并用书法表达的《黄州寒食诗帖》。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年版《汉字的魅力》载:《黄州寒食诗帖》出世后,深受诸家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有人将三个行书作对比:《兰亭序》是雅士超人风格,《祭侄稿》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这些风格自成一体,是中国自古而今行书书法的三座高峰。

 

  苏裔苏体书法由苏东坡长子苏迈获得真传,通过家族传承至今已有920年历史。苏东坡33代孙苏克云从父辈处掌握苏体书法艺术后,传子苏佩印,1934年苏佩印传子苏海南,苏海南1959年再传子苏喜亮。在眉山市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中,传统美术类的苏裔苏体书法入选。

苏振元 推荐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继续关注



投稿方式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或ID号“TXSS138”搜索,即可关注!查看历史消息请点击标题下面的“天下苏氏信息平台”进入,请大家分享本平台资讯,请订阅今日头条《天下苏氏信息平台》多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