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從"守約祖祠"重光看蘇氏人文精神躍起

乙未十月初三,廣東普寧碧嶼"守約祖祠"舉行了隆重的重光晉祠活動,予亦被列入應邀嘉賓前往。我來普寧前,對蘇氏"守約祖祠"的「守約」二字產生了好奇,始建於何時,為什麼叫守約?守約守什麼?我先考查了一下《廣東通誌》清、同治三年(1864年)重刻本卷148建置略,记壇廟,先農壇在普寧縣東門外五里湾,雍正四年(1726年)建。而蘇氏的這個"守约祖祠"则更早先農壇約近200年歷史,倘按此線索追溯,言蘇氏先民自宋末之大遷徒,來到這塊"緣從神來"的土地,开普寧,地方人文之先河,守"天道酬勤"之约,應當是"守約"二字的出處吧?那麼,我們就不難理解"心田先祖種,福地後人耕"這個悠久的意思了,修德積福,惠從神來,惠來普寧,上敬先祖,守約中道,承約宗法,漁樵耕讀,滄海桑田,矢志不渝,隨歷史經變,眉山蘇氏,上善若水。


大地是人類的母親,也是蘇氏的母親,負載着所有人、供給人的食物。動物最終也是依靠植物為生。地里的、水里的植物,都是大地所產。大地產生植物,要靠上天下來的雨露,要靠太陽溫暖而間歇的照射,因此蘇氏先祖在這里又有了"皇天後土,天父地母"的守恩之約,承傳之約。


以人的"五谷"來說,是要人自己把天生的種子放入泥土,進行灌溉、栽培,因此發展出天人地的"三才"之說。


碧嶼守約祖祠

普寧、掲陽、潮陽、惠來、潮州,地理位置優越,面對大海,背負平原丘陵,且三江(韓江、榕江、練江)水網經流歸入南海。蘇氏的眉山支脉自中原的遷徒,陸路自湘粵南雄歸入,水路沿福建沿海入潮州揭陽、惠來普寧一帶。


家和萬亊興,蘇氏先民,早就從世代共居的農耕漁樵中感悟到了。自然,需要風調雨順;國家,需要君臣佐使;君主,需要國㤗民安;家庭,需要夫和婦順;延祠,需要父慈子孝;和合,需要兄友弟恭。


話說蘇氏宗親中的,兄友弟恭,催生了普寧碧嶼蘇氏宗祠中,祠堂上額沒著蘇氏二字,這麼一個別樹一幟的碧嶼"守約祖祠"。普寧碧嶼青洋山蘇氏先祖一門出"守約、淡泊、碧祖"三兄弟,守約大哥,淡泊二哥,碧祖三弟,三兄弟人文精神躍起,各具才能,三弟直至京城太師,輔之太子,但念勿忘兄弟之情,于是告辭太師之職,皇恩賜"和樂",歸回鄉里。也是碧嶼青洋山蘇門兄友弟恭一段佳話。


碧嶼學校合影留念

"睦族宗親"的情誼,從古到今是又真又活的,在守約祖祠晉祠,慶典活動的前夜予自京城扺揭陽,蘇瑞通兄安排澤堅、永堅兄接從揭陽至普寧達碧嶼,一路行程,恍若隔世,中國文化之豐盛,從北京現代鋼筋水泥森林,歸回廣東淡泊田園鄉里,巳是亥時,只見所搭牌樓燈火闌珊,碧嶼青洋山蘇氏宗親,俊忠、廣雄、啓文、澤堅等宗長,正將明日各項活動的籌備工作落定。


河渠田园中那厢邊,草台布景,潮音𢇁竹,悠然而至,是那俊忠宗長等出資,恭請廣東省潮劇一團,連軸上演三天大戲,碧嶼青洋山蘇氏宗親,遂于平日生計之忙碌中能安享喜樂也,再觀那,修繕簇新的"守約祖祠",保存那原貌雕梁畫棟,從屋宇天頂,紫氣東來的琉璃瓷雕,到樑木之龍鳳呈祥,窗棂瑞獅歡騰,萬象更新,無不精緻入神的傳統藝術,是處體現出蘇氏後人,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承傳的人文情懷。


青洋山蘇氏祖祠合影留念

倘若,對中國農耕社會"蘇氏宗祠"言,時至今日宗親們出資恢復的,巳不僅僅是一種"守約"精神文化遺產之表像,那么,它帶來的是什麼?接下來我們的目標導向是,人文的教育鄉里的"碧屿學校","碧屿學校"是蘇氏宗親們,傾囊投資興建的教育事業,使我欽佩的是,在我周圍,這些淳朴而默默無聞的,蘇氏宗親們身上,有着些微的基督因子,善舉的恩慈是無需聲張的,也是不需回報的,是左手做了不要叫右手知道的。我對深圳蘇氏宗親們團結力量與精神,唯在心里默默感恩。上天的恩賜福氣與福利,是加倍償還給蘇氏後人的,從這里走出去的蘇姓學子們如群星璀璨在歐洲、澳洲、加拿大、美國之地,學成有才,服務社會,厚道厚道,有厚才有道,從祖輩的堅苦創業,到現如今,蘇氏兒女,尤如黃河之水,來自上天歸回大海。這不正是,世界蘇氏總會蘇世慶、蘇日里、蘇用發、蘇育明等等宗長們的初衷與期望麼?

東倉蘇氏宗祠合影留念

與東倉村宗親合影留念

當日下午蘇耿仁兄、蘇章宏弟兄、蘇創城小兄弟又陪同去了正在恢復修繕中的靑洋山蘇氏宗祠,從青洋山的蘇祠宗祠,到第二天我們又去了揭陽東倉村蘇章宏弟兄(深圳蘇氏宗親會監亊長)的故居。值得提一筆的是一到東倉村,這個蘇氏宗祠的景象馬上把我們眾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起了,那是個自民國起至今未動過的老宅子,所刻録的時代氣息特徵,與碧嶼青洋山迂然不同,蘇氏宗祠正大門的左右兩則,石刻牌刻的不是"睦族"、"宗親",而是"精誠"、"團結",進院落回觀,只見石刻大字左右兩厢"自重自愛"、"互勉互勵",從這個祠堂的歷史背景中讀出了國共兩黨廣東地區的大革命時期,蘇氏宗祠族群活動內容,直至文革遭遇使此祠變學校,各厢房内,斑駁油漆的老宋體毛主席語录歷歷在目,整個環境再也找不出這樣的時代氣息。蘇章宏弟兄說:"潮汕祠堂村村有,但要有如此特徵,具民國大變革遺跡,到紅色時代之足印,它是當時為革命由地下黨員引領興建,後又在文革中,遭執政者毀壞,像這樣深受中國近代史冤曲的祠堂,很有可能是僅存唯一的。"使我想起正在籌拍台灣海峽兩岸歷史片,以著名台灣學者詩人余光中老師"鄉愁"詩為背景,我題寫片頭"鄉愁"的場景地,不就是這里嗎?似蘇氏先祖在天之靈,為海峽兩岸兄弟牽手,預備了時空變幻的場景,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具有極高的民國時期文化遺產


保留著60年代前的祠堂當學堂的文化色彩


見證了又壹國情的裏程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蘇氏興亡,匹夫焉能無責?聯想中國大陸這些年來,在"世蘇總會"東南亞各國,老一輩宗長們,精神的感召與帶動下,在世蘇武功,以蘇永祁宗長為代表的,各地蘇氏老一輩的宗長們,都是我們在睦族宗親中,中靑年宗長們,上行下效的榜樣,蘇氏文化的人文精神與情懷,不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失落,消解扭曲,麻木不仁,相互扺消,或名利色權的"無厘頭"。


蘇氏不亡,蘇氏興旺,蘇氏正能量,乃是蘇氏先輩們君子坦蕩"德行天下"之因果。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老壽星,四代同堂

看哪!在蘇章宏弟兄的帶領下,去了揭陽市榕城區新蘇村拜會了蘇課武宗長之父親94歲的蘇岳美老壽星,老壽星,須眉鶴髮,着中山裝,身體硬朗,神情安祥,左右開弓,抱曾孫(雙胞胎)蘇弘博、弘翔。實乃福氣托福根。褔利子孫,老壽星,非常自信,提膝健步,帶領我們參觀了新蘇村的蘇氏宗祠。不禁使我想起蘇永祁宗長爺爺蘇局仙老壽星,曾經的道骨臨風,筆耕不掇,少長咸集,取益臨池,運氣凝神,逾百歲有零,而瑞仙逝。願蘇氏宗親涌現出更多的老寿星,康健生活,福澤兒孫。


新蘇村蘇氏宗祠合影留念

目下隨着神州大地,各蘇氏宗祠的恢復與修建,似繁星綴英,我們應當穿透時空的磚牆,它的實質是,正在走向一個新的,精神領域,有形于蘇氏宗祠,無形于愛心聯絡。只有在,我們的心靈家園,真正歸回到,屬天的"正義大道"上,建立心心相印的,蘇氏人文"文化品牌",才能走出宗祠,使良心、善心、熱心、愛心、公益心沁溶于世蘇,神性的大愛之中,這才是一個個蘇氏宗祠真正的價值體現。而不是虛設之牌位,斷續之香火,乃是得勝世俗之境界,活出神性之光彩!


老祖宗的話“承前啟後”……

否則,在躍起的蘇氏人格面前愧姓蘇!


學隶:蘇晉雲有感于廣東掲陽

2015、11、18

揭東錫場東倉蘇氏宗祠(建議盡快申請文物保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榕城區新蘇村蘇氏宗祠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点击微信右上角的“+”,会出现“添加朋友”,进入“查找公众号”,输入“天下苏氏信息平台”或ID号“TXSS138”搜索,即可关注!查看历史消息请点击标题下面的“天下苏氏信息平台”进入,请大家分享本平台资讯,请订阅今日头条《天下苏氏信息平台》多谢!
投稿方式
微信号:QsgrQ138033389 邮箱:138033389@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