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氏入潮开族第一村

查看更多➝ 天下苏氏信息平台 2018-08-04

潮汕苏氏入潮开族第一村
序:
湄洲从始祖琳公定居以来已历千余年(近1200年)。它的繁衍与盛名,中期的萧条、冷漠,艰辛,给湄洲村民留下难忘的印象。很多的问题解说很难,要知道湄洲古乡的情况只得借助于族谱来改说。

发研千年之史,族谱很多的人見过,能否认真研究,我看不一定。问题就在于认真想想,其突破口就在于十六世六叔祖的"序文"(草盤公,讳、作,字、子修,乃南波公第六子。元至正五年1339年至明永乐元年1403年,公有一子曰明达。),在于琳公的记录详细推敲,从祖出生、藉贯、下潮原因、路线经历,择地定居、生息、家庭关系,繁衍的过程。研究,说明族谱记载属实。反映湄洲村是祖生地,潮府的苏氏开基始祖。因岁月漫长、朝代更换。中期冷落,虽经受自然侵害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更严重,人能改变自然更能加速自然的变化,使完整的地象变为残破不堪的景象。湄洲改变为穷乡弱族。乡民潦倒生活艰难、使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自私狭窄,每因利益小矛盾而勾心斗角,造成兄弟不和,邻居不睦,宗支不振。 过「南洋」去而不归。
因此草盤六叔公才写下旗图(族谱和序文),目的为了教导后裔子孙,家和邻睦,务农兴学!
十六世祖兄弟六人。只留二人安乡(二房碧泉公,讳端,字子正。):其他四人外创。(现湄洲全乡是二房后代 。十六世祖碧泉公生于元泰定四年1327年,终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享寿67。)(十六世祖,草盤公 讳 作,字子修,公有租二千石)(注:现惠来神泉苏是十六世祖:良斋公后裔。良斋公:讳、元,字子良。乃南波公第四子。有一子曰 赫,是神泉各房(神前)之一世祖。)其他三人分创他地。 (十五世祖南波公 ,讳 垣,官拜袭路大夫,生六子曰:章,端,裕,元,达,作。考生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终于元至正丙申年1356年,享寿51岁。)

【湄洲族谱是七百年前草盤公(十六世)的旗图,通过于倫叔祖(二十一世)、郑玑姻亲于明英宗天顺四年编成的(至今近六百年),并加“序”说明写谱目的。
清代康熙末年,湄洲秉正祖(二十八世)长房季子家用帐文(十五世祖南波祖生六子,湄洲是二房碧泉公(十六世)开支,其它各房都迁于外)。贵屿华美乡陈达元先生之严亲写的贺房祖的庆寿文(藏谱人是其子孙,被收录存上)】。

从一世祖至十五世祖出仕十三代,且都是朝官。十六世至三十四世,清光绪时才出仕"祖见爷"一人(台湾北路右协,武显将军,后晋升闽总督授官未交印而亡)。

1949年前全村只剩800余人。先祖的豪乡盛族以成为穷民弱乡。
幸喜,大地翻天覆地,49年解放,湄洲…实行了土地改革,招回抗战流失外乡的人回家分地,村里人口增加了,已近1000人。生活安定,政府实行一系列政策,兴修水利,奖励生产,组织农业合作化,走集体的路。
村貌焕然一新,1963年贵屿及周边各地,还未用上照明用电,我村成了最早实现农村照明用电,且村中每个转角路口都装上了路灯,乡情活跃。在当时有流言:"日彭州(湄洲)夜广州"的美誉! 这时我村人口以增到了近1400人。

1977年大旱年,练江河段干涸。村民抓时机建大桥,村干部带头、群情高涨,上级部门支持,全村出动七百多英豪奋斗五十多天,堵水、肩担,把一块块大石建立,大桥架通南北,「湄洲大桥」是贵屿有名维一的石拱桥。桥通后,交通方便、带动经济、木业旺盛,家俬远近畅销,乡誉咸丰远近、乡邻望名。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体制落实。

1989年陈贵公路开通(贵屿往陈店称「贵陈公路」)贵屿华美村华侨捐資再建练江大桥,两桥并通,交通更方便。村民木业开始转型经商买卖废旧电器品,经济更活跃。村干部抓好时机,倡导保创转居,提岀农村城市格局化,楼房化。按人口分楼,户户有楼房。改变了千年的湄洲面貌,乡风改变了乡史,现在村民相亲相爱和气睦族,青年和谐可亲,邻居胜亲人。练江造桥,公路畅通,汽车马龙,络绎不绝。成了富乡,青年们活跃经商,造福乡里。

村民主要行业也由传统的家私手艺转为生产经营电子元器件行业,其中仅驻深圳华强北大小规模商户就有一百五十户左右,他们在深圳成立了"湄洲村驻深圳乡亲联谊会"!资助贫户,带动捐资支援公益事业,2006年捐资带动村民老人理事会,改变村环道路,老人会又利用三届青年(三年)赛龙舟标款合资使长期崎岖不平的烂泥路变为交通村邻的水泥路,和再修湄洲大桥,留下"路平人颂,并在村上,绩留人心"的美名。博得村邻赞颂。今、湄洲人财两旺,乡民人口经过60来年的发展已由原来8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约6000人,成为贵屿大乡。千余年的湄洲今再灿烂!



今年,村干部又协助,健全组织老人理事会。在深圳同乡会(乡村会)捐资带动下,村民捐资大搞村环 卫生,村环建设,砌石离(囲)村囲,江边“亭港”建起了小公园。并在练江沉石造墩建造三 座青墩(星墩)使星墩再现 留下史绩。使裔孙永久留着千古名地"七星伴月"。



颂:"始祖十三公,后裔三十万。月地复旧貌,青洲浮江洲。改革创新章,梦想更辉煌。湄洲在进步,历史写新篇!"


湄洲练江上游赛龙舟为何要到湄洲转七星墩!

传说:峡山周都爷生于湄洲七星墩。周光镐1536至1616,字国雍,号耿西,潮阳桃溪乡人(今峡山),明嘉靖15年生于 练江上。官至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宁夏巡抚。
因其母贵屿南安杨氏人,其母临产与其父往南安为外祖庆寿,祝寿当天因其母要产子,(古时,嫁出女儿不得回娘家产子)故不得已划船回家,至湄洲七星墩,故在墩上产下(周光镐),他面如弓月,脸上有七颗黑痣,状若北斗。(这就称七星伴月相)长大出仕。请相士相其命格,说其命格天上火烧三奇,必须着水不拒之,其母说出七星墩产子一事。后世人传为佳话。之后几百年来,为望子成龙,贵屿赛龙舟、湄洲上游都要转七星墩。

“湄州苏”即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湄州村的苏姓。其开基祖为唐代的苏琳。

【苏琳(809-888),俗称“十三公”。兴化府莆田县白石乡乌石仔居约三世,祖籍京兆武功!

潮汕苏姓入潮始祖:十三公,讳 琳,(809至888),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唐文宗开成年间因弹劾权贵、打击豪强,被贬潮州,谪潮三月,遊创不归;于唐开成四年(839)定居潮阳兴仁乡,开创 ‘洋乌都’ ”彭州园“ (今汕头市贵屿湄洲村),距今将近1200年,这就是后来的湄州。故有“未有贵屿埠,先有湄州苏”之说。历尽艰辛,代出文武英才。唐宋有苏琳、苏茂、功锐“三大夫”及以后“二将军”。二将军因有功朝廷,卒后由朝廷派钦差“御葬”,极具“哀荣”。创寨湄州历经沧海桑田,但武烈将军苏万萱题寨门石匾“阳德门”、“奎光门”,及苏琳夫人刘氏墓碑至今仍保留于村中,给后代留下千年创业的遗迹。苏琳后裔除在湄州耕读兼顾,艰苦创业,并先后向潮汕各地蕃衍。

琳公原配许氏夫人后不知因何携某子又返回了故里,琳公续妣刘氏夫人有一子名“茂”公(846--910)守望家园。茂公于唐懿宗咸通年间考取进士并累官“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自四世祖起,湄洲乡苏氏便进入了政治丶文化丶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鼎盛的历史时期。各种功名利禄的御匾或省立匾牌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注:(十三公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终于唐僖宗文德元年)。

湄州位于练江中游河畔,原是一片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十三公”苏琳何以择居这一片荒原,因为这里一马平川,阡陌纵横,河流交错,适于耕作。苏琳在湄州定居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成为稻米花香、良田万顷的美好家园。而此时的贵屿,还不过是个小土丘,并未形成村落。直至宋代,才逐渐成为一个村民集居的小市墟。到明代,贵屿已发展为一个商贸较发达的小埠市,其名气也盖过湄州。尽管如此,这一带的村民仍不忘早年在这里开基创业的先祖——湄州苏氏。所以,“未有贵屿埠,先有湄洲苏”的俗谚便代代相传!


红泥传说: 《根据潮阳县志记载:何野云原名邹普胜。相传元末起义军陈友谅军师。元朝末年,陈友谅兵败,其军师‘何野云’为避过朱元璋军队的追杀,化妆成乞丐一样,向潮汕一带逃亡。
何野云者,世称“跳蚤仙”(潮汕话叫“虱母仙”)、邋遢道士,羽仙后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龙尾爷、龙爷。其人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水五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红泥传说:
时达仲夏之际,酷热难当,肚饥口渴。行至‘下尾’(即今贵屿镇)之地,向村民求水解渴,遇求者皆不给,甚者斥之赶之。
至路口,见两母子于田间忙活,收成却颗粒可计,奇之?母曰:命贱,辛苦作物果无几。云曰:远处红泥可作物,取之,自是丰收也。
母随云所指,果见远处七座红色泥土。来年果见大丰收,村民问之,后争先取之远方红泥。无知愚民,焉知此乃七星伴月之局,故之,湄洲七星伴月之局被破也。

此时正达湄洲十六世祖兄弟六人建立祖祠之时,故兄弟六人外迁谨剩二房碧泉祖留乡创寨。大房眉山公无嗣;三房清河公开创横溪苏。四房良斋公开创神泉(神前)苏,“挂名神童祖”。五房玉泉公岀立贵屿吴姨为嗣。六房草盤公,即设立一封旗图的十六世六叔祖草盤公,公有租二千石,遗一幼男曰:明达,随姑撫远,创占陇!因此明洪武年间湄洲七星伴月地被破,属实!




而湄洲,作为一个创乡将近1200年的古乡,由于史上不断的对外迁移创祖,在解放初期,村里谨剩800余人,迁移出去的宗亲也继续以始祖苏琳十三公传下的苏氏辈序代代相传(注:伯辈为第六世,仲为第七世),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同一姓氏同一辈序的同姓宗亲一定是同一祖先,苏琳公传下来的辈序不会变,这也是苏琳公这一支系后代子孙相认血源的重要依据,其世代相传的辈序是:


伯仲衍昭穆 廷良希道时
景正孟崇闻 天俊有光从
以秉绍朝庆 云礽茂祖宗
文章华国运 诗礼传家风
亲长心诚顺 忠贞性睿聪
纲常能笃敬 奕世永昌隆


一些宗亲乡由于历史悠久,辈序中有个别字出现差错,但在1993年已经在湄洲老学校校对完成,当时经过校对商议,以老族谱(明代族谱)印制一本潮汕苏氏族谱,分发各去参会的宗亲乡代表!在寻找祖宗血缘的过程中,同时也发现潮汕苏氏宗亲乡有些古屋的门匾不约而同写上 “眉山世家(眉山旧家)”,这和湄洲村的古屋一样,然而却没发现有关庐山派苏氏的任何文联或字样,这说明咱潮汕中同一辈序的苏氏并非庐山苏氏,石匾只说明是由苏琳十三公贬潮衍出的“眉山苏氏”,至于潮汕门匾的眉山和四川眉山是否有关联还得待历史考证!
由于解放后破四旧以及修水利,村里的文物及古墓遭到严重破坏,现在村里谨剩以下几下文物:

第一:一本老族谱:

第二:具有历史考证意义的十三公 苏琳公墓碑,



第三:是由 四世祖:四八公 行、次;讳、万萱(916-995);授武烈将军,公威武燕颌虎掌,身长七尺有二,左手敌三百八十觔,右手敌三百九十觔,威掌万兵。卒后因有功朝廷,石坟、石牛石马、旨命御葬!

宋太祖开保七年(公元974年)武烈将军所题,留下的寨门石匾“奎光门”,给后代留下千年的创业遗迹,也是目前潮阳区内保存年代最久的石刻之一!遗憾的是,四八公其御葬古墓(包括御赐石牛石马)后因挖练江而遭破坏遗失!


第四:在湄洲村古祖祠大门后,由潮州鹤陇裔孙苏兆龍立的“钦点 营用守备”木雕!


下图为2015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日)下午,青洋山、碧屿、南安苏、广州、河源等宗亲参观湄洲祖祠照片:






(本台通讯员:苏伟廷 )2015.12.28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