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风乱吹500年】法兰西的查理七世:原来国王可以如此冷血

2016-02-29 五星出东方 五星出东方

【西风乱吹500】法兰西的查理七世:原来国王可以如此冷血

 

接前篇,继续讲那年的法兰西。

贞德Joan of Arc1412-1431)率军作战的时候,法兰西国王是查理七世Charles VII of France1403-1461),1422-1461年在位。

从当太子的时候算起,查七就一直不太走运,做了国王之后也是困境重重,然而他成功地削弱了贵族藩属的权力,大大增强了王权,而法兰西日渐高涨的民族主义意识也成就了他。

 

为了说清楚查七的奋斗,以及接下来一串的法兰西历史,先得讲讲什么叫“封建社会”。

我们经常以为,所谓“封建社会”,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中那个“滨”字,是边缘的意思。所以它意思十分明白:天底下的土地都是王的,直到地边边,所有住在上面人,都是王的臣子。

很明显,这指的是集权。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

《诗经》,传说是孔子整理的,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作品,是一本记载上古时期的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指的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雅言”,就是当时的普通话。

因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周朝社会制度的写照。

 

我们许多历史教材是这样讲的:夏商西周是奴隶社会,春秋时期奴隶制解体,战国时期封建制形成,秦汉之后则是封建帝制,直到满清被推翻。

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说法和史实有许多满拧的地方。

 

首先,奴隶制和封建制是不同的衡量标准。

奴隶制强调的是被统治者(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与个人财产,完全依附于统治者而存在,奴隶主绝对占有奴隶的一切,包括生命;

而封建制描述的是政治体制中的最高统治者(王)与次级统治者(贵族)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分封建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王要把土地分成若干份额,封给各路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经济、政治、治理体系,并且这种权力是世袭相传的。

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西周就是不折不扣的“封建社会”,倒是秦朝废了分封制,首创郡县制,后来的王朝各有不同的调整,然而总体来说,大一统的集权王朝占了中国历史的主流,从秦朝到清朝,这段教科书上的“封建王朝时期”,却再也找不到西周那么典型的分封制。

“没有分封制的封建王朝”,可不就是满拧的么……

 

15-16世纪相当于中国明代,把明朝与当时欧洲的制度,分别和中国西周制度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制度,和公元16世纪的欧洲制度,高度相似。

是中国政治制度退化了吗?显然不是,因为1516世纪的欧洲,还在奋力强化君权,干着和秦始皇一样的事——其中当然也有些君主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法国国王查七以及他的继任者们。当然,他们的成就比不得秦始皇,差不多可以算是强化了王权的周天子

 

这也真是没办法,作为中国人,要理解15世纪的欧洲制度,只能把自家历史再往前打2000多年,才能找到差不多的对应……咱中国人容易嘛……

周确立了以“礼天”为基础的信仰体系和社会制度。“天”是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天道”、“天理”则是不可违背的志高法则。

15世纪的欧洲制度,还是以神权为准则,言必称上帝。

周天子是天的儿子,诸侯王经周天子册封;欧洲的贵族名号,则要出自国王册封,国王呢,要经过教皇加冕才有效——在神权体系中挂号。

所以周天子的权力,相当于欧洲的教皇+国王,两套政治体系的共性,只在于分封制。

 

分封制的最大影响,就是地方势力膨胀后闹独立。从西周到东周,社会主流就是诸侯坐大、“礼崩乐坏”,把孔子气得够戗。所以孔子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喊“克己复礼”,要“仁”。

欧洲到16世纪,则冒出了一堆国王都要甩了教皇自己干,还有一堆神学家要甩了教会自己干,史书上就说这是“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然而,首先教皇对欧洲的控制力从来就比不上周天子,他们也弄什么弥撒仪式,和周朝礼天制度倒也差不太多,然而说到什么推广教育、推行“雅言”、比拼社会识字率和文化水平,那就是完败(教育是硬伤啊)……

再者,欧洲一堆宗教改革的理论体系,也根本达不到诸子百家的高度(教育是硬伤啊……),天主教新教都推举了N多圣人,可哪个也和孔子没得比(教育是硬伤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结果当然就是七零八碎,各说各话,只能在某些局部地区达成统一,大一统是根本没戏的。

 

法兰西,就是这些达成局部统一的地区之一,查理七世,就是一个关键时期的关键国王,这样的国王,或者说这样的执政理念,在法国也是传承了若干代,由此确定了法兰西的当代疆域和民族地位。

 

查七的上一代,还是国王领着一堆部下打来打去,比拼谁圈到的地盘多,赢到的地盘,又以世袭、联姻、分封、遗嘱等形式转手、合并、或者分裂,而各处的老百姓呢,也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被当成牲口一样,分过来,分出去……

查七的老爸查理六世Charles VI of France1368-1422)就这样陷入一团混乱,和当时的英格兰国王与勃艮第公爵打了起来——确切地说,是被打。

没有内贼引不来外鬼,英格兰之所以敢越过英吉利海峡攻打法兰西,就是因为法兰西内乱——查理六世继位的时候是个小孩(12岁),于是摄政大权落到了他的叔叔手里,等他长大要亲政,罢黜了这几个叔叔之后,结果自己反而被宣称“疯了”……【和疯女胡安娜一样,是不是真疯不重要,不能执政才是关键……

每次大权之争,最后总是两派PK,法兰西也不例外,贵族们分化成两派:奥尔良派(又叫“阿马尼亚克派”)和勃艮第派。1407年,勃艮第公爵“无畏的约翰”John the Fearless1371-1419)派人刺杀了奥尔良公爵路易一世Louis I, Duke of Orléans1372-1407),这也标志着两派的矛盾,已经激化到必须以血洗来解决了。

当时的英格兰国王是亨利五世Henry V of England1386-1422),正要开辟欧洲大陆的疆土,勃艮第公爵要亲掌大权,还要谋求升级自立为王,两者一拍即合,联手找法兰西国王开片。

结果呢,查六就输了,1420年,被迫签下《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依据条约规定,承认“英法联合王国”;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是法兰西国王查理六世的摄政与继承人;废掉法兰西王太子(就是后来的查七)的继承权;查六的女儿瓦卢瓦的凯瑟琳Catherineof Valois1401-1437)嫁给英王亨五,查六死后由亨五继位。

历史充满戏剧性:14221021,查六死了。然而,1422831,亨五比他还先走一步,提前去死神那里报了个到。

于是,亨五和瓦卢瓦的凯瑟琳的儿子,亨利六世Henry VI of England1421-1471),继承王位,然而亨六是小娃娃,此时年方8个月……

可想而知,法兰西的废太子怎么会甘心,立即率一干拥护者宣布自己才是正牌法兰西国王,这就是查理七世

还有勃艮第那边,“无畏的约翰”死得比亨五查六都早,1419年就挂了……是被奥尔良派复仇杀死的……继位的公爵人称“好人菲利普”Philip the Good1396-1467),采取的策略是谁也不认,试图先上车后买票,先当个事实上的国王再说。

这就是史称“三个法兰西”的由来:一个被英格兰控制的法兰西,一个勃艮第的法兰西,还有一个法兰西国王的法兰西。

如图所示,北边红色部分是英格兰控制,南边蓝色部分是查七控制,而东边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紫色部分是勃艮第,分作南北半:北边的那片,就是现在欧洲的荷兰比利时一带:


到这份上也甭废话了,打吧……英格兰和勃艮第联手,对法兰西形成包围之势,查七那时候是节节败退,眼看王位就要不保的时候,一个民族英雄揭竿而起——贞德。

贞德原本是个普通的农家少女,不论哪个当国王,她的生活也不会受多大影响,然而说是天意也好,说是神启也好,反正就在这个时间点,就在这个地方,贞德站起来了。

 

其实,贞德是法兰西文化养育出的花朵。

只要民智开化到一定程度,自我意识足够觉醒,就会长出这样的大小领袖,大的可以开辟朝代创造历史,小的也能闹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中国历史上,自陈胜吴广以后,号称“奉天承运”揭竿而起的民间领袖一抓一大把,反王权反贪官反外邦侵略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而且巾帼不让须眉,圣母圣女之类的人物,差不多哪朝哪代都有……只是欧洲太少,到15世纪才好不容易出了个贞德,大家全当稀罕人物。

 

西方许多史书,还在喋喋不休地念叨贞德没读过什么书,几乎是文盲等等,简直是太可笑了——中国人自古就知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成就贞德的,是那时候整体的社会状态和民族意识,和有没有念书根本没有直接关系。

说起来,幸亏贞德没读多少书——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那年月的欧洲,实在没什么好书,太容易把人教傻了……

贞德要的很简单,就是赶走英国人,保卫法兰西。而当时那些念书的能念啥?圣经?神话?各种传说故事?念那些洗脑的玩意,能念出自我意识来?你是法国老百姓,那英王也是教皇加冕的,难道圣经会教你反他?指望圣经教出民族英雄,不是缘木求鱼嘛?

也就是贞德这种没被圣经荼毒洗脑到骨子里的人,才会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西方的那些主流史学家,直到现在,连这一点都看不透,简直就是些废废。

 

14294 - 5月,贞德率军取得奥尔良战役的胜利。

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看地图就知道,“三个法兰西”中,奥尔良几乎是查七控制的区域中唯一的大城市,而在贞德进军之前,已经被英军围困了半年多。

那时的查七,可以说是灰头土脸,英格兰与勃艮第联军咄咄逼人,国内波旁家族、布列塔尼公国等势力,也没理由为他卖命,他虽自称是法兰西国王,却压根没几个人买账,都称他是“布日尔王”(King of Bourges),讽刺他实际上不过是一个普通诸侯而已——历史不相信假设,而我们也根本没办法假设,如果贞德没有站出来会是怎样,只能就事论事地讲,贞德是真的拯救了查七,不仅解了奥尔良之围,而且一路北上,拿下重镇兰斯。

1429717,查理七世在兰斯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正式成为法兰西国王。


这之后,贞德继续辗转作战,努力收回更多的领土。但是,她和“奥尔良派”已经达成的有效合作却出现了裂痕,因为她不是为哪个宗派,而是为法兰西战斗,即使以神权的名义,她也是为上帝战斗,不是为哪个教会。

因此,之后她受到的宗派支持逐渐减少,但她仍然计划收复巴黎。

她的计划没能实现——14305月的一场小规模战斗中,贞德被勃艮第的军队俘虏。

之后,贞德被卖给了英国人,英方决定将她审判定罪,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目的:英方坚持法兰西国王之位应该属于英格兰国王乔治六世,而贞德破坏了这一切,所以应该给她处以“谋反”或者“异端”的罪名。

 

审判过程很曲折。有一段著名的庭审质问,是这样的:

审问贞德的红衣主教问道:“你是否觉得自己受到天主的恩典?”

——这问题是个陷阱。因为当时的教会教条是没有人可以肯定他自己受到天主的恩典,所以,如果贞德做出肯定答复,那她就证明了她自己是异端邪说;而如果她做了否定答复,那她就承认了自己是有罪的。

贞德的回答充分显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如果没有的话,希望天主能赐予我;如果我已得到,希望天主仍给予我。”

——那些说什么“贞德不读书”的砖家们,都可以哪边凉快哪边去了……

难怪英国人温斯顿·丘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对贞德不吝赞美之词:“关于她的审讯记录提供出的细节,经过千百年光阴的消蚀仍然跃然纸上,后代人都可以根据她的言语对她作出公断。她完美地体现了人类本性的善良和勇敢。不可征服的勇气,无限丰富的感情,单纯者的美德,正直人的智慧,这一切都在她身上放出了光彩。她解放了养育自己的土地,因此赢得了光荣。军人们都应该读一读她的故事,思索一下这个真正的军事家的言论和行动。”

 

中国人早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贞德的法庭抗辩再精彩,也拦不住英国人一心把她往死里整。

然而,法兰西那边,查理七世没做任何拯救她的努力

 

最后,贞德被判处死刑。

1431530,贞德被火刑处死。

 

后来,又有个曾经鼎力支持查七的家伙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此人名曰雅克·科尔(Jacques Coeur1395-1456),是个大商人,富可敌国,权势熏天,其巨额资本成为查七南征北战的坚固后盾,然而兔死狗烹,受到严厉指控,最后被判处没收所有财产、永久性流放。

其实这家伙也不算多冤,他在商业上的绝对垄断地位已经危害到国家与王权,被干掉太不奇怪了,就是个法国版的沈万三……而他就算对国王有功又怎样,在查七那里,贞德都可以出卖,还有谁不能卖么……

在某些被西风吹昏了头的家伙那里,中世纪的“欧洲贵族”个个温文尔雅、骁勇善战、诚实守信、舍生取义……然而,传说很丰满,史实很骨感,要找个像人样的贵族怎么就那么的难,冷血无情唯利是图,倒是哪哪都不缺……

(未完待续)

 

 

===================================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方法1:直接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五星出东方”→关注

方法2:点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关注

方法3:通讯录→右上角→添加朋友→从列表中选择“公众号”→搜“五星出东方”→关注

方法4: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二维码→关注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