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彩新时代 | 为什么他们“看不见听不见”,却能为顶尖建筑师颁奖?


一般来说,各大颁奖典礼大家都见过

明星、名人或者重要来宾担任颁奖嘉宾

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带着导盲犬、坐着轮椅的颁奖嘉宾

你见过吗?


 无障碍事业特殊贡献专家马国馨获颁“无障·爱卓越奖”。中国青年网记者 陈一雄 摄 


10月14日下午,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一次联席会议暨“2018融合发展圆桌会议”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这次活动中,福建自强助残助学基金会专门特设“无障·爱卓越奖”,向从事30余年无障碍事业的特殊贡献专家马国馨、周文麟、吕小泉、祝长康授奖致敬。而担任颁奖嘉宾的,正是这些“看不见听不见”的残障人士。


为什么特邀残疾人来颁奖?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吕世明说:


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主任吕世明接受中国青年网专访。


无障碍设施好不好,该由使用者和受益者感受评判。所以,让残疾人朋友来颁奖,最合适不过了。


其实,人人出行、就医、就学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无障碍环境,推动无障碍建设已经从一个点到一条线到一个面,要作为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幸福感、价值感、愉悦感的条件加以保障。


无障碍事业彰显社会大爱


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挂念着残疾人特殊群体,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总数超过8500万。在城市中,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群日常出行遭遇“残疾路”,面对的是复杂的路况以及楼梯台阶。如此体量庞大的特殊群体,如果在日常出行、购物、生活中不能得到便利,那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会大打折扣。


吕世明就给小青讲了一个亲身经历。

1988年3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中国残联第一次代表大会时,有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情景。


当年我是作为地方的残疾人代表参加盛会,与会的肢残人代表有许多是用两只手爬行着,有的用两只胳膊撑着一个小板凳,还有的划着小滑轮车进出会场。 在当年,轮椅也算是奢饰品。


由于绝大多数残疾人代表是第一次参加代表大会、第一次到北京来。当时调动了一个连的上百位武警战士,4、5位战士负责抬一个重度残疾人,把他们从长城脚下推、拉、扛、抬上了长城的烽火台。3月的北京很寒冷,可是抬着我的五位战士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但是他们的双腿却始终坚挺着稳稳前行。


到了长城三分之二段时,我真是于心不忍了,再三劝他们止步,他们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我就想了个办法,我说我的身体支撑不了了,他们这才勉强停下。上长城不易,下长城则更难了,还要保证绝对安全。所以这个情景在我的心灵深处,一辈子也忘不了。


就在前天,我十几位残疾人朋友在微信朋友圈兴奋无比地说:现在的长城有坡道、有电梯,他们坐着轮椅很顺畅地一下子就登上了长城!相比之下,二三十年的变化真是如此之大,这不正是无障碍事业所呈现的特殊魅力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残联成立30周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残疾人事业的辉煌成就令人瞩目。目前全国高校、科研、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相继成立的无障碍专业机构已经达到百余家,为推进全社会无障碍环境建设发挥了极为重要的特殊作用。


无障碍机构首次联席会议


全国无障碍机构第一次联席会议暨“2018融合发展圆桌会议” 由全国无障碍建设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主办,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承办。会议倡导“共商共推、共融共享、共赢共行”理念,旨在加强无障碍机构融合发展,高端谋划、积极探索、强力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为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彰显无障碍人文情怀与社会价值做出贡献。 


会上,中国残联维权部权益处处长、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管委会副秘书长张东旺介绍了近年来国家无障碍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实施标准及落地见效情况。辽宁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赵学良对第一部《国家无障碍战略与应用研究丛书》编纂出版情况做了介绍。随后,同济大学无障碍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潘海啸、浙江大学中国残疾人信息和无障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卜佳俊、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院长曹彬等11位来自无障碍机构的代表进行了工作成果分享,共同探讨无障碍发展大计。


“这是全国无障碍研究机构首次联席会议。大家共同在这里当先生、当学生,共同谋划无障碍事业的发展大计。一起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把无障碍载入人文史册而拼搏努力,砥砺前行!”


最后,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总结发言时说。他强调,此次会议表达了全社会对无障碍事业的高度认同、重视、参与,彰显社会大爱。 


吕世明向广大青年发出呼吁:


广大青年朋友可以通过了解身边残疾人与困难群体的诉求愿望,通过志愿服务进行帮扶。


中国残联和团中央持续开展了三十年的志愿助残服务,形成了良好的传统,特别是已经有了几百万青年助残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区,对残疾儿童的帮扶还得到了全国文明办的褒奖。


通过青年志愿助残服务搭建起心灵沟通的平台,力所能及地从认知、理念、服务中真正和广大残疾人融合交融,也能让青年朋友从提供的志愿服务中获得价值感。


我相信这对青年朋友的自身成长和自身价值来说,也是很好的提升机会。


让人欣喜的是,全社会对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共识正在形成,“无障碍”不是针对个别人的“无障碍”,而是物质、信息环境、社会治理,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无障碍,是全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每个人都会有“行动不便”的时候,包括视力、听力、言语和肢体上的各种“不便”,所以无障碍环境建设并非仅是针对残障人士的特殊服务,而是一项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有了政策的引领和扶持,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有完善的机制和平台,有不断发展壮大的公益组织,引领共筑“平等、参与、融合、共享”无障碍环境,在共同努力下,一个更具包容性的、为“所有人”的社会正在不断生长。


小青精选


围观

专访 | 因抨击学生不正之风走红,他说:青年决定了国家状态

推荐

斗鱼主播“精日”言论无下限!有颜值没素质,请你们补补课!

推荐

彭斯说的“中国威胁”都错了,真正的“威胁”在这!

▎记者:杨月 马珊 陈一雄 王凤标

▎责编:马珊

▎审发:王海 陈琛

▎中国青年网(ID:youthzqw)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