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青网评 | 校园门口,就应是城市最安全的地方

谢伟锋 中国青年网 2019-06-29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花蕾意外凋谢,最是让人痛惜。


  22日中午12点半,辽宁葫芦岛建昌县第二小学门前发生一男子驾车冲撞过路人群案件,已致5人死亡,19人受伤。记者从建昌县委宣传部获悉,嫌疑人近期因夫妻矛盾,轻生厌世,产生极端思想,采取驾车冲撞方式,随机选择作案目标,导致案件发生。


  现场的视频几乎让人不忍直视:逆行的肇事奥迪车横冲直撞,把行走在马路上的数名小学生如同落叶一样抛向空中。几秒钟时间,五个原本幸福快乐的家庭,因这样一场飞来横祸而变得支离破碎,而更多的伤者还在争分夺秒地抢救之中。


  近半年时间,校园门口发生了多起严重的恶性事件。6月,上海徐汇区小学门口发生持刀砍人事件,两名小学生被夺走无辜的小生命;10月,重庆巴南区鱼洞巴县大道一幼儿园门口发生持菜刀行凶,导致14名学生受伤……刚刚绽放的生命遭此劫难,让人出离愤怒,肇事者伤害无辜孩童,国法难容,必须严惩。此外,我们也真有必要正视校园门口屡屡成为多事之地的原因所在。毕竟,逝去孩子的生命之火无法重燃,但如果转移了事件本身的反思,则是成人世界的失责。


  城市之大,恶性事件不只是发生在校园门口,但之所以相关事件能成为迅速扩散的热点,就在于它的受害者是孩子,这种残忍的方式撞击了人类最柔软的地方。但尴尬的是,在很多校园门口,却难言安全,尤其是道路安全。


  很多城市中小学以及幼儿园门口,大多会在早高峰上学时候辅以警力维持秩序,但到了其他时段,就只靠红绿灯和一些警示标志来“履职”。警力资源不足,或许是客观原因,但言必称孩子安全比天大,到落实之时,总有这样那样的现实问题,这种矛盾的长期存在,几乎成了一种多方默认的共识。这几年,有几名教师为保护学生过马路而殒命,曾激起过校园门口安全的大讨论,但最后终究是沉落于舆情不可逆的热力转移规律中。这次葫芦岛的恶性事件,校园门口安全再次成为热点,但成为热点之后又“没有然后”,那幼小生命的逝去只能是“徒增谈资”。


  有人会说,此次肇事车的出现,是谁也无法预见的,这种“摇骰子”式的恶性突发事件,应该归于偶发。这话听起来是有些道理,毕竟车水马龙之中,谁也无法控制那一脚踩油门的突如其来。但人性的不可捉摸,不应该成为很多硬件设施空缺的理由。很多中小学家长和教师都反映,希望在校园门口增加人行天桥,从而大大提升孩子们的道路安全。这种基于校园门口的建设想法,固然有民间的想当然性,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未尝不是一种实质性的破局。毕竟,关于校园门口安全的讨论已是泛泛,但一座能够横跨道路两旁的天桥,应该算是一种可行性方案。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对于此,相关部门当深以为然。


  校园门口,就应是城市最安全的地方。加持在孩子们身上的安全要素,任何规格都不过分。现在,学校从封闭逐渐走向开放,也带来了更多安全上的思考和举措。校门口,它是校园和社会的物理交接处,这个属性,不能成为一种模糊的定义。相反,它应是各个部门施加管理和行政力度的重中之重。葫芦岛市建昌县第二小学校的恶性事件之后,关于肇事者开奥迪车以及身份的人肉已覆盖网络,如果反思被这些带了节奏,那校园门口安全的声音,就只能是“泯然众人矣”。


往期精选

©中国青年网

┃作者: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谢伟锋

┃责编:陈琛

©中国青年网微信(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