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66!又一波云南美食霸屏《舌尖3》 这次是稀豆粉、石板粑粑、石烹松茸...

2018-02-22 云南网

还是原来的配方

还是原来的味道

时隔四年

大年初四晚上

让万千吃货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国3》

终于暖心回归!



播出三集以后

各地吃货们纷纷表示

又一次被云南美食征服了↓



第二集中出场的稀豆粉

更是登上了新浪微博热搜榜

引来一地口水↓



网友们疯狂打call↓↓↓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共分8集,每集50分钟,主题分别为:器具、宴席、厨人、小吃、点心、食养、时节、融合,每一道美食都让人垂涎欲滴。



还没来得及看的你

快来和小编看看

这些征服全国吃货的

云南美食吧!


丙中洛石板粑粑



石板粑粑是怒江独龙族、怒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民族美食,它的制作过程古老且特别,用来烙粑粑的石板是取自丙中洛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



人们从山旁背阴、背风的山崖上剥离出石板,富含水分,柔软便于加工,依照火塘三角铁的大小,用刀削成自己喜爱的形状。这种石板厚2厘米左右,细腻平滑,如一口平底锅,受热后,变得坚实密硬,火烧不坏,水浇不裂,传热慢,散热也慢。



制作方法


将石板放在火塘的三角架上,摊入野生甜荞粉调制的面浆,随着石板渐渐被加热,粑粑会被烤得透香而不焦糊,再蘸上一点来自怒江峡谷中的野生蜂蜜,荞麦的焦香和野蜂蜜甜润混合,成就了一道怒江的独特美食。



石烹松茸


松茸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就有介绍,不过,在第三季中,松茸的烹饪器具发生了改变,又衍生出了另一种关于松茸的美食——石烹松茸。



制作方法

将石锅放在火上空烧30分钟,灌入熬制8个多小时的高汤,再放入新鲜松茸,受热均匀的石锅成为松茸的温润天堂,他们的香气流溢出来,珍贵食材的活力被完美释放。


腾冲稀豆粉



稀豆粉是云南人最爱吃的东西之一,按照自己的喜好调制味道,再加入饵块、油条、饵丝等,就成了最美味的早点。除此之外,晒干后的稀豆粉,还可以油炸吃,酥脆爽口。



制作方法

将上等豌豆拣出来,放到盆里加水泡一天或一夜,然后用石磨带水磨细,再用干净的纱布滤,把滤下的豌豆粉水倒进锅里,就可以煮稀豆粉了。


煮的时候要不停地搅拌,火不能太大,要耐着性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那豌豆粉水。搅着搅着,水慢慢变稠,待煮到用筷子插入锅中,随手提起,悬一股流线就可以了。



冷却后的稀豆粉,倒在芭蕉杆上,冷却后剥落晒干,待水分全部干了之后可以长久储存,当地称为“干栏片”,用油炸后酥脆爽口,又是一道美味。


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舌尖3》启用了新的团队,由纪录片导演刘鸿彦担任总导演和总制片人。


▲外籍摄影师Benito Strangio Cinematographer与刘鸿彦


在《舌尖3》的创作团队里,有新老导演思想的碰撞,有外籍摄影师的加盟。这是《舌尖3》想要超越以往的视听感观,以图寻找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将这些人凝聚在一起的除了《舌尖》品牌的号召力,更多的是他们对纪录片的执着,对团队的热爱。用导演刘鸿彦的话说,“爱是最好的调味品。”


▲拍摄现场


从2017年4月到现在10个多月的时间里,《舌尖3》剧组走遍了全国20多个省市,拍摄地点110多处,调研采访300多人,拍摄美食400多道,素材量最大的一集达40多个T。


做惯了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舌尖3》对声音的极致追求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一个炒菜时的火苗镜头,在不出意外一遍通过的情况下,前后至少要分别收3遍音才能达到导演组的要求。


由于拍摄制作时间紧张,导演刘鸿彦对每一集都制定了严格严谨的时间表,团队每天大都需要拍摄高达14个小时。


▲豪华坐骑之“小蹦蹦”


此外,为了追溯食物的原料,工作人员田间地头跟农用工具为友,上山下海和风雨为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能用的都用上了。这些接地气的交通工具跟我们想象中的出入是大了点……


这么优秀的纪录片

拍摄过程真的不易!

看着这样的良心之作

吃起饭来都格外香!


最后

附上播出时间表

以便大家收藏


舌尖上的旅程还在继续

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来源:《舌尖上的中国》、央视新闻

编辑:沐旭


精选



心痛!吃完年夜饭后,小伙人就这样没了,这几天千万注意!

云南8年以上没换手机号的人!过年马上看,去做这件事!现在还来得及

说不定你家就有!这种旧书现在一本就值11万元!甚至还有价值100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