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发布!昆明未来要大变样……

云南网 2019-07-14


往期推荐

666!中国非双一流大学百强名单出炉,云南这所大学排第一!

云南通报5起深度贫困地区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昆明未来如何建设?

日前,昆明市规划局发布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

力求解决当前昆明市

城市山水环境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是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在落实《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昆明市域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重点,增强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规范性,是指导昆明市域范围内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该导则的编制力求解决当前昆明市城市山水环境特色不突出、空间杂乱、品质不高、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历史文化特征不足、城市设计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导则包括总则、技术导则、城市设计管理与实施、昆明城市设计导引、案例展示、附则六部分内容。


市域整体风貌格局



1塑造高原湖滨山水城市的自然环境特色


尊重昆明高原山地地貌、水系密布的自然地理特征,充分发挥各类自然地质地貌的景观价值。加强各县(市)山体、水体周边景观视线控制,塑造特色山地景观风貌。


2北部突出高原山地风貌


加强三台山、拱王山、梁王山的生态保育,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基底,构建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整合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生态要素,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突出高原生态山林特色风貌。


3中部彰显山水相融现代都市风貌


充分发挥“山、林、湖、河”等各类自然地貌的景观价值,塑造高原湖滨山水城市的自然环境特色,尊重山地地貌、水网密布的自然地理特征,彰显高原湖滨山水相融现代都市风貌。


4东南部展现喀斯特地质风貌


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无序扩张,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色的基础上,要对主要面山区域、水体、森林公园、田园风光、城市主要出入口及城市边界、重要开放空间等进行坝区空间格局进行管控。东南部充分展现喀斯特地质地貌,加强保护地质地貌自然景观风貌。


显格局:

彰显依山、滨湖的山水城市格局特征



都市核心区保护“群山环抱、池海湖泽、山水相融”的自然山水格局,加快面山“五采区”的植被修复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滇池流域综合治理,控制环滇池区域及阳宗海区域特色山水风貌,严守环滇池区域、滇中东区、安宁地区、阳宗海地区四个坝区的城市开发边界,保护城市自然山水格局。


都市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


5环滇池区域保护

尊重和保护长虫山、碧鸡山、金马山、滇池形成的“大三山一水”的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加强城市建设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突出山水城市景观特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滇中东区保护 

总体保护应明确“两山夹一坝,九水绕城郭”等内容。从外围拱王、梁王山系至中心嘉丽泽湿地呈现了山体、丘陵、田园、湿地与水系逐渐延伸的多层次地形地貌体系。


3滇中西区保护

安宁地区自然山水保护应明确“五山嵌入、三水环流”等内容。


4阳宗海地区保护

突出对阳宗海区域内“山、湖、河、田”自然风景的修复和美化,保护应明确“一海、四河、三田、七山”等内容。


塑品质:

打造精细化、品质化的公共空间



在都市核心区,结合周边山体、水体、街道,打造精细化、品质化的公共空间。


都市核心区公共开敞空间格局图


1构建类型多样、功能齐全、交通便利的公共空间

充分发挥昆明优质气候资源优势,建设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公共空间。考虑市民的多样活动的需求及交通可达性,持续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和开放度,提高公共空间覆盖率。打开封闭区域,推动单位附属公共空间共享化。


2打造环山、滨湖绿道网络系统

依托独特的气候、山水资源,围绕公园、绿地、林荫道路和旅游景点逐步改善慢行环境,集人文景观、山水园林、自然风光、运动休闲和旅游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打造安全、通畅、便捷、宜人、休闲、健身的昆明绿道系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水为脉构建城市绿道网络系统,以环山道串联水脉形成“四环、三网”的绿道网络系统。


都市核心区绿道网络系统规划图


串联山、水、园、林等生态空间资源,打造 600 公里绿道网络,其中,包括 119km 精品环滇池滨湖绿道。同时,大力发展适合山地绿道开展的骑行、徒步、跑步、攀岩等户外运动,引进大型国际赛事或自主创造品牌赛事。


3构建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的城市景观眺望系统

加强城市整体空间形态控制,构建展示城市特色风貌的景观眺望系统,让人们更好地看城市、看山水、看历史、看风景。

●看城市视廊:以西山、长虫山、呼马山等为眺望点,分别通过不同方向俯瞰城市,感知格局明晰的整体城市意象。


●看山水视廊:形成大观楼观西山等多条由核心区向外眺望自然山体的景观视廊,强化山水城市意象。


●看历史视廊:以老城内传统地标建筑为眺望点,形成多条集中展示历史景观的视廊,强化对传统景观意象的保护。


●看风景视廊:利用铁路、高速公路、航线等重要交通廊道形成若干条眺望视廊,加强城市门户节点的景观塑造。


都市核心区视廊控制及城市眺望点分布图


4塑造安全有序、便捷宜人、文化活力、生态绿色的街道空间

推动街道空间从满足交通、出行、居住等基本功能到追求环境质量、人文建设等高品质空间转变。保障路权,合理分配空间,提供可靠的街道设施,保障通行宽度和行人过街安全,强化无障碍设计,保障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提倡绿色交通,鼓励慢行优先,提供完善、维护良好的街道设施,提升街道遮阴品质,兼顾活动与景观需求。传承城市历史特色与人文氛围,塑造昆明特色休闲生活。加强雨水收集利用,提升抗洪防灾承载力,集约利用土地与空间资源。


控要素:

天际线、建筑高度、城市色彩管控



在环滇池区域内,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与引导滨湖城市天际线与视线通廊。


1塑造山城交融、群峰连绵、起伏有序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塑造“北高南低、北密南疏、西控东拓、生态间隔”的城市空间形态。主城北部片区开发强度相对较高较密,主城南部片区临近滇池,要控制用地开发强度和建筑高度逐步向滇池边跌落。西部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及开发强度,东部片区的呈贡新区和空港经济区,完善基础设施,拓展提升产业和人口聚集功能;充分保留、利用城市各组团各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带,打造城市生态走廊和绿肺,防止城市的无序蔓延。


2塑造区域建筑节奏韵律

主城区和呈贡区,塑造“远山大城”景观风貌特色,构建现代都市景观,强化与山体相协调的天际线轮廓;晋城片区应着力塑造“前丘远城”景观风貌特色,依托地形山丘,塑造历史小镇景观 ;在晋宁昆阳片区,应着力塑造“大山小城”景观风貌特色,依托自然山水,塑造生态小城景观;海口片区应着力塑造“近山小镇”景观风貌特色,打造延展式山地小城景观;滇池西岸区域应着力塑造“大山大绿”景观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限制城市开发,打造以自然山水环境为主的城市休闲度假景观。


通过对城市空间的策划,加强公共空间组织,优化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活。加强土地的混合利用,提高土地与空间效益,提升城市活力。


环滇池区域重要轴线示意图


3通过高度控制塑造城市空间轴线、景观廊道,构建城市视觉中心

保护昆明历史城区传统轴线,塑造巫家坝飞虎景观轴、呈贡中央景观轴,严格控制轴线两侧建筑高退比和展开面,形成优美的天际线。丰富和提升入滇河道两岸以及公园、湖泊等大型开敞空间周边、高架道路、铁路、重要河道等线性路径两侧的界面景观。


打造二环高架、彩云路、南连接线作为城市的主要空间轴线,严格控制两侧的建筑和环境元素,加强快速交通的视觉感知体验。滇池流域地区,在符合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控制要求的前提下, 东风广场制高点控制在 400 米左右,巫家坝制高点控制在 450-600 米;呈贡区制高点控制在 300 米左右;主城其他片区的中心标志性区域制控制在 200 米左右,昆阳、晋城片区一般建筑不超过 100 米。


4城市第五立面控制

塑造肌理清晰、整洁有序的第五立面空间秩序,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可识别性的城市第五立面。重点管控好老城、重点视廊区域及机场起降区域的城市第五立面,将城市第五立面整治与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相结合,通过建筑屋顶绿化美化与有序整理、城市绿化补充与修饰等手段,全面提升第五立面整体品质。



昆明城市第五立面现状图和图     城市建筑色彩示意图


4城市色彩控制

昆明地区建筑色彩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环境协调性原则(与自然山水相协调)

气候协调性原则(与阳光、蓝天相协调)

传统尊重性原则(历史地段和街区)

个性突出原则和分类指导性设计原则


昆明城市总体色彩以暖系为主基调,调整变化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合度以及冷色系蓝绿、灰褐、冷灰作为辅助点缀,形成丰富又统一和谐的城市色调,不宜选用深灰色、大面积土黄色作为建筑的主色调。建筑色彩应分段处理,色彩协调,形成自然过渡,高层住宅建筑底部和顶部选用同色系与主体建筑分段搭配,形成三段式建筑特征。


塑精品: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昆明建筑精品



结合片区资源、功能特色,形成历史风貌区、自然山水风貌区、现代都市风貌区、一般风貌区四类风貌区。


1突出区域建筑特色形象

在城市特色方面,要突出昆明“一域有风情,一路有风景,一城有记忆,一方有乡愁”的城市特色,明确昆明“高原生态水乡、历史文化名城、多元地域文化、现代时尚开放”的建筑特色定位。在建筑形象方面,要结合昆明气候生态、土壤植被、经济民生、民族文脉、历史传承、群体记忆、风俗习惯、时代面貌引导控制建筑形象,达到建筑外装修、装饰及色彩等风格的协调与统一,创建具有“民族味、山水情、历史脉、国际范”的城市建筑特色形象。



2全面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加强单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努力把传承、借鉴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打造能够体现昆明历史文脉、承载民族精神、符合国际风情、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建筑。加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要把控基调,体现多样性,重要公共建筑设计方案须经过国际招标比选,避免贪大、媚洋、求怪。


3完善建筑设计管理机制

鼓励建筑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提倡呼吸建筑、城市森林花园建筑。建立责任规划师和责任建筑师制度,完善建筑设计评估决策机制,提高规划及建筑设计水平。建立指导规范建筑设计的有效机制,健全单体建筑设计审查机制,鼓励建设用地带设计方案出让。对重要节点、重要街道、重点地区的建筑方案形体与立面实施严格审查,开展直接有效的公众参与。


4展示突出乡村建筑特色

乡村建筑特色应发掘“文化基因”鲜明、风貌格局独特、乡村建筑特色应发掘“文化基因”鲜明、风貌格局独特、民族地方特色鲜明的特色小镇和村落,注重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在传承特色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于保护中积极开拓创新,在乡村重塑过程中推陈出新,以良好的风貌环境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业发展。


昆明本土建筑“一颗印”


为昆明城市建设加油!


来源:昆明日报、昆明市规划局

编辑:郭晨泽


 觉得好看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