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云南唯一“双一流”大学迎来首位聘任校长 “林方配”掀起最强学术风

云南网 2019-08-03

猜你喜欢

云南十大涉黑恶犯罪典型案例公布

人社部公布一份“黑名单” 云南这4家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


云南大学有了新校长,这是近几天来云南知识界热度最高的新闻之一。


4月23日,云南省委在云南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关于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的任职决定:林文勋任云南大学党委书记,聘请中科院院士方精云任云南大学校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云南省委、省政府首次以聘任方式产生云南大学校长。


(云南大学历任校长 来源:云南大学网站)


据云南大学官网信息显示,在方精云之前该校共经历了17位校长,其中包括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而方精云之前一任校长,则是现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


(云南大学 来源:云南大学网站)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时为私立东陆大学;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云南大学。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15所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1996年,云南大学被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名单。2017年,该校成为中国首批42所“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也是云南唯一一所“双一流”。


(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李秋明 摄)


公开资料显示,方精云出生于1959年7月,安徽怀宁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同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成为政府派遣留学生,1989年获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博士学位。1989年6月至1997年5月,方精云在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先后任助研、副研、研究员及开放实验室副主任。1997年5月,方精云加盟北京大学,担任该校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民盟盟员。现任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研究所学术所所长,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


可以看出,无论是教育经历还是工作轨迹,“生态”都是方精云身上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日前他还获得了美国惠特克杰出生态学家奖,这是国际生态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每年仅一名生态学家入选,方精云也是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云南大学呈贡校区 杨峥 摄)


当前,云南正紧抓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展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而方精云的专业背景与上述工作非常契合。


公开报道显示,出任云大校长前,方精云就与云南颇具渊源。他曾参与评议《云南省建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战略研究报告》,来滇实地调研过草牧业现状和发展潜力。今年1月,方精云及其研究团队还曾与大理大学校长王华一行,就开展苍山洱海“山水林田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研究,聚焦“水质改善”和“流域健康”等交换意见。


23日的干部大会上,方精云在表态发言中说,将与云南大学全体师生员工一起奋斗,紧紧把握“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云大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好的大学。


(云南大学 来源:云南大学网站)


作为云南目前唯一一所“双一流大学”,云南大学共有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民族学、生态学。这意味着,在云南大学,历史学、民族学专家林文勋是党委书记,生态学专家方精云是校长,领导班子吹出了一股浓郁的“学术风”。


正如有学生在云南大学官方微信的留言:“双林配”(指时任云南大学党委书记的杨林与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的林文勋)给云大带来了质的飞跃,希望“林方配”一文一理的搭配,能把云大这所综合性大学带上更高峰。


知道多一点


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

(林文勋在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致辞 云大新闻中心供图


云南曲靖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经济史、唐宋经济史、中国乡村社会史。


林文勋长期研究中国经济史唐宋史、中国乡村社会史,曾提出“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富民社会”以及“钱币之路”等学术观点与体系。宋史学界评价其在年轻一代学者中“功力甚高,硕果累累”,盐业史学界称其为“卓有成就的盐业史专家”。目前为止,其共计独著、合著、主编出版专著近20部。代表作品有《唐宋社会变革论纲》、《中国古代“富民”阶层研究》等。


1996年,入选云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8年,获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99年获云南省教委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1年,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获教育部霍英东基金全国优秀青年教师奖。

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四个一批”优秀人才。

2016年3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印发2014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人选名单通知》,林文勋校长入选理论界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

(方精云近照 图片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方精云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遥感等方面的研究。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8月起担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后于2016年7月转任该研究所学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2018年3月,方精云获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199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02年,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6年,获“长江学者成就奖”。

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1年,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


云南大学的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

民族学和生态学

一起来了解一下

生态学


云南大学的生态学科发轫于1937年,当年世界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教授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后,认为云南生物资源、生态环境优势独特,开展生物、生态学研究占有地利而学术影响甚大,在1938年成立了生物系,生态学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溶于生物学各方面的工作中。


抗日战争时期,国内生物学界一批精英荟萃在云南大学,在生物资源调查、植物和动物分类与系统学研究、植物群落分类与分布规律及生物多样性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公认的法、瑞地植物学派国内主要代表人之一的朱彦丞教授,英美植物生态学学派国内重要代表人之一的曲仲湘教授和一批苏联学者前来云南大学开展研究,汇集国际三大生态学派,生态学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生态学高等学校师资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核心。1997年生物学和化学结合组建了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2002年4月生物学科又重组为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生命科学学院把从事生态与环境研究师资队伍进行调整,经整合组建了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生态与环境学院是云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生态学与地球环境学科群”主要承担单位,作为教育部认定的国际一流建设学科,云南大学生态学早在1956年就开始培养研究生,1989年就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并列),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进入A类学科。


民族学


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末,先后汇聚了费孝通、许烺光、陶云逵、林耀华、杨堃、江应樑、田汝康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建立了“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研究室”即学界称誉的“魁阁”学术共同体模式,开创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史上的“魁阁时代”,产生了《云南三村》、《生育制度》、《祖荫下》、《芒市边民的摆》、《彝族简史》、《傣族史》等一批学术经典,留下了“报国情怀、社会担当、扎根田野、自由讨论、团队精神、传承创新”的“魁阁精神”,奠定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学科群悠久而优秀的学术传统。


云南大学于1981年获准中国民族史博士授权,成为全国最早招收博士研究生的机构之一,民族学学科在教育部历次评估中始终名列前茅。


2015年12月,在推进“双一流”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建构与学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大学治理模式中,云南大学整合原民族研究院、原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原发展研究院社会学研究人员,成立了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学院)。



云南网(记者 李星佺),部分内容整合自云南大学网站、人民政协报、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网站、云岭先锋

编辑:武铭方 陈吉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