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媒关注!云南广南县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怒江因为这事上了央视…

云南网 2020-09-05


4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拓岗位 促增收 补短板——云南广南百日总攻决胜脱贫》的文章,聚焦云南广南百日总攻决胜脱贫攻坚。



春天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境内,满山苍翠,生机盎然。


莲城镇岜夺村,贫困户蒋玉林又在打听哪里有务工机会。过去,他“牵一头牛上山,一待就是一天”,如今总琢磨咋干活能挣钱。帮扶干部孙如军给蒋玉林出主意:“苗圃小镇快要开建,你去那务工,家门口就有钱赚,还不耽误照顾孩子。”


地处滇东南石漠化地区的广南县,地域面积近8000平方公里,贫困发生率一度达20.14%,“既广又难”的戏称不胫而走。截至2019年底,广南尚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41户40542人,是云南7个尚未摘帽的贫困县之一。



3月中旬,云南省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要求在6月底以前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出列贫困村、未摘帽县全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


查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广南尽锐出战。


资料图,云南日报记者 李秋明 摄


拓岗位,帮困难群众就近务工


雨后初晴,县城西侧的广南国际鞋服城内,几排操作台一字排开,121位村民正在学习制鞋工艺。


28岁的柏仁华,从前住在杨柳井乡宝月关村雨洒坝小组。那里山高坡陡,道路不通,广种薄收。2019年底,全组20多户搬出大山,住进县城圆梦社区。


“入住一户,就统计一户的劳动力情况。”广南县人社局副局长韦红说,2019年10月至今,已对圆梦社区1428户进行了5轮摸排,共统计出劳动力3822人。


柏仁华原本计划外出务工。前几次政府调查就近务工意愿,他都没报名。最近一次调查时,柏仁华多问了两句,一算,熟练工每月能拿4000元,跟在沿海城市务工差不多。不用奔波折腾,上下班还有公交车接送,柏仁华最终选择了就近务工。


为帮助和鼓励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广南县对有意愿到鞋服城内就业的参观咨询者,广南县政府每人给予100元的一次性补助。韦红介绍说,对在3月31日之前和4月1日之后新入职鞋服城企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和1000元的生活补贴,两项补助时间均为3个月。


外出务工一直是广南贫困户增收的主渠道,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25.5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05万人。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通过点对点输送返岗、推荐园区就地就近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等方式,广南县正朝着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截至4月7日,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2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74万人。


资料图,云南日报记者 李秋明 摄


促增收,让堤内损失堤外补


外出打工、农产品销售受疫情影响,贫困户增收面临挑战。广南县多策并举促增收,让堤内损失堤外补。


瞄准城里人的“菜篮子”“米袋子”,广南发挥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拓展网络销售、消费扶贫等渠道。3月1日,广南线上扶贫超市正式运营。八宝贡米、蜂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实行线上销售,吸引不少客户下单。


广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项目经理崔立平介绍,截至4月8日,中心的订单量已达6500单,其中90%都是线上销售,总成交额达68万元。“这些订单中的一半,跟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目前,广南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在全县设立了11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着力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


时间不等人,不离家、易上手、短平快的蔬菜种植,也成为广南扶贫的发力点。


广南县曙光忠卫韭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最近一派繁忙景象,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忙着割韭黄。


380亩韭黄,每天平均需要40人务工。“除了固定的工人,凡是有时间的村民都可以前来务工,每天70元,下班就结账。”合作社负责人段卫说,除了务工收入外,当地还有2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参与,每户入股5000元,年底最高可分红1500元。


资料图,云南日报记者 雷桐苏 摄


补短板,让住房安全有保障


前几天,孙如军又一次敲响蒋玉林家的铁门。驻村两年,到过蒋玉林家多少次,孙如军早已记不清。可这次入户,他依然听得认真,现场逐项对照。


门口看房:“一家六口,80平方米左右的钢筋水泥新房,安全稳固有保障。厕所在建,厨房还未安门,得继续盯紧。”入户看床:“以前一个大人带俩小孩还能挤一挤,如今最大的孩子上初中,住得挤。


再次经过厨房时,孙如军给蒋玉林提了条建议:“厨房不用这么大,挨着厕所也不卫生。几个孩子大了,老挤着住不行,干脆把厨房改作孩子卧室,你再换地方建个小点的厨房,住起来宽敞。”看蒋玉林不吭气,孙如军知道过几天还得再来一趟。


根据云南省挂牌督战要求,广南县对“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再过一遍筛子”。几年攻坚下来,贫困户已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逐年改善。但因气候相对温暖,贫困群众对建房问题重视不足,有时几根木头一架,再围圈竹篱笆。缺乏安全稳固的住房,曾是广南脱贫摘帽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广南累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903户13386人,实现既有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存量清零。日前,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组织18个工作组,再次对全县建档立卡户住房安全情况展开细致排查,确保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确认“搬迁一户稳定一户,搬迁一户脱贫一户”。


“经排查,目前全县还有18户住房使用功能未达标,正在组织施工单位开展补短板工作。”广南县住建局危改办负责人周健说,县里分类梳理的问题,已经以任务派单或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达各乡镇,确保如期完成危房清零任务。




除了广南

央视新闻联播

再次聚焦云南怒江

介绍当地的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新闻联播聚焦15支背包工作队

为动员山上的贫困群众搬迁

断腿磨破嘴操碎心

     

△点击收看《新闻联播》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


各地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些天,在云南怒江的阿打村,由当地干部组成的15支“背包工作队”,每天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峡谷间穿行,他们要动员村里仍住在山上的群众搬迁。



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背包工作队队员 彭家文

反反复复来你家已经来了十多次

国家的政策都已经跟你讲得很清楚



阿打村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生存条件恶劣,全村1488人全部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可村民们对安置政策不理解,观望的人居多。


云南怒江州福贡县背包工作队队员 波玉花

嗓子都是哑的

我觉得还是(政策)要讲透了

讲到位是对老百姓负责任




81岁的恰玛付老人就不同意搬,她怕搬出世代生活的大山会不适应。“背包队员”给老人一遍遍讲政策、算经济账,直到老人打消顾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为了让搬下来的群众能就业,怒江75个易地安置点都引进龙头企业,把“扶贫车间”办在群众家门口。


云南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社区居民 目前恰

现在搬过来才知道这里好

在这里上班也有 工作也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深度贫困县新疆皮山,这几天,肉孜买买提家又进了一批兔子,这是他去年以来养的第八批兔子了。



来源:人民日报 央视网 云南广播电视台
编辑:陈吉


推荐阅读



推荐关注


了解七彩云南 关注云南发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