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节庆云南丨惊蛰:春雷一声响,万物齐生长

云南网 2023-03-07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转眼间,时节已至“惊蛰”。此时节,桃红柳绿,春水初涨;春雷乍响,蛰虫初醒;大地春回,韶光弥漫。

李云生 摄 


惊蛰,是春日里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古时亦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意为,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
春雷一声,大地上嫩绿破土而出,春笋在山里哔哔啵啵地拔节,花枝上一粒花蕾就此缓缓开放,鸟雀呼晴,所有的一切都齐齐望向春天。

张仁韬 摄

李云生 摄


张仁韬 摄


惊蛰之后,轻雷隐隐,春风送暖,到处被染上了生机萌动的绿意。《逸周书·时训解》这样写道:“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描绘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鹂啼,燕飞来的景象。桃花,棣棠花,蔷薇花,三候风信花争蕊吐艳,袅袅婷婷、明媚动人。春天,就这样在惊蛰三候中日渐生姿。


保山市委宣传部 供图


惊蛰是春天的号令。由于春雷与惊蛰的联系,使得“惊蛰”这个自然节令与春雷这个自然现象都有了“希望”“新生”的意味。宋人陆游在《闻雷》中这样吟咏:“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春萌万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万物的苏醒与生长,宣告着最适合播种和耕种时节的到来。经过了一冬的歇息,农田里又出现了繁忙的身影。“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只有春天辛勤地播种,才会有秋天收获的喜悦。


随着“贵如油”的春雨落下,化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祈福和祝愿。杨万里诗曰:“一年生活是三春,二月春光尽十分。不必开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这一美好祈盼的融入,让节俗愈发充满传承的生命力。


罗平油菜花田


春雷乍振,处处逢春。一切美好,正在悄然发生。惊蛰的雷,叫醒了沉睡的春天,也催促着我们再次出发。


仲春的诗意中,新的拼搏亦刚刚开始,愿你我都能把握当下,奋勇向前,愿你我的努力不负梦想,不负好春光。


惊蛰吃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苏北及山西一带有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意。


驱赶霉运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期文案:杨之辉
图片编辑:曹路遥海报制作:解舒然视频制作:杨健艺图片:德宏州委宣传部、楚雄州委宣传部、临沧市委宣传部、红河州委宣传部、普洱市委宣传部、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视频素材:思茅区融媒体中心、楚雄市融媒体中心、弥勒市融媒体中心、双江县融媒体中心、罗平县融媒体中心


往期回顾









长按关注
跟着小云看云南看世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