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同聆听动人的家风故事,感知向善向美的正能量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家风如春雨

润物细无声

岁月里的家风故事

藏着爱意与凝聚力

往往温情满满

令人动容

一起来聆听这些动人的声音吧~


教好自家的娃,理好自己的家


南翔小学 高丽君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遇到女儿的小学老师,问起女儿。我说,还算省心。他说,“那是一定的,你家家风好啊!”在感激老师们悉心教导的同时,我也欣慰地感受到:女儿,正朝着咱家的家风家训要求的模样在成长。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想理直气壮地去教书育人,“管好自家的娃”是最有说服力的,特别是要传承好家风家训,当好孩子的榜样,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家里97岁的太公,能清晰解读《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这被他张贴在正屋堂前的醒目位置,并严格要求着全家老小。而对于家里的女孩子,他还多总结一条:努力戒除娇和骄,终身不忘直到老。

不 娇

每次回老家过年,一大家子就会聚在一起。女儿最爱听太公讲抗战故事。她也爱听长辈们讲往事:在镇上长大的爷爷姑婆们全都经历过上山下乡,最远的去了黑龙江。到乡下种田,割麦干农活。但回家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怕家里大人担心和伤心。这些往事,在女儿听来,就是一本生动鲜活的教科书。她静静地听着,默默接受着熏陶。

她作为家里曾孙辈中最大的女孩子,打小就知道自己要有个做姐姐的样儿,尤其是不能太娇气。从幼儿园开始,她爸就陪着她步行上学,书包从来都是她自个儿背的。觉得书包重了,就主动整理。吃饭时,她会先盛好一家人的饭。长辈没动筷子,小孩绝不能先吃。每餐饭的礼仪教育,让她懂得孝敬长辈,长幼有序。一天,她兴奋地告诉我,“妈妈,学校里有爱心伞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把没伞的小朋友一个一个地从校门口送到教室,真好!不过我要自己带好伞,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听着上一年级的女儿说这些,我挺感动的。

虽然她偶尔会撒撒娇,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许她做娇气的小女生、傲气的小公主。

不 骄

现在我们家有四个小孩都上初二,大家的学习都不错。以前,期末考试后回家,我们就会告诫她,别得瑟,特别是不能在哥哥妹妹面前炫耀自己拿了多少张奖状。奖状都是过去的事了。所以,她现在把奖状拿回家后,只是在向大人们汇报一学期的成绩时,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看完后,她就悄悄放进自己的“百宝箱”里。她清楚,这些奖状的取得,除了她自己的努力外,还有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她也清楚,过去的成绩没什么可炫耀的。“不骄傲”,才能不自满,才能谦虚自信地前行。

我们希望她做个“不娇气、不骄傲”的女孩,我们这样要求她,她就照着做,做着做着,就习惯了,就成了理所应当,就成了顺理成章。

我们家老老小小几十口人,从来没有因为教育孩子的观点不一致而出现矛盾。而教育孩子要做到的,长辈们肯定身先垂范。这样,一家人才能和和美美。正如歌中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有国才有家。传承家风家训,教好自家的娃,理好自己的家,我们的国家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我是一名党员教师,我必先行一步!


酿在缸里的家风


益农二小  高秀君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还住着老瓦房,大门旁放着一口缸,缸身光滑黝黑。每当下雨时,我总是站在屋檐下,看着数不清的雨点儿从瓦片上滚落下来,蹦进水缸里。天晴的时候,我喜欢对着水缸照啊照,缸里总会映出一张脏兮兮的小脸蛋儿。我常趁母亲不注意,悄悄地舀盆水,或是洗脸,或是泼水,偷着乐。可母亲是舍不得用这缸里的水洗任何东西的,在还没通上自来水的小乡村里,天落水是农家人的宝贝,甘甜纯净,家里一日三餐,都依赖它。母亲一定要我们先到小河里淘米洗菜,然后用井水冲洗一遍,再直接加天落水烧饭煮菜。这步骤,不能改,也不能省。我们,也一直照着做。

不久,自来水带着她特有的“漂白粉”的味儿,终于走进了乡下人家。母亲却总是嘱咐我们:城里来的自来水是用来喝的,水笼头开得小点,再小点;自家缸里的天落水,是拿来用的,淘米洗菜,洗衣涮碗,省着点,再省着点。

“省着点,再省着点!”母亲对我说的话,时常萦绕耳旁,也在无形中融入了我的生活。


随着缸水的深深浅浅,起起落落,我们迎来了心爱的儿子,也让房子几经变迁。那口缸,从门口转到了屋后,依然默默地倚墙而立。

2013年,我家的小洋楼装修完毕,我们把父母的房间安排在了二楼东面。我对儿子说,爷爷奶奶是家里最辛苦的人。他们这辈子,真的是一直在与房子打交道,家门口的缸就是最好的见证人:自己小时候住草房,年轻时为自己造平房,儿女成家时又盖楼房,现在终于能住小洋楼了。父母却坚持要住在屋后的小房子里。我家先生说:“新农村,新气象,破旧的小房子有损小城镇形象,都得拆。我们党员干部,更要带头。再说,四年前造新房,两年前装修的时候,我和她妈妈,早就把房间分配好了。二楼东面,你们两老住,我们,二楼西面。三楼,全归儿子。”可父母还是不答应。 

儿子开始着急了:“爷爷奶奶,你们是家里的长辈,从小爸爸妈妈就告诉我,百善孝为先,你们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我都记着呢!现在有好房子住了,当然也要一起住呀!”两老终于舒展着笑容,愉快地答应了。

我们一起住进了新房,小房子被拆除了,一些破旧的东西也被清理干净了,唯有那口缸却依旧被保留了下来。母亲说,那是一口好缸,父亲四兄弟分家时,太爷爷给的。那时的缸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要好好传承。我知道,母亲是希望在这口缸传承的过程中,也传承一代代人的孝心与亲情,母亲更想留下的是对上一辈人的念想。


每年入冬,父亲总会酿点米酒,儿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参与爷爷做酒的过程。现在的我们,工作都忙,聚在一起不易。但无论多忙,都会在酿酒这几天早些回家。

此时,放置在屋后的缸,便成了酿酒的好器具。在酿酒前,父亲会把米洗好,放在缸里浸水两天。而后蒸米,拌药,发酵,开缸,兑水,一步接着一步。酿酒的过程是漫长的,等待的日子也是煎熬的。儿子总会经常打开酒缸,好奇地看看冒泡的酒糟,很用力地闻闻浓郁的酒香。爷爷看到后,一定及时阻止:“宝贝啊,酿酒跟做事情一样,急不得,急不得。”儿子眨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年过四十,工作上的事情显得特别纷繁复杂,人也变得急躁不安,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什么都做不好。儿子也老是被我催促着做这个干那个,有时候,越是着急,事情越发显得凌乱了。“妈,您别急,慢一点,事情要一步一步来。爷爷说,工作和酿酒一样,急不得,急不得。”看着儿子的认真样儿,我好像明白了。

对啊,事儿,做得慢点,再慢点;日子,过得缓点,再缓点……

我家这口被几代人精心爱护的缸,储存的虽是米和酒,传承的却是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不急不躁的处世态度……



萧山教育发布

招生、升学、考试、考编、资源、资讯……众多教育政策、信息尽在“萧山教育发布”!我们将陆续推出与您或您的孩子密切相关的教育信息,请持续关注“萧山教育发布”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选




萧山的这些地儿,你点,我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全文)


校园采风 | 大同小学:小蜜蜂养成记

萧山区教育局官方微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