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专刊五】传福音的误区
记得小时候,我曾在加油站紧紧抱着一个人的大腿,抱了很久,才发现那人不是我爸爸。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这是我的一次错认经历。
有时,错认的后果更可怕。例如,动物世界的障眼法常使我惊叹不已,天敌可以在猎物眼前,把自己伪装成树枝和岩石,伺机而动,随时准备享用大餐!
在传福音的事上,我们可能也有错认的经历。我们误认为一些行为是传福音,其实不然。这样的错认后果严重,远比难堪更甚。下面,我将讨论5 种常见的传福音误区。
第一,强人所难
我们大概经常听到有人这样形容传福音:“把信仰强加给他人,这样合适吗?”
一些人从来不传福音,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强人所难。鉴于当前流行的传福音方式,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但根据圣经,传福音和强人所难其实是两回事。你要知道,你分享的信息不只是个人观点,而是事实。传福音不是强人所难,就像飞行员可以斩钉截铁地告诉乘客劫机者的位置,他只是在陈述事实,而非强人所难。
你也不应当把福音的真理视为你的个人观点,只和你或你的个人经历有关,仿佛这仅仅是你灵光一现的想法。你传福音,不是为了告诉别人“我对神的理解”或“我是这样认为”。你向人传讲的是圣经的福音。你不是福音的创始人,也无权对福音作任何改动。
圣经中的传福音绝非强人所难。其实,我们也无法强迫他人接受福音。根据圣经,传福音只是传讲好消息,至于对方能否做出正确回应,这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当然希望对方能接受福音,但根据圣经,这超出我们的能力。圣经说,传福音的果子是出于神。所以,保罗写给哥林多人的信上说(林前3:5-7,和林后3:5-6 作对比):
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记得一次,我和朋友拉尔在剑桥聊天,他是来自黎巴嫩的伊斯兰教徒。我们聊到一位已经还俗的穆斯林教徒。比尔希望这位朋友重新皈依穆斯林,而我则希望他成为基督徒。我们都为宗教在英国的没落感到心寒,这时,比尔突然哀叹道,大不列颠本来是基督教国家,如今却世风日下。我回应道,英国并非基督教国家,在这个世上,其实没有所谓的基督教国家。他一听,仿佛抓住我的把柄,马上回应说,所以,基督教逊于伊斯兰教,因为基督教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的问题,为社会指引方向,为人类筹划政治蓝图。我说,这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能够洞悉人性和人类的处境。他听后不太理解。
我解释说,伊斯兰教把问题看得很浅陋。对伊斯兰信徒而言,人类最大的问题是行为不端,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刻苦己心就好。但基督教的看法更深刻,也更符合实情。我们坦率地承认,人类的问题不是数不胜数的恶劣行径,而是内心的罪恶,因为我们想与神作对,所谓本性难移。我说,基督教没有比尔所期待的政治蓝图,因为我们相信,政治手段不足以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这就像,我可以用剑对准一个人的喉头,把他变成行为检点的伊斯兰教徒,但我绝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个人变成基督徒。
圣经说得很清楚,武力逼迫和强人所难不能解决人类的问题。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世人讲明福音,在他们面前活出爱的生活,同时祷告求神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罪恶,赐他们悔改和信心。
如果你的布道方式符合圣经,你不可能强人所难,因为这与传福音的本质相悖。在传福音时,你只可能做两件事:传讲信息和爱人。我们要把白白得来的福音告诉所有人,但我们不能操纵别人接受福音。根据圣经,我们不能逼迫他人接受生命。
第二,个人见证
一些人认为,向人作见证就是传福音。个人见证当然奇妙无比,例如《诗篇》作者这样赞叹: “凡敬畏神的人,你们都来听,我要述说他为我所行的事。”(诗66:16)在新约中,类似的记载也比比皆是,很多圣徒在用自己的生命证实基督的作为。保罗对哥林多教会信徒说,“又因你们在他里面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正如我为基督作的见证在你们心里得以坚固。”(林前1:5-6)我们听信福音后,每一天都在经历福音的大能。我们当然应该向人见证这样的奇妙经历。我们需要以神为乐,也应当向人分享我们的喜乐。这样的见证有助于传福音,好像锦上添花。
基督教护教家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曾提过他的一次布道会经历。当时,整场福音会都是信徒的见证分享,大家彼此敞开心扉,述说上帝在他们生命中的奇妙作为。格林说,就在这时,一位不信主的教授靠近他,小声说:“唉,我才不信这些鬼话呢!”格林说,“嗯,我明白,但您不想信吗?”根据格林的回忆,“只我这一句话,那女人已经泪花闪闪。她的理性在拒绝福音,内心深处却渴望听到更多。”个人见证能深深地触摸人心。
圣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根据圣经,耶稣曾医好一个瞎子,之后,当别人问起他,他这样回答:“他是个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约9:25)瞎子只想为他的医治向人作见证,他完全不在意询问者的身份和凶恶的口吻。这样的见证是多么奇妙,又振聋发聩!但是,瞎子的做法不是传福音,因为他的话语中没有福音,他甚至不知道耶稣是谁。
在国会山浸信会的主日讲道后,我们有时会举办受洗礼,这是很特别的时候。众人唱颂赞美诗,会众就座,然后,受洗的基督徒会来到台前。他们需要做自我介绍,再分享个人见证。但在举办几次受洗礼后,我们发现,虽然他们的故事婉转动听,却没有清晰的福音信息。感人的见证固然能鼓舞会众,但在场的其他人,包括受洗者的亲友,却不能借着这样的机遇听见福音。
因此,我们开始要求预备受洗的信徒提早一周写好见证稿,交由我们的同工审核。我们的主要审核内容是其中的福音信息是否完整,因为我们希望确保受洗者在做见证时讲明福音,帮助在场的非基督徒同时听到见证和福音。当你告知身边的人,你如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十分美好,但唯有耶稣基督的福音能解释你改变的原因和意义。如果你的个人见证包含福音信息,你就在传福音。
我们在与他人分享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时,有时会提及福音,有时不会。我们可能只是在说神如何帮助我们,却没有讲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或神对我们的要求。我们应当向人述说神在我们生命里的作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忘记传讲基督的福音。如果要进行个人布道,我们不能忘记提及福音。
最后,我想特别提醒你一点。我们正处于崇尚“个人好处”的后现代时期,因此人人都喜欢听见证。谁不愿意从基督那里得到好处?可是,当你不再谈起耶稣在你身上的奇妙作为,而是向人述说耶稣的生命、死亡和复活等历史事实和意义,你且看看他们会如何回应!这时,你会发现,你作个人见证,不一定在向他们传福音。
第三,社会运动、公众事务
一些人以为社会运动和公众事务是传福音。我正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政治家威廉·詹宁斯·布赖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的传记刚刚上市。布赖恩曾3 次入选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他是一位虔诚的福音派基督徒,平日积极宣扬福音,又孜孜不倦地投身于社会改革。他的身影遍及大街小巷,在改善工厂环境、缩短工作时间、提高最低工资和推动累进税等议题上,发表各样的演说。布赖恩不辞辛劳,但他有没有在传福音?他这么做,肯定是为了社会弱势群体的福祉。他渴望扬善抑恶,因为这能彰显他所信仰的上帝。但他是否在传福音?
如果有人赞同布赖恩指出的社会问题,但在改革措施上与他意见不一,这个人是否也在反对布道,福音和神的国?我记得20世纪80 年代有一位响当当的福音派领袖,他主张单边裁减核武器。他认为,无论“对方”如何,美国政府都应消除核武器。他的理由是维持和平。但即使他的初衷无懈可击,如果这一提法引发战争,怎么办?或者,就像T 恤衫上的标语所说,维持和平的最好方法其实是“握有核武器优势”?
在众多的社会改良运动中,有可圈可点者(例如,废奴运动),也有后果可怕者(例如,合法堕胎)。但即使最好的社会改良运动,也比不上耶稣基督的福音。
我们在参与社会救济事工的过程中,可以彰显福音,所以耶稣教导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6)彼得的教导与耶稣遥相呼应:“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彼前2:12)我们应当用行动让世人看见神的怜悯、恩慈,这也与我们基督徒的身份相称。耶稣在绵羊和山羊的寓言中(太15),也提到这点。在故事结尾,马太援引主的话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不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在我身上了。”(太15:45)但是,好行为不是传福音。我们的善行可以彰显福音,却不包含福音信息。在个人布道时,我们必须讲明福音,无论以书面或口头方式。
如果我们把视线从神移到人的身上,社会痼疾将代替罪,平行关系将胜过我们与神之间的垂直关系,赢取大选将变得比赢取灵魂更吸引我们。可是《箴言》11:30 说,“义人所结的果子就是生命树,有智慧的必能得人。”也许,我们在为大众福祉辛劳奔波,参与各样的慈善项目和其他社会改造运动时,我们以为这是传福音。可是,就像上世纪著名的宣教士唐纳德·麦加夫兰(Donald McGavran)所说:“传福音不是宣扬戒酒的好处,促成选民通过禁酒令;也不是宣扬慷慨解囊的好处,说服百姓诉诸政治改革”。
传福音不是宣告上帝的政治计划,也不是为教会招兵买马,而是向男女老少宣告福音。透过福音,神把人一个个带到教会,用这个群体彰显他的性格,同时帮助信徒在世上活出他的呼召,这样,社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大卫王所说,治理有方很好(撒下23:3-4),但这不是传福音。同样地,你可以做一个称职的丈夫、妻子、父亲、雇主和雇员,类似的我还可以说很多,这些是基督徒当尽的本分,但你这么做,未必在完成神传福音的呼召。
第四,护教
还有一些人以为捍卫信仰是传福音。和前面几项内容一样,护教本身非常重要。彼得说,我们要随时准备,回答别人我们盼望的原因(彼前3:15)。我们需要学习护教。护教能够在人对神、基督、圣u32463 .和福音信息的疑问和反对上,做出针锋相对的回应。
护教学能够为真理作辩护。根据护教学,基督教可以恰到好处地解释每个人内心隐约的渴望,也可以更好地看透人的理性,维持世界次序。护教者可能会说,当你认识基督教信仰,能明白人为何与生俱来拥有道义感(可参英国护教家路易斯的著作《返璞归真》)。面对分离、焦虑等问题,基督教也有更上乘的回答。基督徒可能会说,也应该这么说,我们的信仰从来都是坦荡面对死亡,我们承认生命转瞬即逝,这足见基督教与众不同。以上都是很好的护教内容。
但也不是次次如此。一次,我在英国一所大学教授布道课程。在一堂课上,我急于知道听众有哪些反对意见,以便指点迷津,结果,那晚我可能唱反调唱得比正题还多。我本人在信主前曾是不可知论者,所以护教学带给我很大的帮助。神借着护教学帮助我信主,例如,帮助我用理性思考基督如何复活。但是,我们不是一个模子雕刻出来的。我在传福音时,不应当不假思索地把所有人想成我自己,每个人都会面临和我一样的障碍、疑问、反对和逻辑。
就像个人见证和社会运动,护教大有裨益,但护教不是传福音。我们和不信主的朋友交谈,常常会因为福音的一些内容与人争辩。我们可能自己就是这样信主。借着读书、思考和与人交谈,我们最终认识神。但这些活动本身不是传福音。
护教常常能带给我们传福音的机会。我们在和朋友聊到人类起源和这个世界的问题时,都可以借此自然地提到福音。我们可以和不信主的朋友探讨生命的意义,死后的归宿,或耶稣基督的身份。当然,我们需要仔细斟酌,再向对方提问,但这类对话很容易引向福音。
大学时,我曾创办过一个交流群,参与人是我的大学同学,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我们在寝室聚会,一般只有他们参加,偶尔还有另外一个信主的同学。整个对话节奏都由这群无神论的同学主导,他们抛出问题,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我总是努力地回答他们,也会向他们发问。可花了半天功夫,我很难说这样的交流到底有多大益处。
此外,护教本身也有一些弊端。你可能无法应答,结果导致提问的人更加怀疑神,可实际上,他的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你使用护教的方法和人交流,这很容易让你的朋友觉得,你没有标准答案,你也不过是一知半解,自己都不清楚福音的真伪。可是,我们不能全然明白,不等于我们一无所知。这世上的知识总是有限,我们只能从已知的环节出发,再了解更多,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世界顶级的科研学者,都是如此。护教学功不可没,但我们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其实,护教最大的问题出在喧宾夺主上。传福音不需要我们解释童女如何怀孕,或复活在历史上确有其事。但是,护教是为基督教的信仰辩护,回答各人的存疑。护教是跟着其他人的节拍走。但是,传福音是跟着基督的节拍走,我们在说基督的消息。在传福音时,我们需要主动讲明耶稣基督的好消息和他的救赎。
第五,传福音的果效
最后的一个常见误区是,人们会把传福音的结果,也就是有多少人信主当成布道,但传福音其实不过是分享福音信息。这个误区的危害也最大。虽然这个观念可能带来激励作用,但终究是个误区。传福音必须和传福音的果子区分。如果你对传福音存在误区,对福音信息和圣经中悔改的教导也有不当理解,你很可能认为传福音就是带人信主,更糟糕的是,你以为你有能力带人信主!
根据圣经,对方是否信主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也不应该用结果作为布道的评估标准。传福音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忠心传讲信息。约翰·斯托得说,“‘传福音’和说服是两回事……传福音只是宣告一个好消息。”1974 年洛桑大会(Lausanne gathering)对布道下了一个定义:
传福音就是传讲一个好消息。这个好消息说,耶稣基督按照经上所说,为我们罪受死,又从死里复活,成为救主,如今他要赦免人的罪恶,赐下释放的圣灵给一切悔改相信的人。
保罗说,“因为我们在神面前,无论在得救的人身上,或灭亡的人身上,都有基督馨香之气。在这等人,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他死;在那等人,就作了活的香气叫他活。这事谁能当得起呢?”(林后2:15-16)保罗说,同样的事工,效果却完全不同。就像圣经里土壤的比喻,我们使用布道技巧,未必能带人归主。同一粒种子,撒在不同的土地上,最终的结果不在乎撒种方法,而在乎土壤状况。正如保罗不能用布道对象的态度评估他的传道工作,同样地,我们也不能根据眼前的结果,来评判我们是否做好传福音的工作。
很多教会初衷良好,却因为这个误区,走上实用主义路线,成为以结果为导向的企业。这个误区也很容易打击信徒,让他们感到心灰意冷,心生责备。就像一本书中所说:
传福音不是说动别人决志;不是证明世界上有神,为圣经的真理作辩护;不是邀请人参加聚会;不是痛斥当下时代的困境,使人对基督教感兴趣;也不是戴上“耶稣是救主”的袖套!以上内容固然有自身价值,但没有一项等同于传福音。传福音是根据上帝的权柄,宣告神为罪人所作的拯救工作,警告不信者,他们正处于沉沦中,以此引导不信的人悔改和信靠救主耶稣基督。
很多现代布道者不顾及圣经教导,为了博得罪人一时的决定,他们会操纵对方的情绪。但是根据圣经,归正是超自然的工作,因为神向罪人施恩,罪人才能信主。遗憾的是,这样的误区随处可见。
以下是钟马田博士的一段自述。一次,在他讲道后第二天,有一名男子前来找他,面色沮丧。原来,钟马田在前夜讲道时,没有当场邀请大家公开决志,他为此耿耿于怀。
“您好,钟博士!要是您昨晚让我决志,我肯定会决志。”
“哦。”我说。“那我现在邀请你,你跟着我决志。”
“啊,这可不行,”他说,“如果你昨晚这么说,我一定会同意。”
“亲爱的朋友,’我说,‘如果昨晚的讲道,对你的影响时间不能超过24 小时,那么,你的决志无法打动我。如果你此刻的决志态度已经与昨晚不同,你大概还没看见问题的核心。不论昨天你为何感动,那都不过是暂时的改变,你还没有真正看见你需要基督。”
有时,教会文化过于看重结果,结果助长了这一类问题。一位牧师说:
我对面坐着一位“顶呱呱”的传道人。他的牧会人数在主日上午有5000 人。我问他使用了哪些布道策略。他说,他在教会聘用2 位神学生,每人每个主日必须带2 名新人受洗。这样,教会每周至少有4 名新人“决志”,一年内,教会将增加208 名“新人”。他补充道,“要是你在一年里不能为200 人施洗,就收不到各种布道会的邀请函!”我听完目瞪口呆!我又追问了几句。“如果在主日,神学生不能找到2名新人决志呢?”他回答道,“我只招用能完成指标的神学生。”我问道,“要是他们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在一些神学立场上妥协呢?”他听完毫不在意,只把我的问题当成小儿科,觉得我斤斤计较,良心太过敏感。
如果我们布道,只是醉心于增加新人数量,施压使人决志,或用肉眼所见的效果来衡量传福音好坏,我们其实是在破坏真正的布道和真正的教会。很多人在听见福音的几个月或多年后才信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你可能就属于这样的情况。我知道我是,很多基督徒都是。大多数人第一次听见福音,都不会做出回应。你有没有听过卢克·肖特(Luke Short)的故事?
肖特先生历时很长,才信主。他是一位新英格兰的农夫,享寿100 岁。大概在18 世纪中叶的一天,他坐在田间反思自己漫长的一生。突然,“他想起自己从前在达特茅斯(英国)听到的一篇讲道,那时,他还是个小男孩,没有远渡重洋到美国。他反思多年前听到的这篇布道,突然想到他将伴随绝望和神的震怒死去,在那一刻,他的心归向了基督——此时,离他第一次听到约翰·芙莱维尔(John Flavel)的讲道,已经过去85 年。”85 年前,传道人芙莱维尔在英格兰忠心传讲上帝的话语,他肯定知道,他无法在布道当天,看见立竿见影的果效。
神对基督徒传福音的呼召,不是说动人决志,而是向人宣告基督救赎的好消息,呼召对方悔改,把重生和使人归主的荣耀归给神。如果我们忠心传讲神的话语,即使对方没有信主,我们的布道工作也不算失败,唯有当我们传福音不够忠心,我们的布道才算失败。传福音本身不是说动人信主,而是告诉对方,他们需要信主以及如何能够信主。
传福音不是强人所难;不只是作个人见证;不仅仅是掀起社会运动;可能不涉及护教;也不等同于布道结果。传福音是我们与人分享神的奇妙真理和耶稣基督的伟大消息。如果我们明白这点,就能在面对神传福音的呼召时,坚定不移、满有喜乐。我们将越发殷切地传福音,因为传福音对我们而言,已经从不得已而为之的肩头重担转为喜乐的特权。
我们已纠正传福音的误区,也向人传过福音,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将在下一篇讨论这个问题。
作者:狄马可 Mark Dever
国会山浸信会主任牧师、九标志事工总裁。他从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著有多本有关教会体制和教会论的书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健康教会九标志》一书。
用圣经视野和实用资源装备教会领袖
进而通过健康的教会向世界彰显神的荣耀
许可声明: 本平台内容归健康教会九标志版权所用。如果你想在微信等网络使用,请务必注明内容出处。
▼▼▼▼ 平台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