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经指引】第十一讲:结构与平行

2017-02-25 健康教会九标志 健康教会九标志

【出20:1】神吩咐这一切的话……



导论


上次我们讨论了读经时可以用到的两种工具:作者的目的和上下文。我们了解了从作者的意图出发查考经文有怎样的帮助,以及阅读大段的经文而不是孤立的经节有什么好处。这次我们要讨论两种更重要的释经工具:结构和平行,这两个工具都是用来帮助我们划分大段的经文,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我们先从结构开始。



一、结构


上次我们讨论了上下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当我们尝试理解一段经文的结构时,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 作者如何将材料划分成不同部分?

  • 所划分出来的各部分怎样结合在一起?


在查考整卷书或者短一些的经文段落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分段的时候,建议划分的段落数量不要超过5段。超过5段就太多了,之后要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会有困难。


当我们看一卷书或者一段经文时,要注意不要太过依赖圣经的章节划分。这些划分并非出于神的默示,圣经的编辑者偶尔也会把结构搞错。


例如,在哥林多前书中,保罗讨论了十二个不同的主题。只有第5章和第15章按照单一的主题准确划分。第12-14章是三章,但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位参加过的婚礼中,有多少次会来读林前13章那一段关于爱的讲论?这一章的经文很美丽,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这一段正好在12章和14章之间,保罗是在谈论属灵恩赐。(另一个例子是歌罗西书3-4章)


所以,当你开始看一段经文,可以先从一个纯文本版开始(没有章节划分、分段,等等)。


你可以使用“中英文电子圣经”这样的工具,输出打印没有章节号的文本。把经文打印出来也可以让你在页边写笔记、划下划线,你在自己平时用的圣经上不会这样做标记。


1. 有时经文结构会很清晰


与我们上周讲到上下文时一样,有时候,文本会清晰地标示出分段的地方,好像一大块巧克力上面的沟槽,表明在那里更容易掰开,而有时则没有那么明显,我们就需要仔细寻找线索。我们先来看一些结构比较清楚的经文段落。


例一:约1:19-51

请大家把圣经打开,翻到约翰福音第1章19-51节。你手中的圣经很可能作了正确的段落划分。约翰用了哪个词来表示他开始一个新段落呢?对,他用了“次日”这个词,在第29、35和43节。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也是这样使用“论到……”这个措辞


例二:以赛亚书40:3-11

现在请大家翻到以赛亚书40章,第3-11节。请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三个声音在呼喊,分别是第3、6和9节。


同样,在这个例子中,结构也相对清楚。


2. 有时候结构不是那么清楚,我们就必须寻找线索


有时候在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的线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文体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判断。


对于叙事文体,想象你是一名电影导演或者编剧,试着确定何时变换场景。我们等一下来看例子。


对于对话,比如在诗篇、箴言以及约伯记中,常常可以根据谁在说话来划分段落。比方我们读约伯记时,可以问自己是谁在说话。是约伯?神?还是约伯的某一位“朋友”?


对于某些保罗书信,我们可以找到不同的论证步骤,照此划分文本。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每一步的论证是如何建立在其他论证步骤之上。请打开圣经,翻到罗马书的开头。在罗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保罗证明每个人都处在神的忿怒之下,第一章论到外邦人,第二章论到犹太人,接着在第三章开始论证相信的人可以得到在基督里白白的救恩。


我们偶尔会遇到一些比较长的段落,其中的重要观点并不是按照顺序排列,而是按主题划分,提出两三个重要主题、按这些主题组织整体段落。以赛亚书就是这样。重申一下,先按排列顺序考察经文总是最好的方法,如果按顺序的方式不奏效,再采用主题式的方法。


3. 理解各个段落,再将它们重新组合到一起


无论是按场景、论证还是主题划分,将经文划分成小段后,可以给每个小段设一个小标题。这可以迫使我们思考每一小段的重点是什么,并把它写下来。不要觉得最初的想法不可以更正,这始终可以改变,不过,给每一段写一个精炼的小结也很有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文的各个部分。


用几句话总结各段的意思后,下一步就是看一下各个段落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在书信中,各部分可能是逐步递进、互相关联的论证过程,而在一个叙事中,各部分之间则可能是对照或补充的关系。


看清楚作者是如何组织文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整个段落中更宽广的观念。


4. 课堂练习:约翰福音18:12-27


我们来一起看一个例子,看看我们能不能分析清楚作者安排的结构。请打开圣经,翻到约翰福音18:12-27。在读经文的过程中,请大家试着在不同场景之间做分段的标记。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他捆绑了,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耶稣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 分段的地方在哪里呢?

  • 你认为约翰为什么要来回切换?你认为他在表达什么意思?(镜头在耶稣和彼得之间切换。)

  • 你觉得彼得在这里的行为如何?


5. 首尾呼应


我们继续来看圣经中常用的另一种安排结构的技巧,“首尾呼应”。就是同样的措辞出现在一个段落的首尾。


请看讲义中罗马书的例子——罗马书1:5:“我们从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罗马书的末了,16:26:“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而且按着永生 神的名,藉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使他们信服真道”。这不仅是为了构成对称,这样的呼应还表示,在两处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统一而有联系的。


请打开圣经,翻到马太福音5:3-10,看一下在一个小段落中的首尾呼应。

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 神。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 神的儿子。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首尾呼应的措辞是“天国”,提示我们,这里的一长串品质:温柔、虚心,等等,并不只是简单描写“好人”的,而是在描述天国的子民,那些天国的公民们!


接下来我们要看另一种结构上的模式——

6. 交错配列(Chiasm)


希伯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使用一些文学结构,来帮助我们看清某一段落的重点或高潮。我们中的许多人可能习惯于重点出现在故事的结尾,但在希伯来作者的作品中,他们常常把重点放在正中间,然后围绕这个中心思想作对称的排列。这称为“交错配列”。


我们来看个例子,请看创世记11章的段落(创11:1-9a)。这里有若干对称的措辞。谁能找出来?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

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作砖……”

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

耶和华降临,

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

耶和华说:“……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

那城名叫巴别,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


  • 现在我们知道了哪些语句是成对的,有没有人能够指出中心在哪里?

  • 答案:“然而耶和华降临”

  • 这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作者使用这个结构来强调他的重点,就是神干涉了其子民重大的犯罪行为。



二、平行


我们在学习诗歌文体的时候已经略微接触到了平行。与我们的诗歌多用押韵不同,希伯来诗歌使用平行。


示例:诗篇24:1-2

24:1 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

24:2 他把地建立在海上,安定在大水之上。


你们可以看出每一节的两半都是互相平行的吗?同样的事情说了两遍。这是同义平行的一个例子。


另一种是“反义平行”,也就是说,一节经文的下半句与上半句的角度相反。请看单张中的示例,箴言29:11: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


还有一种称为“交错配列平行”(chiastic parallelism)。在这种平行中,下半句与上半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词序却颠倒过来。请看单张中的示例,马太福音6:24:

“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

不是恶这个爱那个,

就是重这个轻那个。

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


请注意看,“恶这个爱那个”与“重这个轻那个”,“不能侍奉两个主”与“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都是同样的意思。


1. 平行向我们传达意义

平行是很美丽的文学手法,但它也帮助我们把握经文的意义。首先,它给了我们两次机会来理解某些内容。如果没有明白第一句,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与之平行的第二句。


示例:以赛亚书55:6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

求告他,在他相近的时候。[按原文词序]


如果你只读第一句,可能不太明白以赛亚说“寻找神”是什么意思,不过,后面还有一句“求告他,在他相近的时候”。


 “寻找神”与“求告他”是平行的,所以,我们要如何寻找神呢?——通过求告他,最可能的是在祷告中。这样,平行结构就帮助我们理解了经文的意义。


示例:约翰福音6:54与6:40

在约翰福音6:54,耶稣说“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是什么意思呢?他是在说圣餐礼,还是吃人呢?


请看上文的一节经文(40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40节说:“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这两节经文的后半都是“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向我们表示之前的半句也是平行的。所以“吃我肉喝我血”是在用比喻的方式说“看见子而相信他”。


示例:提后2:13,上下文是11-13节

请读提后2:13。你觉得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纵然失信,

他仍是可信的,

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我给你们两个选项:

  • 即使我们失信,神仍然向我们保持信实。

  • 不信的人要小心,因为如果你失信,神还是会向自己的属性保持信实,就会转离你这个不信的人。


选1的请举手,选2的请举手。


我们来看上下文,请打开圣经,翻到提后2章。

上下文:提后2:11-13

1我们若与基督同死,

2也必与他同活;

3我们若能忍耐,

4也必和他一同作王;

5我们若不认他,

6他也必不认我们。

7我们失信,

8他仍是可信的(向他的属性),

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


所以,根据这里的平行,哪个选项是正确的呢?


保罗在这里不是在说,我们失信没关系,而是在提出警告,这样会有极大的危险。当保罗说“失信”的时候,他的意思不是指信心软弱。我们要来看平行结构,尝试明白“失信”的意思。与“失信”平行的是哪个词呢?


 “不认他”


所以,保罗是在说,如果我们拒绝耶稣,如果我们不认神差遣来的弥赛亚,他就不认我们——因为不认耶稣,就是拒绝了救恩的唯一来源和赦免!



总结

今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圣经的意义和艺术性都是何等丰富。使用结构和平行这两个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始挖掘神的话,并且“发掘出藏在圣经里的宝藏”。


作者 国会山浸信会众长老


点击标题   延伸阅读

【研经指引】第一讲:圣经及其可靠性

【研经指引】第二讲:圣经神学与系统神学

【研经指引】第三讲:归纳式查经法-上

【研经指引】第四讲:归纳式查经法-下

【研经指引】第五讲:旧约概论

【研经指引】第六讲:新约概论

【研经指引】第七讲:叙事与历史(圣经文体)

【研经指引】第八讲:诗歌与智慧文学(圣经文体)

【研经指引】第九讲:福音书、书信、先知著作与天启文学(圣经文体)

【研经指引】第十讲:目的与上下文


健康教会九标志
用圣经视野和实用资源装备教会领袖
进而通过健康的教会向世界彰显神的荣耀

许可声明: 本平台内容归健康教会九标志版权所用。如果你想在微信等网络使用,请务必注明内容出处。


▼▼▼▼坚持学完 必有收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