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天是佛,入地成魔!臭氧的那些事
距离高考还有
02
臭氧(O3)是什么呢?
O3 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 3 个氧原子,化学式是 O3。大气中 90% 以上的 O3 存在于平流层,离地面10 ~ 50 km,它可以有效阻挡太阳光的紫外辐射,起到保护人类和环境的作用。
但如果 O3 在近地面浓度较高,则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如较高浓度的 O3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对肺功能也有影响,较高浓度的 O3 对植物也是有害的。
近地面(对流层)大气中的 O3 主要由光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即 O3属于“二次污染物”。工业企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在太阳光(紫外线)照射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产生O3污染物。
NOx 的来源较广,但基本是人为排放,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VOCs 的来源更为广泛,有石化、医药、化工、家具、汽修、印刷等行业及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也有机动车、加油站等油气挥发,还有餐饮油烟、干洗店和美发店等有机物挥发等,因此 O3污染也呈现出覆盖面积广、影响范围大等特征。
抛开计量谈毒性就是伪科学。
O3 浓度为 20 ~ 40 μg/L 时,人体无不良反应;浓度为100 ~ 140 μg/L , 对 眼、 鼻、喉黏膜有刺激的感觉;浓度为140 ~ 160 μg/L 时,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痛、咳嗽等症状;O3 浓度超过 10000 μg/L 时,则对人体有较大危害。
根据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O3 8小时浓度限值应≤160μg/L,O3 1小时浓度限值应≤200μg/L。当超过此浓度时,环境部门则会迅速行动起来,寻找并削减污染源,保卫人民的身体健康。
由于 O3 的臭味很浓,浓度超过 200 μg/L 时,人们就能感觉到,因此,世界上使用 O3 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尚未发现一例因 O3 中毒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从全年来看,O3 污染的出现,一般从每年的 4 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 10 月,其中 6—8 月份浓度比较高。从一天来看,早上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紫外线辐射增强,O3 浓度不断增加,下午 1 ~ 3 点持续高值,到傍晚 5 点左右随着辐射减弱,O3 浓度逐渐降低。因此,一般而言,夏季午后 3 点前后,O3 浓度最高。
O3 污染有其生成的特殊条件。在高温、日照充足、空气干燥的条件下,空气中的 VOCs 和 NOx“见面”,产生光化学反应,才易生成 O3 污染。
夏季对 O3 的形成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日照强、温度高、云量少、风力弱、“原料”充足。
O3 与 PM2.5 不同,O3 的分子较小,无法用口罩、防毒面具等方式拦截。
因此,个人在夏季高温时节,要做到“一查、二减”。一查,是指夏季高温的日子里,多查查当日 O3 浓度播报。二减,当出现 O3 浓度超标时,应减少室外运动时间,防止人体直接接触高浓度 O3;减少室内外的通风换气次数,防止 O3 污染进入室内。
O3 污染可防可控,但也难防难控。根据科学研究和专家研判,O3 污染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传输特性,它会到处流浪,也会到处流窜,单一城市的VOCs和NOx排放,到生成O3污染时,不一定就出现在某个特定排放区域和城市。
因此,遇有高温、干燥天气时,要实施社会联动、区域联控,打好O3污染治理攻坚战。
回复“福利”,获取环评与排污许可相关资料!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喜欢本篇内容,点个 在看 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