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記者手記】我的香港情結

2017-07-02 宋璟 香港商报江苏新闻中心


太平山頂俯瞰香港


1997年初,一年級的我坐在課桌前,聽老師說,鄧小平去世了,我們要默哀。


懵懂的我還不知道鄧小平是誰。


那年的7月1日,香港回歸。不記得從何時起,那一首《東方之珠》就時常縈繞在耳邊。1997年的7月1日,彷彿就是耳邊這首歌的記憶。那天,爸爸從外面帶回來兩枚紀念幣。那是我第一次觸碰到紫荊花圖案。


幾年後,表弟去香港遊學,送我一座香港海洋公園的海豚擺件,那是我第一次擁有的「香港製造」。


香港是什麼?是大人們口中的「東方之珠」,是小夥伴們口中的周星馳電影,是音樂、是武俠,是時尚,也是一個小女孩心中一個小小的牽掛。


我也想,有朝一日,要去香江,去那個「東方之珠」看一看。


十幾年間,亞洲金融危機、SARS病毒爆發、CEPA簽署、香港對內地部分城市開放自由行。香港與內地的聯繫越來越密切,隨之而來不和諧的聲音也越來越多。香港市民抱怨內地人擾亂了香港,內地居民覺得香港各方面都依靠祖國,香港人何來的倨傲和自負。


十幾年間,懵懂的小女孩成為新聞專業的大學生。


機緣巧合,畢業後的她成為香港商報江蘇辦的記者。


2013年夏天,我第一次來到香港。中環鱗次櫛比的高樓、尖沙咀地鐵站黑色牆磚下不斷洶湧的人潮、不熟悉的粵語,讓我突然很不適應。這不是我想像中的香港,這裡那麼多人,太擁擠;那麼多樓,太壓抑。


但香港很快又告訴我,她就是那個我心目中的香港。


第一次到報社參加培訓,接待我們的Connie姐是香港人,登記時她問我:「你系邊度辦事處的呀?」前一半粵語後一半又努力轉成普通話,讓我覺得陌生又親切。跟着總社記者去採訪,裝作聽懂粵語的樣子舉著錄音筆不敢露怯,卻發現每個人都彬彬有禮,不會因為語言障礙就有所隔閡。


香港商報存檔照片


報社領導對我說,江蘇是一個出新聞的地方。我心想,江蘇確實有很多值得寫的,可是和香港有多少關係呢?


工作中,我找到了答案。


短短几年時間,我看到過香港凌晨的街道,仰望過中環的高樓、俯視過維港,坐過天星小輪、叮叮車,聽過尖沙咀的街頭樂隊,去過米其林餐廳、吃過深夜街市。關於香港,有了很多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


街市的凌晨宵夜

尖沙咀觀景台下唱着《海闊天空》的街頭藝人


最難忘的,不是香港發生「佔中」時示威的人群,而是一次次見證蘇港之間的合作成果。


我驚訝地發現,江蘇的第一家外資企業——江海木業就是港資企業。1981年,港商庄啟程先生在廣交會上被江蘇省商務廳領導說動,以不超過江蘇當時300萬美金註冊上限的298萬美元,在無錫設立了江海木業。這家公司雖然最終關閉了,但在江蘇改革開放的歷史上,帶來了許多突破。而庄先生的兒子庄悅祿先生,還在江蘇從事木材貿易,也是江蘇省政協委員。今年的江蘇兩會上,庄悅祿先生還提出議案,為外資進入農業領域出謀劃策。


採訪率香港代表團參加南京青奧會的霍啟剛。他說幾年前到南京看到的城市面貌和現在大不一樣,感受到南京城市發展建設之快。


採訪江蘇對港資的政策。從2014年出台的保護港澳投資條例,到最新的江蘇省商務廳領導歡迎港資進蘇投資養老產業,港資在江蘇不僅獲得了優質的服務,也為江蘇各地的城市建設帶來了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影響。南京的金輪天地、居民燃氣供應商港華燃氣、東亞銀行、服裝品牌真維斯……都是香港牌。波司登、華泰、熊貓電子……江蘇的企業和品牌也通過香港融資,走向世界。


香港商報江蘇辦事處也在不斷搭建蘇港間合作交流的平台。我們邀請香港旅遊業界人士來到江蘇考察,為江蘇旅遊定製單獨的線路,帶來首批100人的香港高端定製旅遊團。今年,兩地間旅遊合作還在繼續深入。而我們也樂意成為蘇港合作的見證者、參與者。


誰要是說香港不行了,我分分鐘可以甩出一組數據給他看:


截至2017年4月,香港在江蘇省共投資項目39582個,協議利用外資金額348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金額1739億美元,佔比42.6%,比排名第二的英屬維爾京群島高出33個百分點。


截至2017年3月底,江蘇省共有赴香港投資項目1328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84.2億美元,分別佔全省總量的23.3%和34.7%。其中,2016年,江蘇省共有赴香港投資項目275個,中方協議投資額5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6%和51.4%,分別佔全省同期總量的25.8%和35.5%


「東方之珠」的風采浪漫依舊。「長江之珠」的精彩未完待續。兩顆明珠「珠」聯璧合,還有多少故事,讓我慢慢說給你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