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治”融合,泸州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本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这一重要论断。泸州政法系统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以建立健全“五治”融合基础综合治理体系为抓手,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探索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泸州模式。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市、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四川唯一)、全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市……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的酒城泸州,法治建设战果硕硕。



【政治引领】

县委领导挂职社区  夯实基层基础


“陈书记,我们兴隆社区目前最大的难处就是办公场所亟待改善,这是我们历届居委会的愿望。”一次由社区“第一书记”召集的座谈会上,社区老支书道出了居委会的心声。作为联系兴隆社区的“第一书记”,合江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文立马召集联系单位,共同为实现兴隆社区的愿望出谋划策。几个月后,崭新的社区办公楼顺利投入使用。


合江县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根“红线”,以“政治”促善治,推行“荔乡善治两年行动”,创新开展县委领导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高位推动城乡基层治理,“一对一”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着眼“三强化”开启善治社区新模式,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基础。



强化引领带动,高规格布局“第一书记”。合江县落实11名县委常委兼任城市社区“第一书记”,开展“周调研、月督导、季调度”,“一对一”精准联系,抓实社区治理;组织65个部门党组织、3138名在职党员全面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针对小区内“隐形”党员较多的现象,开展集中摸排核实,引导在职党员亮出身份,按照方便居民、贴近群众的原则科学规划小区党组织布局,并民主推选出小区党支部书记和楼栋长,全面形成“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梯级构架,推进共驻共建工作常态化。



强化品牌驱动,高水平打造“荔友格格”。结合疫情防控,优化调整网格286个,全域构建形成“镇(街道)、村(社区)、社(小区)、楼栋(院落)、党员中心户”五级网格体系,落实“一格一员”,形成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网格运行机制;开展“网格大比武”,打造一支“全岗通”网格铁军。截至目前,合江县仍保持着新冠病毒“零感染”记录。


强化落实推动,高效能践行“一线+闭环”。坚持以抓项目的思维方式抓实基层社会治理,推行“项目化+清单制”,推动基层治理工作在一线落实、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解决、干部在一线发现、成效在一线体现;加快形成环节清晰、环环相扣的闭合管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走深走实。



【法治保障】

“三点三化”联动  创新工作格局


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依托“公调诉”无缝对接矛盾化解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25件、为企业提供普法服务1.5万余人次......泸县大力推进“三点三化”,着力构建法治引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被评为首批“四川省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首批、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法律进乡村”示范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法治教育示范基地、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示范单位11个。



以法治政府为 “切入点”,推进行政主体“规范化”泸县公开遴选15名法学专家和律师充实县委、县政府法律顾问团,明确县司法局和“两委员一代表”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和重大决策专题会议,确保依法决策。根据县情,因地制宜整合相关机构的行政执法职责,组建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探索推进综合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改革工作,加强执法标准化建设,确保公正文明执法。今年以来,全县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率达100%,规范性文件备案率100%,以县政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实现零变更、零撤销;以县政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实现零败诉。


以司法为民为“着力点”,推进司法服务“高效化”。在泸县诉讼服务中心新设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法院退休资深法官及各镇(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担任调解委员会成员,专职办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婚姻家庭、邻里、侵权纠纷等适宜进行诉前调解的案件。今年以来,已受理诉前调解104件,成功调解52件。泸县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为78.96%,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有效整合治安调解、人民调解和司法确认资源,构建起从调解发起、友好协商到达成协议、后续履行等的完整“流程闭环”。今年,依托“公调诉”无缝对接矛盾化解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25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案件繁简分流、刑事速裁、认罪认罚从宽等提升诉讼质量和效率的审判机制改革。2019年4月,泸县法院成立速裁团队,截至目前,速裁结案457件,占比37.99%,平均审理周期17天。


以法律服务为“支撑点”,推进法治红利“普惠化”。成立“泸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泸县建筑业发展维权中心”,出台《泸县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工作方案》,整合全县法律专业队伍,深入200余家企业开展“法治问诊”活动,为企业提供普法服务1.5万余人次,接待涉企咨询120余件,办理各类涉企公证150余件;在全县农村开展普法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今年以来,针对农村多发性、规律性矛盾纠纷,印发法治扶贫口袋书、宣传单等2.7万份,开展法治扶贫专项宣传活动20多场次;在全县20个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法治试点工作,并将各镇(街道)法庭作为乡村振兴试点第一站,以法治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县、镇(街道)、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面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扎实推进“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拓展法治融入社会治理的深度和广度。



【德治教育】

法治文化搭台  激发内生动力


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依托“公调诉”无缝对接矛盾化解机制成功化解矛盾纠纷1125件、为企业提供普法服务1.5万余人次......泸县大力推进“三点三化”,着力构建法治引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新格局,取得了较好成效,先后被评为首批“四川省法治县创建工作先进集体”和首批、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集体”;成功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法律进乡村”示范点、“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法治教育示范基地、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等示范单位11个。


泸州市江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落户白招牌社区后,居民到附近办事或者买菜,都喜欢到这里来走一走、看一看,社区居民周光蓉就是其中之一。“经常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感受道德文化的氛围,我的急性子有所改善,与邻里的关系也更加和谐了。”周光蓉说。



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建立挂点帮扶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完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深化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持续开展“良好家风·为爱传承”家风家教大宣讲等家风活动,引导群众立好家训、树好家风,维护公序良俗;加强文化馆(站)错延时开放服务力度,常态化开展百姓大舞台、书香江阳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江阳区积极探索创新德治新模式,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入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区孕育德育新风,提高居民素质,进一步激发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德治工作水平。


    

【自治活力】

积分奖惩分明  共建共治共享


为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更好的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叙永县在“自治”方面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


7月31日,聚集在叙永镇东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居民们满脸笑容,因为社区“积分”兑现了!此次设置了一、二、三等奖及特别表扬,对62户积分排名靠前的居民进行了表扬奖励。



为将法治、德治、自治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共建共治共享”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叙永镇东外社区创新“积分制”管理制度,紧紧围绕“邻里相融,法治依托”这一主题,将居民每日积分记录,每月审核,每季度公示,年底根据积分进行评优选先,对积分不合格居民户在社区公示栏内公开通报,使居民更好地融入到社区管理和服务中来,增强了居民的治理积极性和归属感。


积分制管理制度让东外社区呈现出了一片新景象,而在叙永镇红岩村、麻城镇麻城村,村民们正在对本村低保评定、村级规划等事项展开激烈讨论。据了解,为进一步激活群众自治活力,叙永县在村级治理中向群众“敞开三扇门”:敞开议事门,在脱贫计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等过程中,让群众参与低保评定、村级规划等事项,实行“四议四会”(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让群众说了算;敞开公示门,对群众关注的政策,实行“一户一张卡、一社一个群、一院一问答”,全面公开公示,让群众看得见;敞开监督门,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推选295名党员监督员,249名群众义务监督员,让群众监督干。



此外,叙永县还进一步开展志愿者注册和服务活动印发《关于继续推进志愿者注册工作的通知》,成立叙永县志愿者孵化中心,并成功培育孵化出“青宁侠”青年志愿服务品牌,注册志愿者6万人,注册志愿团体16个。利用“国际社工日”时间,组织社工深入社区开展宣传服务工作2次,服务群众400余人。持续推动“三社联动”,永宁社工服务中心入驻古寨社区,将城区社区划分为33个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队伍,围绕12项职能24项任务开展工作。组织全县网格员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收集社情民意、社会治安形势、矛盾纠纷信息等,录入流转处理达2582条,签收治安隐患数据738条,预防矛盾纠纷200余件。



【智治支撑】

数字化治理体系  助推平安建设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域社会治理数字化实施意见》,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协同推进机制,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的社会治理数字化综合平台......泸州市纳溪区把智能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加快市域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不断深入推进“平安纳溪”建设。



借势发力,夯实“智治”基础。纳溪区建成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在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同时,建设现代化数字化治理体系。于2017年5月与立普威陆(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于2017年8月启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成为全国IPv6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率先探索和有益实践的成功示范。推动全区资源整合,搭建大数据互通平台,全力打造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商业应用3大应用平台,建成智慧纳溪指挥中心。搭建“政务网”“无线网”“物联网”三张网,打造成全区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总指挥部。先后投入2.1亿元,完成天网五期,雪亮工程三期建设,整合社会视频资源8000余路,实现全区村级建制调整前的城乡201个村(社区)重点部位、场所、路段的全覆盖。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应急管理指挥平台视频监控、物联网、智慧社区等系统相互协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为政府管理、服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提升城乡“智治”能力。



融合互通,搭建“智治”三大平台。纳溪区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完成区本级和13个镇(街道)、155个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创新市域社会治理“1+3+N”数字化建设模式,打造全国数字化治理的县域典范。以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雪亮工程”三大信息系统平台为主体,将“网格E通”“矛盾纠纷随手调”“雪亮工程APP”等数字化“神经末梢”延伸到基层和一线,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治理信息资源,完善社会治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强化大数据应用,着力形成“治安联防、纠纷联调、人员联管、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综合治理格局。搭建线上运行政务协同治理工作平台、政务协同公开服务平台、政务协同治理监督管理平台、智慧乡村、智慧检务、智慧教育、智慧监察、智能医疗等智慧平台,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政务监管、安全管理、乡村振兴等多领域的综合效能,实现数字治理建设的产业规模化、城市管理智能化、乡村生活便捷化逐步实现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造普惠民生的智慧生活。






往期推荐

1、重磅!第十五届西部法治论坛暨第七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在蓉举行
2、王树江:加快建设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3、锦江宾馆通报!疾控专家答疑


来源: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元禄  泸州市委政法委供图

编辑:孙小媛

审核:开永丽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