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⑨:全民小康 不落一人

太原日报 2022-06-2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仲夏傍晚,走进娄烦县杜交曲镇下石家庄村,村边山上树木葱茏,山下汾水流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下石家庄村曾经是贫困村。依托紧邻汾河水库的优势,近年来,村里发展起了旅游业,建起了汾河湾水上嘉年华,游客纷至沓来。村民张俊爱说:“自从家里建了民宿,日子就越过越红火,到了夏天,人住得满满的,一个月下来至少收入四五千块钱。”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调研时强调,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有效衔接为依托、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关键,确保全面小康道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娄烦县光伏发电站

宿晓健 摄


决不让一户返贫


  见有人来,娄烦镇向阳村的郝玉贵赶忙从屋里出来。“郝师傅,我来看看你。”审计署太原特派办驻向阳村第一书记李枫跟他打招呼。


  午后的日头晒得人直晃眼,李枫和郝玉贵各自拉了个板凳,在房檐阴凉处坐下,开始唠起家常。“孩子们都咋样,有啥困难?”“最近身体如何,吃的啥药?”李枫一边询问,一边在手机上记录着。“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产业及收入、主要返贫风险、有何预防措施……在手机里的“减贫防贫监测平台”上,这些内容一应俱全,每次的走访记录清晰可见。


  在娄烦县,这样的走访,从脱贫攻坚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娄烦县运用“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农户自主申报、舆情信访预警”4种手段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826名网格员是开展常态化摸排走访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发挥市干部驻村帮扶“督战队”作用,按照“厘清责、盯紧人、瞄准事、问好效”的思路,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娄烦、阳曲、古交的17个乡镇150个村开展“拉网式”实地督察,推动驻村帮扶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守好防止返贫底线。


  娄烦和阳曲曾是我市脱贫攻坚的“战场”。脱贫摘帽后,两县所有村依然持续建立人员台账,详细记录农户的饮水安全、健康状况、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和教育、帮扶措施等情况,全面跟踪,重点加强对返贫风险户的监测,提前采取措施,严防返贫。同时,建立返贫保险制度,为贫困户购买商业返贫保险,增强兜底保障。乡村两级与县相关部门配合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加强对贫困户的临时救助,坚决防止因灾、因病“一夜返贫”,让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走得稳。”


找准增收门路


  玉泉谷是阳曲县高村乡北白村的“网红”旅游打卡地,在周边颇具知名度。景区内山水相依,空气清新,500多亩花海令人流连忘返。进入旅游旺季后,每日入园人均数超过1500人,为当地村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在离北白村不远的洛阴村,村里利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00万元,再加上自筹资金130万元,建成服装加工厂,订单源源不断。村里将厂子经营收入的60%用于扩大再生产,40%用于村民福利、公益事业等,解决了40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阳曲县还抓住省市支持生猪养殖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大力恢复生猪生产,新建、改扩建16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目前,该县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达6个,发展生猪养殖的势头强劲。


  在娄烦县,25个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县里把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就近务工等作为精准帮扶的重点。县扶贫办工作人员赫秋玲说:“易地扶贫搬迁户住进了县城的新房,县里投入扶贫资金160余万元,建起了服装加工扶贫车间,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的梦想。”


  为了帮助群众持续增收,娄烦县打造5个千亩有机旱作粮食生产基地,推广种植3万亩有机旱作马铃薯,种植1万亩中药材、6万亩优质小杂粮,特别是“娄烦山药蛋”首次出口东南亚2万吨,交易额达1200万元。此外,实现农产品灾害险、价格险全覆盖,累计赔付170余万元。积极推进“五进九销”消费帮扶,特优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达450万元。光伏收益分配到村到户7000万元,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


  近几年,我市全面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中药材、小杂粮、绿色蔬菜、沙棘、食用菌、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构建起利益联结机制。省、市、县三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脱贫劳动力超过2000人。78座光伏电站覆盖230个建制村,发电收益按照不低于90%的要求,全部拨付到村,成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阳曲、娄烦两县17.86万亩“创森”营造林项目扎实推进,造林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社员近1600人,聘用生态管护员800余人,人均年工资超过1万元,群众增收途径持续增多。


拓展“三保障”成果


  由于地下水管破裂,娄烦县杜交曲村的郝文仙家所有的房子全部出现裂缝。房子不能住了,必须推倒重建,至少得花十来万元。刚刚娶了媳妇,家里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这可咋办?扶贫干部得知此事后,立即送去了3000元帮扶金,并向政府申请危房改造补助。杏花岭区驻村帮扶队得知此事后,发起社会帮扶活动,很快便筹到10万元善款,帮助郝文仙一家渡过难关。


  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是“三保障”的一项主要内容。在实现“两不愁”基础之上,我市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全力拓展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成果。


  在教育帮扶方面,我市持续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专项行动,改造寄宿制学校13所,资助农村困难学生3320.5万元,全市适龄儿童未出现失学辍学现象;在医疗保障方面,政策报销比例达到93%以上,乡村两级人员、机构空白点实现动态清零。县级医院均已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在住房安全方面,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静态清零。同时,建立动态摸排机制,重建修缮因灾受损房屋。此外,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严格落实过渡期内“四个不摘”要求,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和不摘监管,压紧压实各级责任,凝聚合力、持续用力,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各级干部群众共同描绘“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画卷。


近期热点

太原6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美丽休闲乡村”


安保生:在党五十年 跑好“这一棒”


记者:王勇

责编:任蕾

版式:魏杰

检查:常崇辉


▼ 打开名片关注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网络转载,不代表本微信平台观点,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351-8222094 举报邮箱:tyrbsjb@163.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锦绣太原客户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