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物观察】特朗普的时机观

2018-03-22 唐如松 先锋

点上方蓝字“先锋”快速关注

声明:所刊发文章并不代表本号立场,仅供交流参阅。


公元七世纪初,中原板荡,群雄逐鹿。李唐立于关中,窦夏立于河北,在二者中间,还夹着一个王世充的郑朝。当时的中原,并不是我们后来人所想象的唐朝已经稳如磐石,独霸天下。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唐王朝都远不如窦建德所建立的夏国,就是对付龟缩洛阳的王世充,唐王朝也有着力有不逮,难以攻克的尴尬。

唐高祖李渊思虑再三,决定派出自己的杀手锏,二儿子秦王李世民作为主帅,想要一举拿下唐王朝出关的阻碍,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然后再徐图雄踞河北的窦建德。

洛阳之战相当的艰苦,看过电影《少林寺》的朋友都知道,李世民在和王世充的对决中,几次遇到危险,要不是尉迟敬德和秦琼等一班猛将的拼死保护,李世民会在洛阳城下死去几次。虽然最终唐军把王世充包围在洛阳城内,但是早有准备的王世充并没有妥协投降的意思,而是派出使者前往河北,向兵精粮足的窦建德请求驰援。

此时窦建德的夏国正在风风火火的搞国内建设,老百姓人心依附,众将士马首是瞻。可以这样说,当时的窦建德并没有把李世民以及关中的唐朝政府放在眼里。只是觉得让李世民和王世充相互消耗,自己随时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只不过,他想要以最小的代价来捡取这一鹬一蚌。所以,他并没有及时出兵帮助王世充,而是勒兵边境,坐山观虎斗。

李世民的英明之处就是在于他看透了窦建德的这种心态,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着意防范窦建德,而是极力攻打洛阳,直到某一天王世充真的撑不住准备投降了,窦建德才马鞭一挥,对李世民部展开攻击。

此时,身居长安的唐高祖李渊和他的一众谋臣们大惊失色,要李世民立刻撤回关中,以防被前后夹击,腹背受敌。但是李世民不为所动,不但没有撤军,反而分兵两处,以部分军队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主力军团迎敌窦建德,并与之展开决战。一举打败窦建德的骄兵,生擒窦建德。此时,王世充看到窦建德被擒,再也没有了抵抗下去的勇气,只好出城投降。

这就是著名的洛阳之战,此战彻底奠定了李世民在唐朝皇室里不可动摇的地位。并获得了极大的民意和军心支持。李世民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创了名垂千古的贞观之治,创造了震烁古今的大唐王朝。

咱们今天不说李世民是如何神武英明的缔造了一个经典的围援打点神话,而是说一说窦建德这样一个战绩卓著,治国有方的夏王为什么会落得一个兵败人亡的悲惨下场。

有唐之初,窦建德所占据的河北,民众彪悍,民生富庶,窦建德也可谓治国有方,轻徭薄赋,一个新崛起的夏王朝在他手里生机勃勃,这是当时的唐王朝所不能比拟的。假以时日的话,夏王朝打败唐王朝从而统一天下不是不可能的。最起码,当时的窦建德是没有把雄踞关中的唐王朝放在眼里。他所想的不过就是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来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罢了。

就是这个等待,让他最终功败垂成。窦建德是个好人,在河北的老百姓心中,也是一个好皇帝,但他却不是一雄才伟略的好将帅。他所谓的等待并不是抓住时机,一举击破,也不是心怀天下,志在四海。他的等待很是教条,那就是一定要等到李世民和王世充都精疲力竭,最好是李世民久攻洛阳不下,颓然退兵之时,他才可以出兵,因为这是双方最为疲乏的时候,也是他最为省力的机会。可悲的是他碰到了一个可怕的对手--李世民,这个对手根本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反而趁机一举攻破了他所率领的援军。如果当初李世民听从李渊来自长安的指令,退守关中,那么窦建德或许也就真的成功了。

但是,最终的结局是窦建德失败了,一个强盛于唐王朝的夏王朝就此覆灭。起因不是因为他不强大,而是因为他太迁延观望,太善于钻营机会。结果他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内抓住了一个错误的机会。事实上,窦建德自己也知道,这并不算一个好机会,而是王世充抵挡不住,再不出兵就彻底没有机会了,可以说,窦建德的此次出兵,其实也是被迫的。他已经错过了本该属于他的大好机会。也就是王世充尚能一战,李世民军心不稳的时候。

美国无疑也是很强大的,这个毋庸置疑,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乃至于他的政治体制,都可以傲视全球。他想要做的事情一般都能做成,占领别人的国家,颠覆他国的政权,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小国家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被美国弄个天翻地覆。而一些体量稍大的国家也被他屡次威胁,如履薄冰。即便在如今国力不济的时候,也还是可以全世界到处勒索他国的钱财,敲诈他国的血汗。特朗普如今就在这么干。且好处多多。就像本次沙特王储访美时,特朗普洋洋得意的说,但就前期沙特购买的军火,美国就获得了五百四十亿美元的利润。五百四十亿美元,这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对于急着想要家天下的萨勒曼父子来说,这笔保护费交的很划算,毕竟,这笔钱不需要自己出,他们会从国家财政出,不足部分还可以让那些被拘押在酒店的诸多王子们身上来。反正要活命,就得交钱。然后他们父子再把这笔钱交给特朗普,天经地义。

这就是美国的厉害之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美国这头骆驼目前只是营养不良,即便是病入膏肓看起来也还是膘肥体壮,不可一世。所以,他对付沙特这样的国家可以说是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如果美国一直就这样做,在中国的周边不断的敲诈勒索,对中国实行围而不打,那么他身体恢复的速度或者会很慢,但却一定会很有效。52 33191 52 17229 0 0 9683 0 0:00:03 0:00:01 0:00:02 9679>

事实上,美国要对中国在经贸上下手的最佳机会应该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期。那个时候,中国羽翼未满,国力初振,如果当时的西方和美国不给中国机会的话,中国就很难融入到国际贸易体系中,也就不可能乘着这艘国际贸易体系的大船扬帆远行。事实上,那个时候他们真的准备动手,或者说关门,要么扼住中国外贸的命脉,要么关上中国走出去的大门。很多人说是911导致西方社会失去了这个机会,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资本的嗜利本性使得他们放不下任何一个获取巨额利润的机会,利用中国的廉价人工成本和矿产无序开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是他们迁延观望的证明。这种迁延观望在911发生之后,更加体现出来,此时的中美已经不是一边倒的依靠了,而是有着相互扶持的意思。毕竟,一场全球化的反恐行动,必然需要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支持,也需要中国在某些区域内的配合,更何况,此时的中国还显得那么的听话,那么的乖巧,“伸手不打笑脸人”,西方虽然没有这个谚语,但这却是人性的本原表现。洞悉人性,利用人性,是所有战略高手的必备素质。

机会其实已经失去了,但战争却往往就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开始爆发。当前的中国,国内核心稳定,或者还不可以和毛爷爷当年相比,但已经比邓爷爷那时更为牢固了,在国力和国防建设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最为主要的是,中国经过五年的宣传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架构已经初见成效。也获得大部分沿线国家的积极参与,中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管理上已经探索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构建了一个崭新的框架。在这样一个时候,美国最需要做的不应该是直接和中国打贸易战,或者在某些方面激怒中国,而是应该沿袭之前的美国政策,加强沟通,积极分化,以待时变。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像是窦建德其实不应该在那个时候去挑战李世民,如果在此之前他获胜把握很大,或之后,他不会如此轻敌,那么就没有人可以轻易战胜他,但时也命也,他偏偏就在李世民最为强盛的时候,展开了对他的攻击。这就造成了窦建德的命运悲剧。也就像此时的美国,如果它真的在此时对中国拉开贸易战或全球攻防战的序幕,那或许就是美国命运的悲剧。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上发动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为什么前辈的箴言无人理会?就是因为我们总以为自己比前辈们更加聪明,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愿意接受前辈的经验和教训。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特朗普此时对中国发动一系列的贸易战或周边挑事都不是一个明智之举。那么为什么他还是如此的冲动呢?无非两种原因,一种就是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更加超群,有能力在这场对决中获得胜利,就像当年的窦建德。这是一种杀敌八百,自损一万的举动,只是他自己不这么认为罢了。当然,这也跟当时的窦建德所处的困境一样,再不打,就没有机会了,特别是对于四年一任的美国总统,为他人作嫁衣裳,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爱出风头的特朗普更是如此。

另一种就是这其实是一场高难度,高技巧的默契配合。双方在锣鼓喧天的对决之下,有着某种默契,达成某种利益的勾兑。这是我一贯的想法,也是一种比较符合中美双方利益的想法,但是,在在这种高烈度的对抗中,很难保证不会真的擦枪走火,甚至某一方力不能支,真的就此落败。这也是博弈的一种必然体现和大概率结果,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结果,那就只能慨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更何况,中美作为天生的,必然的对手,一旦真的碰到这种机会,都一定会不遗余力的置对方于死地。物竞天择,没得办法。我们自身也必须要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

合作与竞争,相辅相成。有了机会就干掉他,没有机会就继续合作。中国如此,美国也如此。这个世界没有至死不渝的合作,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竞争,一切都要因时随势,见机而为。

(注:转载的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尽快告知,本号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