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直击】95岁的“任性老人”为了麻风病“足足活了两辈子”

2016-12-29 张小妹 中国核医学医师


“我与共产党同龄”

12月27日上午12时,友谊医院一间普通的会议室里,传出一段声音不是很高,但落地有声的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


你没有看错,这位正在宣誓的新党员,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

“我叫李桓英,1921年出生”,她停顿了一下说:“跟共产党同龄。”


今年95岁的李桓英,是我国著名的麻风病专家,被授予“麻风病终身成就奖”,在麻风病领域达到了无人能及的高度。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任性”的老太太终身未婚,57岁才开始进入麻风病领域。而此前,她曾是一名优秀的世卫组织工作人员,拒绝了国外的丰厚待遇,只身一人飘洋过海回到祖国。她说:“我一生最不后悔的,就是做了我所愿意做的事,回国就是我最不后悔的一个决定。”


谈及入党原因,她说:“做科研是一辈子追求真理,做党员也是,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从实践中获得真理。”


文末附李桓英教授视频,告诉你“95岁依然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把一辈子活成两辈子


一向朴素的李桓英今天戴上了红围巾。这条红围巾第一次戴,是在11月份上党课的时候。当时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张建到李桓英住所接她到中央党校上培训课,李桓英从衣柜里拿出这条崭新的羊毛红围巾说:“准备入党了,得穿的精神点”。




57岁以前的李桓英,生活的很“任性”。自幼随父母出国,考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所让很多医学生羡慕不已的国际名校,随后进入世卫组织工作——一份体面而又待遇丰厚的工作。第一份合同期满,由于工作优异,世卫组织提出继续聘用她出任世卫组织官员,享受更高的待遇。李桓英拒绝了,因为在世卫组织工作期间,她看到亚非不少国家由于贫穷而导致疾病蔓延,想到成立不久的祖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亟需海外学子回归和支持的关键时刻。


就这样,带着回国在健康领域尽一己之力的信念,李桓英瞒着家人,几经辗转,回到祖国。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李桓英谈起麻风病防治依然精神矍铄,侃侃而谈


57岁以后的李桓英,生活的更“任性”。1978年,李桓英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而在此前,她曾在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亲眼目睹过麻风病患者的生存状况,就下定决心要攻克麻风病。就这样,57岁的李桓英开启了她的“第二人生”,将全部精力贡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中。至今未婚、亲人都在国外、独身一人的她,防麻38年,如今已95岁高龄却仍在路上,她把一辈子活成了两辈子。


从“谈麻色变”说起


麻风病,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小编对此并不意外,因为我国的麻风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大面积的“消灭”。具有3000年历史的麻风病,曾经让很多人“谈麻色变”。


它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患病的人通常脸部被毁,手脚畸形。过去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在众多“处置”麻风病患者的方式中,最人道的,就是把麻风病患者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他们自生自灭。在当年可以说是备受歧视、致残的“不治之症”。


重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年近花甲的李桓英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治疗麻风病的新药。为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范围进行走访调查。她的办公室有一张云贵川交通图,上面插满了20多面三角旗——那是她足迹所到之处。


西双版纳等七个麻风病发病率较高的州和县,被李桓英选定作为治疗试点,与麻风病人亲密接触,全面了解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况。在这些详细的调查报告基础上,1982年,世卫组织批准了李桓英的项目申请,并给予一定免费药物。


见面先摸鞋和脚


尽管有了免费药物,但距离“消灭”麻风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983年初,李桓英带着申请来的免费药品来到了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寨。每天早上六点,李桓英走十公里的山路,经过一条河进入麻风寨。这样的麻风村寨大多山高路险,地处偏僻,也是其他村民避而远之的地方,而她,却走进每一个病人的家里,劝说他们服药。



李桓英在麻风村为病人检查身体


劝说服药,是李桓英入家入户的首项工作。此前,麻风村寨也有卫生员过来送药,但因为对麻风病的不了解,送药的卫生员往往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用木棍或其他工具把药递给患者。亲人的疏远,他人的歧视,病痛的折磨,让麻风病患者心灰意冷,于是越来越多的患者放弃治疗,不愿吃药。




李桓英偏不。


她穿着普通的衣服来到麻风村寨,进了患者家里就拉着患者的手看,或者蹲下来摸摸患者的脚,看看鞋子里有没有石子儿。“麻风病患者神经末端不敏感,感觉不到疼痛,四肢损伤比较明显,很多患者鞋子不舒服也不自知,把脚也磨坏了。”久而久之,这就成了一种习惯,李桓英一见到患者就先蹲下来摸鞋子和脚,村民议论:这个女医生还挺奇怪,不怕麻风。


口渴了就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他们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号,她总是亲切地拍拍病人肩膀拥抱问个好。有人问李桓英:你不怕被传染吗?李桓英说:“我就不怕,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菌可没有子弹厉害!”她还曾说,“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我现在能治好它!我有信心一定治好它!”


云、贵、川的贫困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李桓英的足迹。由于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李桓英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1989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突然打着滚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等李桓英苏醒过来,只见皑皑白雪上留下了一大片殷红的鲜血。那一次她的两侧锁骨和3根肋骨都骨折了,头部外伤缝了7针。面对这一切,李桓英豪爽地说:“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


故事:“新生的村寨”


云南省勐腊县原县委副书记刀建新,是当地一名深得民心的好书记。1950年的一天,他悄然消失了。后来村民才知道,他传染上了麻风病,自己主动去了麻风寨村。离开工作岗位之前,刀建新惦记着还要交党费。然而当他双手递出党费却无人敢接的时候,刀建新才明白,自己已经成为大家不得不远离的对象。


1983年,李桓英带着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来到麻风寨,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的刀建新第一次看到了希望。两年后,刀建新和勐腊县其他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村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跳起了傣族舞蹈。


现在“曼南醒”村的村民通过贷款种起了橡胶树,生活渐渐富裕起来,附近其他村寨的孩子也来一起读书,原来受歧视的麻风寨孩子有了新伙伴。


过完春节再去云南


95岁的李桓英,现在依然每天上班。平日由友谊医院负责照顾,但李桓英更喜欢“我自己来”。晚上李桓英喜欢听古典音乐,白天有时候看看新闻,“前两天看到新闻里说,俄罗斯的大使被枪杀了,我就在心里一直惋惜,你说他要是没去看那个展览多好。”




但不管聊什么,聊三句就回到了她的老本行——麻风病。谈起接下来的目标,李桓英说,继续与麻风病作斗争,麻风病没有疫苗,这是个难题。而且近亲之间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让大家认识到这一点,并做好预防。


“过完年我要再去一趟云南,看看麻风病人的亲属有没有症状,不让麻风病再复发。”李桓英对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书记,我回头打报告申请去,你可得批准啊。”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60bt4uy0&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李桓英入党宣誓后接受采访


“回国后我可以工作到90岁,95岁,如果我在世卫组织工作,60岁就要退休了,现在这样就够本了,已经活了两次了。”


“为什么要入党,因为有亲戚是党员,问我入党没有,我说没有,亲戚说我,你这样子我们来参加你的葬礼,连一面党旗也没有,不好。这也激励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入党跟做研究一样,一定要服从真理,要遵循辩证法,没有辩证法就没有前进,要踏踏实实、两脚扎扎实实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做好科研工作,用不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医心医意


zuijiankang_bq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