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林调在喀什:有朋自远方来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工作纪实

2016-08-05 王旭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
有朋自远方来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团队来到喀什已经一个月了,现已基本完成了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岳普湖县和伽师县的调查工作。                                                                 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中,感受最为深刻的除了接近40度的高温外,就属喀什人民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到喀什市的第三天,在喀什市英吾斯塘乡的某个村,我们遇到一位留着花白胡须的老爷爷,带我们走进他家的果园。我和两位同学在登记树种的时候发现一颗李子树上的果实已经成熟,肉嫩多汁,味甜如蜜,忍不住多摘了几个,一边吃一边往装标本的袋子里放,想着多带些回去跟做内业的同学们分享。可是我们“偷装”的时候,竟没发现老爷爷已经走到我们身后,当时觉得羞愧难当,生怕他责怪我们偷他的果子。        没想到的是,老爷爷反而指着更高处熟的更透的果实,用维吾尔语说着什么。他见我们没有回应,不待我们阻拦,就自己爬上树去,给我们摘果子,让我们带回去,直到我们三人双手都已拿不下才从树上下来。几颗李子不值什么钱,但是这份热情让我们感动。
在林调的过程中,我们进过的老乡家,无一例外都会让我们留一会儿,吃点瓜,吃点酸奶、馕。吃完还不算,走的时候还会硬塞给我们一两个瓜。其实想一想,我们来搞调查,并不能给这些农户们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带来更多的是打扰,但他们还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接待我们,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可见一斑。
      8月4日,在距离伽师县城100多公里的玉代克力克乡调查时,我们见到了乡林业站的站长,当他听说我们来自乌鲁木齐,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承担了向导的工作。中午,他把我们带到一个水库旁边,呼朋唤友,从水库钓上些鱼,用红柳枝子串起,架上火烤,说是要让客人们尝一尝这边的野味。     美味自不用说,一顿烤鱼吃的其乐融融,每当我停下来时,他们就会端起盘子,让我再吃一点。老乡们似乎一点汉语都不会说,但是还是用维语一直跟我说着些什么,从表情、手势,和勉强能听懂的一些词汇上来看,他们想表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 23正是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当晚,完成调查工作已经10点多了,出于对交通安全及第二天调查工作便利的考虑,我们决定在乡里面凑活一夜,第二天一早驱车前往距离县城70公里的西克尔库勒镇。在县林业局干部的协调下,我们在晚上11点多时住进了一户农户家。本想着凑活一夜的我们,享受到了最隆重的招待。听说来了客人,这户人家泡上药茶,摆上各式干果、西瓜、甜瓜,招呼来了亲戚朋友,宰了只羊羔,做了美味的羊肉汤饭。饭毕,又专门为组里的一名女生打扫出一件客房,为了防止女生害怕,还把窗户门重新加固、加装窗帘门帘。为了让我们能吃好、睡好,老乡们折腾到1点多才休息。        早上7点多,就隐隐约约听到有声响,迷迷糊糊又睡到8点起来,才知道主人们在准备早饭,见我们醒来,又赶忙拿着水壶让我们洗漱。不一会儿,我们就吃上了拉面和手抓肉,吃着老乡们一大早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早饭,我们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真是太麻烦他们了。因为语言的原因,一晚上都没能和他们沟通,早上出发时也只能说一句“rahmat”,真是不足以表达我的感谢。       在去西克尔库勒镇的路上,想想这头一回的住宿经历,想想来到喀什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想想学校14年初开始试行并在14级学生中全面铺开的民汉合住工作,再想想今年被升格的“民族团结进步年”。我们确实应该营造让各族同学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的氛围,多开展融情实践,像自己这次一样更加深刻地感受新疆各民族同胞多年以来融入血液的情感。
作者:王旭编辑:石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