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沥记忆丨直街不直,数百年老街情怀依旧……

南海大沥 2022-12-27


盐步直街不直,这是给大多数第一次来的人的第一印象。蜿蜒弯曲的盐步直街,是当年佛山通广州的唯一之路,“省佛通衢”的其中一段。


盐步直街大致呈南北走向,北起盐步医院,南至盐步新桥


不过对于更多老街坊来说,盐步直街上每一栋老房子、每一间杂货店、食品店,都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情怀,一个集体回忆的所在……


盐步直街旧照


商业繁华 情怀依旧


位于广佛交界的盐步,发展较早,民国19年,当时的盐步已经有了商会,很多行业齐聚盐步。

 

而盐步直街,犹如如今的广州北京路,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在这里做生意,烟酒酱油、药材杂货、五金陶瓷、茶楼当铺,应有尽有,繁盛一时。

 

即使经历过抗日战争等变故,1953年,直街保留下来的商铺仍然有157家。


盐步直街旧照


在盐步人的印象中,盐步直街,除了曾经商业繁荣,就是窄。每逢圩日,走在街上,总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的直街旧照


1958年,盐步直街扩宽,重新装修铺面。2018年,盐步直街全面改造提升,重新铺设了沥青,划定停车位,以新标准改造了公交站。


2018年年初道路改造提升后的盐步直街


尽管道路重新改造,但热闹情景却并没改变。如今的盐步直街两旁,大多是老房屋,在这些厚实的旧砖瓦、朴素的老店当中,承载着历史遗传下来的独特韵味。


△从民国时的蟾园大戏院,到1958年建成的盐步戏院,再到1987年改建为盐步影剧院,在盐步直街上,街坊们经历了第一次睇大戏、第一次看电影、第一次登台演出……图为盐步影剧院门前旧照



△坐落于盐步直街南郊约空地的盐步戏院,于1958年正式建立,这是盐步历史第一所较为大规模的城市戏院,后因安全因素,于1983年分期拆除,1987年全面竣工,改称盐步影剧院。图为盐步戏院改造时的老照片


△盐步影剧院与盐步戏院,承载了不少街坊的回忆


△盐步中学,位于盐步直街与盐步大道交界处,创建于1956年,可以说,在这里,一家三代都是校友都不足为奇~


△盐步振兴商场,这是盐步第一家自选购物商场。如今,只有斑驳的外墙在诉说着曾经的荣光


△红星甜品店,“苍蝇小馆”在网络媒体的加持下,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网红小馆”,约70平方的小铺,仅仅容纳8张桌子,每天却有络绎不绝的客人前来品尝



△能记烧腊,1985年开业至今,是老街坊都熟悉的味道


△华女面馆,不图多好吃多惊艳,就是从小吃到大,习惯了这味道


△街边的修鞋档,这种深藏在大街小巷里的小摊档,更有老城区的独特韵味


△盐步新桥,古时有个很美的名字——烟浒桥。盐步直街以盐步新桥为终点。每年端午前后,盐步老龙与泮塘小龙都要互相探访,在这里吸引大批观龙人群。2018年,盐步新桥改造完成。图为盐步新桥上锦龙盛会旧照


△1984年春节,一个小孩在盐步直街楼上留影(黎荣聪供图)


省佛通衢:第一条连接广佛的陆路


如果说,以上这些店铺、戏院、学校都不过是普通街道里的寻常一角,并不足以引起外来者的多少共鸣,那么盐步直街作为省佛通衢重要一段的“江湖地位”,或许更能引起盐步人的自豪感。


盐步直街旧照


据史志记载,明崇祯五年(1632年),由官府统筹、官民合资在省城至佛山一路,修成了四条大路。

 

其中一条就经过盐步、大沥等南海最富庶的地方,在清末广三铁路开通前的200多年间,它都是广州至佛山最重要的道路,被命名为“省佛通衢”。而盐步直街,正是“省佛通衢”当中的一段。

 

1938年-1944年南海沦陷时期,广三铁路被拆毁,“通衢”甚至需要被重新“起用”。


旧时的盐步地图显示盐步与广州接壤地区属于当时商人往来频繁地区


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可以理解盐步直街对于旧时广佛两地沟通交流的意义所在,亦无怪乎它可以一直这么繁华。



说起省佛通衢,绕不过还有同在盐步的三眼桥。位于大沥镇河东社区穗盐路的三眼桥,是南海保存完整的古代石拱桥之一,曾经是省佛通衢的重要桥梁。

 

但现如今,它却隐匿在两旁车水马龙的现代公路中,静静地感受着城市的繁华。


麻石石板铺成的省佛通衢要道


根据《南海县志》记载,盐步三眼桥建于明末,清代重修。即使是有广三铁路之后,距离三眼桥约500米外的三眼桥车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停靠站。

 

据村民回忆,以前的盐步海外乡亲写信回乡,地址只要写“广三铁路三眼桥站XX村”,信就会寄到,可见在当时是非常出名的地标。


改造后的三眼桥车站,现在已经变成货运中转站


时代在发展,如今的省佛通衢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如果不清楚这段历史,走进盐步直街,可能还会感觉这里略微狭窄破旧。

 

只有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才会体会到,那些街头小吃的滋味、那些老店里的珍贵回忆、那些街坊邻里间的温暖情谊。那些狭窄与熙攘,其实都是时光留给盐步人的故事……


素材来源:南海档案史志、《南海市地名志》、文化大沥,部分图片来源公众号“强记摄影馆”

编辑:南海大沥微信编辑小组 林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