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目标、考核、激励,是初创企业的一堂课|Z Talk

与你同在的 真格基金 2023-10-29

Z Talk 是真格分享认知的栏目。


我们在这里谈论最新的行业观察,先锋的创业动态,也在这里与真格老友相聚。我们相信持续的学习和进化,相信最深刻的认知来自土壤。


近日,真格基金邀请到 Meta Org 创始人、CEO 袁凌梓,与黑湖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想,和大家分享初创企业如何做好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薪酬激励。线上下共百余名真格被投企业创始人、HR 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展开交流。


我们整理出了本次分享会的精华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




观点分享


01

初创企业的三个核心


对初创企业来说,目标管理、绩效管理、薪酬激励是三个核心。



目标管理:OKR 使组织长期思考、追求本质


KPI 只需要员工达到目标,不需要员工去思考。但好的目标管理体系,例如 OKR 会牵引所有人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事情。


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盈利需要让步于「做正确的事情」。比起实现盈利,初创公司更需要做出好产品,好市场,形成好的差异化。


OKR 在每一个阶段设定的目标不一定是量化、结果性的,而是战略性的长期铺垫。


短期看不到结果,也仍然要鼓励员工和团队去走正确的路,去思考对产品和公司长期发展有用的事。这就是锻炼小兵也要有做将军的目标感。


OKR 需要 HRBP 跟业务部门一起设定目标、推动目标协同、复盘,了解业务目标的落地情况,观察人员状况和能力短板。



绩效考核:考核要做全面判断


KPI 考核是 60 分的考核方式。仅仅基于目标达成,使用量化的方式来考核绩效,会掩盖很多真相。人们为了还原绩效真正的产生机制,追逐真相,会把这个机制做得非常细致、复杂。


真正优秀的考核方式是对人负责任、对业务有驱动力的方式。


首先,要做到信息的采集尽量全面。其次,管理者也需要做判断。相对公平的考核方式,恰恰是要最了解他的人来做负责任的判断。


如何选择绩效考核方式?管理者越看重人,越关注个体的贡献和产出,就越希望回归绩效的本质,还原绩效产生的过程。


越是早期的公司,越要知道自己的关键成功要素。不仅要评价公司的员工,还要关注过程,才能找到绩效持续增长的路径。



薪酬激励:搭建「345 薪资激励体系」


「345 薪资激励体系」是给三个人发四个人的薪酬,创造出五个人的价值,这才是高效的薪酬体系。


「三个人」指的是三个正确的人,企业要不断地寻找优秀的人,淘汰不合适的人。不合适的人占用了薪酬资源,抢占了那些真正产生绩效的人带来的回报。


「四个人」的薪酬意味着对优秀的人要加大奖励,让他们拿到超出平均水平的薪酬。在初创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雇薪、奖金、长期激励等手段拉大差距。


「五个人」强调的是要不断提升组织价值。很多企业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有些组织的存在不仅没有价值,反而消耗资源。


因此,要不断调整,保持组织精简。人精简高效,能保持高水平的战斗力才是好的。


对于初创公司,在做到「345 薪资激励体系」之前要建立「333 薪资」,即三个人干三个人的事,拿与之相匹配的三个人的薪酬,实现基本的责任权利对等。


333 到 345 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差异化,要拉开绩效的回报和差距。此外,也要持续招聘,寻找真正值得企业付 4 个人薪酬的优秀的人。


02

字节跳动的组织经验


优秀人才解决上限问题。


不仅要看重招聘过程,也在后续的人才管理中不断地提高人才密度、人才水准。基本上 60% 的问题是用制度来解决,40% 的问题,尤其是上限问题,要充分授权,让优秀的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


初创企业要想跑出核心竞争力,最好的方式是让懂业务的人去调配资源、设置规则。


在大公司工作过的人对于管控有天然的偏好,会认为管控带来的秩序感、成本优化、效率提升能够给组织带来安全感。


实际上,如果想让组织跑得更快,要给懂业务的人更多授权,给组织更多的模糊地带。


沙里淘金,找值得投资的人。


早期的初创公司面试,不光是需要找到合用的人、有用的人,更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具备很强的投资视角,找到到值得投资的人。


招一个人,我们常看他的硬技能,能否胜任工作,是否值得起工资,这是消费视角。


投资视角则会思考,这个人有多大潜力,基于潜力去给有竞争力的薪酬。多出来的薪酬购买的是员工未来的潜力,包含他对企业组织的文化认同度,未来自我学习、自驱工作、耐折腾的能力。


发现真正值得企业投资的人,找到能够支撑业务的关键人才,将资源花在他们身上,这是最重要的。


一边引进,一边淘汰,促进组织人才密度升级。


在字节创业七八年,品牌与规模都起来之后,它进行了大幅度汰换。初创公司汰换压力不大,因为大多是缺人的状态,要不停地招人。


但一旦团队中有人的能力、价值观不符合要求,就要做淘汰,来保持团队对文化与目标的一致认知。


打造有挑战、有价值的工作,组织与人才互相成就。


薪酬、挑战性、绩效导向、未来发展空间等都是能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是要想清楚能够给员工提供什么。


初创企业给员工的东西都不大相同,也许能拿出来的东西不多,但一定要不断创造能够吸引人才的点。


职位与人才双向匹配,岗位设置灵活,鼓励有责无界。


初创公司分工相对弹性,还做不到详细。到现在,字节还是保持着非常模糊的分工和非常弹性的边界。


淡化组织的边界是基本趋势,要让大家接受一定程度上的模糊,来适应快速变化。


经典管理学强调人岗匹配,有多大的坑,就要找一个多大的萝卜填进去。小萝卜大坑,大萝卜小坑在经典、标准的管理逻辑中是人岗不匹配,会造成资源浪费。



但事实上,当一个公司的业务目标非常清晰,驱动力极强时,有些小萝卜进了大坑,会有机会长大,在目标驱动下让自己的能力迅速提升。因此,人岗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来人才与组织的发展。


为员工创造的「价值」付薪。


能力、绩效、资历、忠诚度都是付薪的理由,但字节的做法是「为员工能为组织带来的价值付薪」。


组织里曾经没有的,因为员工的加入,创造出了新的东西。不管是前台、中台和后台,能带来改变、带来创新、带来增量,就为这个组织创造了价值。


字节花最多力气去想的事情,是通过绩效+能力+角色,三合一判断价值,从而为价值付薪。


自驱型人才管理的主要抓手是「理念对齐、机制搭建、工具赋能」。


字节是一个高速成长、快速迭代的组织,管理者花了大量的时间做产品、做技术、做市场,建立自驱型的人才管理体系。


花在管理员工上的时间减少了,而是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通过在线学习增值、通过轮岗去锻炼能力。


在字节,30% 是系统管理,设置好规则,由信息系统或标准流程来驱动。60% 是由员工自我管理,剩下的 10% 是文化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字节跳动没有职业发展的双轨制,没有所谓的管理岗。


因为它对管理者的要求跟市场上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初创公司,生存和发展是第一位的,因此要把最多的时间花在产品、技术、市场、差异化竞争上。


建设一个大型组织,要逐步建立组织发展机制。


初创企业首先要把最硬的部分建好,确定组织基本原则,把岗位、薪酬、考核,基本的人力资源事务系统化。


第二阶段是人才发展,可以做人力资源规划、能力模型、领导力发展、继任计划,为组织留存人力资源能力。


第三阶段是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和知识管理,进行效能提升、数字化转型。



Q & A


Q:创业公司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人效分析?


A:做绩效时会包含人效分析。


人效分析最好不是人力资源的团队闷头去做,而应该找到业务团队一起讨论,分条线、分职能、分团队建立与工作相关的指标体系,例如人均收入、人均利润。


这些指标可以参考成熟公司已公布的人效指标,也可以横向对比分析行业内创业公司的效率指标。


Q:企业正在从 0 到 1 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但是管理层对考核的配合度较低,容易把绩效管理当作 HR 的工作,员工也抵触,该如何应对?


A: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就是管理层。


管理层需要给员工设置目标,进行绩效反馈,要坚持让业务部门一起参与目标设置。


在员工层面,要向大家讲清楚为什么我们要做绩效管理,要让大家意识到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带来正反馈,也能使业绩目标更容易达成。


Q:怎么评估人才的潜力?


A:早期团队不应花太多时间在人员的能力评估上,能力、潜力最后外显成为绩效才是最重要的。


招聘时,要多和团队对齐对人员能力标准,不用花太多时间写能力模型、能力标准、认知资格。


多做招聘,记录下招聘的过程。外面的能力模型和评估体系可以借鉴,但不要生搬硬套。无论是否招对人,都需要定期复盘、和业务团队一起讨论,用实践性的方式做评估。


Q:如何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


A:具有创新精神的人身上通常有五个行为:Connect、Ask、Observe、Social、Experiment。一个公司想要更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围绕这五个行为挖掘。


HR 可以带领团队去组织跨公司联谊,促进不同团队的交流、跨界 Connect。可以鼓励组织内部大家提问的氛围,鼓励大家在跨部门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把点子拿出来交换。创造更多的跨部门的协同机会。


团队中有人提出一些听上去比较奇怪的点子时,鼓励他去尝试,尽量容纳这样的可能性。这些行为在组织中发生越多,被人们效仿的也就越多。


有些人天生不是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但通过学习这种行为,也变得对创新更容纳、更接受、更支持,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