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赤屏|郑可与谭婧作品《so hum》发布

赤屏 美凯龙艺术中心 2022-06-15





《自在奥义书》(Isha Upanishad):“唵!自在居住在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中。”







    

观看建议:

影像含有细微的音色处理,为了您的聆听及冥想体验,建议处于安静的环境中或佩戴耳机(音量80%~100%)。

寻找身边尽可能最大的屏幕进行观看。

若使用手机观看,请将手机横屏放置。



郑可与谭婧,《so hum》,单频道录像,11分03秒,2021年




  



郑可与谭婧的作品《so hum》标题借用自印度吠陀哲学,意为“我即她/他/它”,表明自我与梵的同一。为了取消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区别,艺术家运用了多重手段。在图像上,它表现为一场幻觉之旅:微观与宏观的画面互相交替,从肌肤内层来到幽深密林,又从茫茫大海融入宇宙星辰。透过特殊的声音处理,观者仿佛能够听见自己的呼吸声,又因低语和环境噪声触发了自发性知觉神经反应(auto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由于不由自主的欣快而感到被影像侵入。作为中介的影像将出神体验编码进观者的躯体,一如威廉·弗卢塞尔(Vilém Flusser)所言“程序化的魔法”(magia programada),成为一次超越真实和虚拟界限的瑜伽修行。






    


郑可(左)出生于1992年,声音与影像创作者。他的创作集中探讨在影像信息获取中,视觉与听觉间的失衡。关注细微的、 边缘性的感受,探索平乏质感作为主体的可能。    


谭婧(右),1992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省,2017年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她的艺术实践包括雕塑和多媒体装置,其创作时常来自于个人历史与生物学、⺠俗学素材研究的交织。谭婧着迷于研究特定场域中,感官如何被实验性的材料所调动,并且在物体和空间的作用下实现个体感受与半虚构故事的重叠。谭婧通过艺术实践,探索想象的空间如何被流动和出走的经验共情所牵引,使观者对她构建的叙事产生推测性的联想。她的作品曾展于上海Tank Shanghai(2020)、广东时代美术馆(2020)、伦敦Camden Art Center资助项目(2017)。谭婧于2019-2020年在⻩边站当代艺术中心担任艺术研究员。










↓↓↓ CLICK FOR ENGLISH VERSI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