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基层医疗的投资机遇

2017-02-09 奥咨达医疗器械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奥咨达公众号


落实分级诊疗一直是我国新医改最重要的事情,通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让不同层级的医院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从而实现缓解目前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级,让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从而缓解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少数医院接诊多数患者



截至2016年4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8.8万个,其中:医院2.8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2.5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万个、其他医疗机构0.3万个。基层医疗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数量绝对占比是非常高的,达到93.6%。但是诊疗数量的上占比,基层医疗的门诊数量远远低于它的绝对数量。2016年4月为例,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数量只达到了总就诊量的54.5%,而医院的诊疗数量达到了40.9%。相当于在现在的医疗机构中,不到3%的医院接诊了40.9%的患者。患者扎堆到大医院看病,导致看病难的问题,分级诊疗模式的推行势在必行。




未来5年门诊向基层转移



上面一段我们分析了各级医疗机构所承载的就诊量,也就是就诊人次的差别。从总的就诊收入来看,医院住院服务、医院门诊服务、基层医疗服务三者在全国医疗服务支出上的占比,比例大致分别是60%、25%和15%。分级诊疗的目的是要把医院的门诊数量引导到基层医疗机构,所以从趋势来看,医院住院服务占比未来变动不会太大,医院门诊服务将会大比例向基层转移。基层医疗服务收入会持续增加到20%左右,和医院门诊服务收入持平或者超过。从基层医疗接诊的诊疗数量比例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总人次将从现在的54.5%大幅上升到70%。



分级诊疗相关政策



2016年以来,为了尽快推进分级诊疗,国家已经出台了不少的相关政策进行推进。2017年1月,又有和分级诊疗相关的多个政策密集落地,有望对基层医疗的相关产业形成拉动,显著加大了基层医疗的投资机遇。


2017年1月,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对2017年医疗管理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2017年的五项工作重点:一是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构建有序的就医秩序。二是继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三是深入实施精准健康扶贫,推进脱贫攻坚。四是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坚守服务底线。五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行风建设,树立行业清风正气。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5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规划》中将分级诊疗置于改革的首位,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将是落实分级诊疗的重要推手。


2017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北京召开2017年全国基层卫生工作会议,按照“两纵三横”的路线图推进基层卫生工作,“两纵”就是加强农村和城市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三横”就是着力解决好城乡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才短板和医保引导支撑问题。


2016年6月,《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由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意见》所制定的目标是,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2016年4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2016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15%以上。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计划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地区工作应该达到若干工作标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65%等等。



政策推进产业发展



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项政策的出台非常重要,那就是2009年卫生部颁布的《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化成为解决医疗流程的手段之一,而正是这份文件的发布,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产业之旅,肯定了“集约式预约诊疗平台”,使得以网络挂号为主要业务的微医(挂号网)、就医160等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而在分级诊疗的政策落实上,国家于2016年中开始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要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政策中提出了到2017年年底的具体检核标准,这项标准的完成将会对我国的医疗环境、医疗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更会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除了行政手段推动分级诊疗,还有经济手段,很多地区的民营私立医疗牌照也已经放开。基层、社区医疗机构设备落后,医生水平偏低,这些落后之处,也就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在政策支持下,基层医疗4500亿市场空间正向民营机构打开。尽管只是医改中最底层的一部分,但毋庸置疑,基层医疗也是体量最大、需求最迫切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谁拥有的基层资源越多,谁就越有能力突围。


对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服务能够对医患两者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动脉网已经撰写过多篇文章进行分析,这里就毋庸赘述。这里,我们重点分析推动分级诊疗对于哪些行业带来直接的利好,以及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1

医疗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企业在分级诊疗的推进中,将获得实质性的利好。



>>>>

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HIS云



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基层医疗机构、县域医院和上级医疗机构的患者上下转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实现院级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非常迫切。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化建设需求非常大。


基层医疗机构的经费不足,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而基于云服务的HIS云比传统HIS对基层医疗机构有更好的成本优势,更容易被接受。而且,HIS云在后期的维护上也比传统HIS系统难度更小,几乎不用组建专业维护团队,降低医疗机构的IT投入。


在分级诊疗政策中,医联体和医生集团亦是分级诊疗落地的途径之一。等级医院的HIS系统投入大,建设时间长,推倒重来的可能性极低。基层医疗机构的HIS云系统也要注意匹配上级机构,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所以,老牌医疗信息化企业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产品推广方面具有优势。



>>>>

医生工具:病患管理



分级诊疗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制度。按照2017要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每位家庭医生要负责上千居民的健康管理,特别是大部分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的重点人群。如何管理好社区病人档案,如何做好医患沟通,会为医生工具类信息化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传统医院中,使用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就能很方便地做好病患的病历、医学影像、检验报告、处方的管理和调取。但是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家庭医生的工作环境不同,很多时候需要到居民家上门服务。因此,通过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患者的历史资料的调取和录入很重要,才可以随时随地完成资料的查询和录入。



>>>>

医生工具:临床决策辅助



分级诊疗对基层医疗机构中的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科医生成为我国目前医护人员中数量最大的缺口。而且全科医生因为历史原因,在经验方面有所欠缺。


对医生来说,学习专业知识非常重要,但是数量庞大的医疗系统专业名词、疾病种类、药物使用剂量和禁忌不是每位医生都能掌握的,特别是全科医生。电子化的医生临床决策辅助工具可以为基层的全科医生提供完整的医疗全科的专业知识和信息,以及各类基于药剂的换算和评估工具,帮助基层全科医生提供治诊服务的决策辅助。



>>>>

医生培训



我国医生的水平极度分化,基本上是医院的等级水平就代表医生的医疗水平。基层医院的医生们,也都渴望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所以从未懈怠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是由于缺乏学习机会和资源,导致水平长期难以提升。基层医生到大医院规培,很多是走过场,规培医院面向基层医生并不尽心尽力。



>>>>

远程医疗系统



我国的互联网医疗开启之后,远程医疗系统日后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量将会明显增大。工作条件简陋的乡镇也可以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患者得到专家的远程会诊服务,从而免去了长途跋涉之苦。


在大城市,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疗机构扎根社区,居民也可以方便地实现上级转诊。除了会诊系统,还可以引入居民的健康数据采集、监测和医学呼叫系统。当居民一旦发生急症,家庭医生能够比120更快地实现现场处置和急救,进行急诊黄金6分钟抢救,挽救病患生命。



2

IVD产业带来新机遇



在IVD体外诊断领域,即时诊断(POCT)产品的发展将获得较大的市场空间。即时诊断产品以小巧便携的体积、简单的操作方式和快速的报告获取时间,非常适合基层医疗服务。



>>>>

POCT



POCT是IVD(体外诊断)领域的分支,POCT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血糖仪市场,妊娠检测,血气、电解质分析仪,疾病标志物检测”四类产品。POCT产品包括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拥有“设备便携、操作简单、报告即时”的特点,非常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医疗机构。可以减少投资的同时,让居民也能完成必要的医学检验。


近几年,POCT检测技术在社区卫生机构已经逐步开展,在疾病预防控制、体检筛查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随访分级评估管理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分级诊疗模式下的检测服务向基层下沉可以对各类POCT细分领域的发展形成推动力,大幅度提升POCT类产品的需求空间。同时,大型医院繁琐耗时的部分常规检测项目也会被POCT所取代。



>>>>

便携式医疗设备



家庭医生团队可实现上门服务,因此,在团队规模的扩大之后,便携式医疗设备将引来爆发式增长。血压仪、血糖仪、便携式自动除颤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简易呼吸机等便携式医疗器械将获得较大的机会,方便家庭医生携带至居民家中。


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中,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大便隐血检测等服务,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要在基层实现这些服务,又不可能广泛购买大型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便携式医疗器械能够实现早期筛查和后期评价的意义。


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将是分级诊疗“路线图”中的重点关注病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负责这两种疾病的临床初步诊断和后期管理,血压计和血糖仪将成为必备医疗器械。可以检测心率、血压等生命数据和监测夜间睡眠情况的可穿戴式设备,也将会获得基层医疗机构的青睐。



3第三方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还会明显利好于第三方检验机构、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等第三方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与他们的合作日渐增多。


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是指在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独立于医院之外、从事临床检验或病理诊断和服务,并能独立承担责任的医疗机构。它所提供的服务不同于普通医疗机构,不收治病患,服务对象是医院、诊所及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提供医学检验和病理检验。


随着未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服务需求对不断扩大,以及医疗机构的下沉,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行业和第三方影像中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只是家庭医生所带来的第三方检验市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检测机构所服务的检测项目不会太复杂,以慢性病稳定期常规检查为主。相比去三甲医院排队,快速简便的第三方检测还是有吸引力的。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目前存在服务项目不足、企业规模小、检验项目不足等问题。对于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来说,想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医疗检验中心不仅意味着购买昂贵的检验设备和检验试剂,还意味着培养专业人员、吸引人才,这些都不现实。


第三方远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也是实现分级诊疗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也会在基层医疗的推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类似的第三方服务还有不少,在2016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陆续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血液净化机构、病理诊断中心4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这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国家卫计委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开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并向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4

医药流通领域



基层市场将是未来几年的药品消费主力市场,也是企业竞争力的试金石。但是,目前基层医药市场配套机制和相关体系还非常不完善,药品采购还没达到国家文件要求的药品采购、使用规范标准,相关政策法规真正的全面完整的落实。基层市场具有终端网点分散、单点购买力低、订单金额小、采购渠道广、配送费用高、基层医疗条件和治疗水平低下、用药品种范围窄、药品价格低于城市医院、用药档次低等特点。


要想在基层医药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打通流通和终端两大重要环节,搭建销售网络,将销售渠道下沉到县乡镇村,同时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人力覆盖终端,较好地控制好产品组合、市场准入、销售队伍、销售费用、政策适应、管理机制这些关键要素,才能增加占领基层市场的胜算。对于大型医药流通企业而言,基层医药流通市场的“洗牌”也加快了流通变革。


强化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将使更多的患者流向基层,就诊人数的增加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而且国家政策将放开基层诊疗机构的慢性病长处方,将使得基层慢性病用药量大大增加。注重基层市场,销售渠道管理强,终端覆盖面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5

个体诊所野蛮生长,连锁是趋势



“小病到社区、大病上医院”,这是新医改倡导的分级诊疗模式,但是大医院看病难,小诊所难信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三甲医院处理重症,门诊服务向基层转移。而基层医疗除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外,还包含社会资本所办的个体诊所和连锁医疗机构。同属于基层医疗市场的个体诊所之前一直是野蛮生长,很多都停留在九十年代水平,经营状况差,而且没有人帮助个体诊所医生提高。单点独立运行的个体诊所生存将会困难,诊所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连锁化经营是必然趋势。于是,一部分民营企业开始布局连锁诊所,进入基层医疗的蓝海。


连锁诊所可以提供统一的管理标准、软件系统、多点执业医师管理,还可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病管理,邀请专家坐诊,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品牌化、规模化、规范化的连锁诊所,是基层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正试图撬开基层医疗的大市场。目前能够满足优质医疗服务需求的基层医疗机构很少,所以才会有大量的就诊需求向三甲医院迁移。如果民营连锁诊所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承接相当部分的就诊需求。


对基层医疗而言,要建设“健康中国”,就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而实现转变的核心正是在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市场空间巨大。


本文分析了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将对基层医疗机构相关的细分领域所带来的利好。在下一篇文章中,动脉网将统计数据库中已经参与到基层医疗的相关企业,看看这些企业是如何为基层医疗服务的。


动脉网着重分析了推进分级诊疗后,在基层医疗领域所带来的机会。抓住政策机遇,挑战基层医疗领域,寻找投资机会,实际是以解决基层医疗的痛点而出发的。


这些机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巨大,远远高于医院的数量,医疗行业企业的客户数比医院增大了近20倍。


第二,门诊就诊量从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移,未来将解决70-80%常规医疗服务的需求,市场空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差,有基层软硬件服务跟不上的问题,也有医护人员能力跟不上的问题,解决这些痛点就是商业机会。


第四,基层医疗领域还存在市场空白或者某些市场刚刚被打开,比如各种便携式智能医疗硬件、医疗检验标本快递服务、民营社区连锁诊所等新的蓝海。



基层医疗相关初创企业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动脉网统计了67家和基层医疗相关的初创企业,他们分布在医疗信息化、IVD体外诊断、第三方服务、医药流通、连锁诊所等几个大的领域中(部分企业有多个项目)。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是信息化系统、连锁诊所和第三方服务,数量为18、16和10家。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从融资轮次来看,大部分基层医疗相关初创企业都在A*轮和天使轮,发展到B轮及以后的企业也占到了1/4。其中未融资的企业有12家,排名第二,不过这些企业并不是在发展初期,而是企业主自有资金,其中大部分都获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

信息化系统



前一篇文章中,我们分析过,推进分级诊疗会明显利好医疗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因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差,基层医生有能力、技能的提升需求。如何通过新技术连接专家、连接上级医疗机构、帮助基层医护人员学习提升,是基层医疗最大的需求。


基层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上的需求不断提高,也给信息化系统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IS产品需要与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相匹配,和传统医院的HIS系统又有不一样之处。传统HIS厂商的产品一般面向大型高等级医院的需求进行设计,基层医疗机构则是需要面向普通居民的保健、慢病和常见病治疗,功能更精简,需要信息化厂商开发与之相匹配的产品。


基层医疗机构众多,HIS云产品虽然单价更低,但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比等级医院多几个数量级,总体市场规模更大。只是面向基层医疗机构的推广有相当大的难度,厂商的推广渠道需要更下沉,客户更分散。


除了传统的HIS系统之外,还有很多相关软件系统其实也应该属于软件企业的业务范畴,比如SaaS服务、医生工具、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系统等,通过软件连接基层医生和患者,连接上下级医院,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医疗信息化企业目前的数量相当多,不少上市公司也在参与,初创企业的发展难度较大。而且基层医疗机构虽然数量足够多,但是普遍付费能力不足,所以机会有,难度也不小。



>>>>

第三方服务



在临床检验项目中,目前只有5%左右的检验项目被第三方检验机构承接,95%的检验业务仍在医院检验科完成。而美国前三名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市场集中度很高。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独立实验室已经占据临床检验市场的1/3。所以,在我国的第三方检验市场空间很大。


以创业板上市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迪安诊断为例,2016年的半年报营业收入为16.28亿元,相比2015年年中增长了100.19%,增长速度非常快。中国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后期的第三方检验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超过20%,得到高速的发展。


区域检验中心在内的第三方医学检验的模式在国外非常成功,医院只需要保留急诊部分的检测项目,其他非急诊项目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完成。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降低政府财政投入,不需要每家医院重复购买医疗设备;2、区域资源共享,老百姓的一张化验单可以在同城所有医院共享、检查结果互认,同一指标避免重复检查,节约医疗保险支出,方便百姓就医;3、基层医院,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老百姓可以通过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冷链物流配送把需要检测分析的标本集中到中心检测,不需要全挤进大医院排队,提升就医满意度;4、县域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集中检验科,专业性大大提高,检验分析项目可以从原来300项左右增加到1000项左右,也提升了医院的收入;5、检验中心独立核算,经济效益增加,检验科医生收入大幅度提高。


除了第三方检验之外,在第三方服务中,第三方医学影像机构也有不少。第三方影像机构因为易于标准化、复制性强、易于远程化,受技术发展推动大,是目前基层医疗服务中非常不错的商业模式,盈利性和成长性俱佳。国家卫计委也曾下发过《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鼓励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基础上,鼓励连锁化、集团化发展,并优先设置审批。


国内三甲医院营收数据显示,一般医学影像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约20%,且增速高于药品。如果影像检测能够从医院分流,区域影像中心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采集的数据,需要联通基层医疗机构和上级医院,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也为信息化企业带来云端化数据传输的发展空间。


在第三方服务中,还比较容易找到新的市场空白。比如我们表格中的企业快易检,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提供检验样品到第三方检验中心的冷链运输服务,这在目前仍是一个新的市场机会,从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

连锁诊所



社区诊所规模小、数量多,方便居民就医,但是缺乏标准化的管理和医生水平的低下导致居民的信任度缺失,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的难点就在于此。而连锁诊所则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良好的诊疗环境来赢得客户。


连锁诊所目前有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种是直面中高端客户的优质连锁诊所,比如和睦家、强森诊所、卓正医疗等,另一种是定位中端,但是远优于传统个体诊所单打独斗模式的连锁诊所,比如正广兴、吕医生、百汇吉等。


未来5年,预计社区医疗收入有望达到到3600亿,增速将高达23%,而社区连锁诊所将是民营社区医疗的先行者。民营连锁诊所将承担基层医疗的相当一部分部分诊疗业务,其含金量也日渐显现出来,逐渐进入资本和互联网的视野。在一、二线城市,连锁诊所最有可能成为发展最快的基层医疗机构,而在其他地区,社区医疗机构、乡镇卫生室还是诊疗的主力。



基层医疗相关上市企业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基层医疗市场容量高达4500亿,不仅初创企业会分食这块大的蛋糕,而且上市企业也不会放过这个市场。在我们统计的16家上市企业中,除信息化系统和第三方服务的企业较多之外,还有POCT领域。POCT是当前既代表检验医学最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又贴近中国基层医疗的“适宜”医学检测技术和手段,是当前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数据来源: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数据库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短缺,设备配置水平偏低,还存在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而POCT几乎可以检测所有临床检验实验室检测的项目,POCT仪器小型化、自动化,操作简单便捷,医护人员甚至病人都可操作,免去了繁琐的标本收集送检流程,报告结果及时准确,非常适合于基层医疗。


2015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元,而POCT市场规模为50亿元。在排除进口品牌之后,留给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大概有20亿。而以万孚为代表的国产POCT企业,将会在基层医疗市场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解决痛点带来的就是投资机会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医改的难点就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太过孱弱。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建立一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医疗体系。可是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但是,医改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是无法退缩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问题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分级诊疗,就是市场给予我们的机会。如何提高基层医生服务水平?如果普及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如何提升医患互信程度?都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


挑战与机会并存,这就是2017年基层医疗所给予市场的新机遇。



【来源】动脉网

【全文转载及整理】奥咨达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订阅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奥氏定义
 
什么是医疗器械?
在医院里,除了(患者和医护)和药品,基本都是医疗器械

热点推荐



 可点击标题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