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处书店 | Nowhere, now here.
「無处」是位于青山村的一家独立书店。
三年前,因为申请青山自然学校的间隔年志愿者,我来到青山村,在此实践、调研。在这期间,与伙伴们的交流之中,总是迸发出一个始于幼时的、关于开书店的美好想法。
而作为一个不愿将自我的角色过于放大的人,不得不感谢身边伙伴们不断的鞭策、推动和支持,使得今日「無处」的梦想得以真正落地。
为了说明这不是一种想要理清那些天马行空地闪现过、驻留过、逝去过的想法的企图,也想借此向每一个具有相似性和相邻性的思想火花致以渺小的敬意——
下文 3389字,大约需要阅读时间16分钟。
如果你对它感兴趣,我们试图来聊聊那些跟书店可能并无太大关系的事情,也权当岁末年初一次充满个人色彩的表达与回顾。
如果说时间非线性的指向,而是任意的弯曲和循环,那么無处书店的诞生,或许就是这样一张密密麻麻交织的时间之网上,那个具有意义的结点。
因为这个结点,更多时间的痕迹得以聚集——
回望童年,很多课余的时间是在市里最大的新华书店和教育书店度过,言情小说和奇幻武侠是文学的启蒙;
继而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经历的是在十元书店一大堆作文教辅中,找到属于「读者」的心灵鸡汤;
到了高中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开始坐在南方书店二楼听钟立风,也开始像集邮一样集齐了三毛全集,并由此在心里钩画了一个更加辽阔的宇宙;
等脚步越来越多迈向外面的世界,文字里的平面坐标一个个立体起来,对于自我、他者、情感、信仰的构建,也从无穷的碎片,自觉地拼凑成日益坚固的框架。
「时间的尺度」
而后,便是大概很多人都经历过的、把“环游世界”和“开一个书店”作为自己人生理想目标的阶段。只不过,在我心中,后者是更具不可言喻的神圣性的存在。
物理上的世界,永远有途径可以到达。书店,却是一个永恒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
开一家书店,意味着你已经积攒了足够的信念、做好了足够的准备,要从一个外界的汲取者转变为一个思想信号的发射者和传递者。
这个过程将会需要更大的能量,也将是一段如同要过好一个平凡人生那般持续的、向前的旅程。
再次翻看去年冬天的日记,笔记上写着:
“我想到了‘愿这个冬天领先一切离别’这样的句子,与布满银色文字的夜空、恒星发射的轨道、记录时间的苹果、遥远空间的书籍一同美好地存在着。”
「無处」便是所说的“遥远空间的书籍”。
你看,它早已先于书店的实体本身“美好地存在着”,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将来。
你能想到最浪漫的礼物是什么?
然而我们依旧敬畏时间,也敬畏超越时间的共同体。
「無处」书店并不大,设想为是一种小而美的拥挤感。更何况从一开始,「無处」的定义就不被局限在一个命名为“书店”的空间。
它既是一个欢迎一切阅读、写作、思考和交流的公共领域,也是一个我们用以表达自我细小情绪、记录生活浪漫点滴、探索所有知与未知事物的私人领域。
「空间与地方」
「無处」二字,因由佛教中充沛空性的前缀,变得不可限量。我们希望它可以具备一种“流动性”,兼顾“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的动态,和在现代重塑旧秩序的轻盈。
所以,来到「無处」,你可能会被很多个问题包围。比如:
你会如何描述时间的形状?
你印象深刻一次旅途中的空气是什么味道的?
你相信有外星文明的存在吗?我们将如何与其相遇?
哪个时刻/经历让你产生了深刻的性别意识?
你希望为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世界?
如果要独自在一所孤岛上度过余生,你会做些什么?
如果有机会写一部传记,你想为谁而作?
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想向哪位大师问一个什么问题?
......
「好玩的大师」
虽然可能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当无数问题向你砸来,你或许能感受到它们背后承载着无穷浩瀚的宇宙,是难以用有限的言语去形容和回答的无限性。
当它们同时聚集在「無处」,空间并不变得更加沉重,而是静谧地流淌起来。
于是你或许会坐窗前狭窄的长桌前开始思考,开始写作,开始分享。
然后「看见」事物间出现联系的线条,「听见」尘埃落在自流平的水泥地上,「知见」界限的消失与缝隙的诞生并存。
时间真的会消失。
书店地面出的裂缝
忘了说,除了“环游世界”和“开一个书店”,还曾幻想过的一个梦想,那就是在远离城市的寂静山林隐居。
最初来到青山村,大概也很大程度抱着对这样一种生活的向往。没想到一眨眼,就已在村里生活了快三年。
「乡野胜事」
在此期间,虽然确有某种程度的深居简出,但全然不是一种与世隔绝或者孤立无援的状态。「無处」得以在落地,也完全得益于此。
作为一个不愿将自我的角色过于放大的人,如果不是来自身边伙伴在无数个契机下的鞭策、推动和支持,想必「無处」还遥遥无期地停留在那个抽象的概念之中。
亦是受到其他乡村伙伴的鼓舞,或者是来自乡村本身强大能量的感召,我们i人开始学会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去讨论和呈现诸如性别、生死、自然、情感、神话等等话题,甚至偷偷分享一首曾经写下的小诗。
在一篇被频繁拒稿的文章里写道:
“如果说城市改变了传统中国的乡土形态,为乡土文明注入了城市元素,那么乡村同样有能力从内在和外在上重塑了一个社会的形态,将更多有关人际的、自然的反思纳入其中。”
「無处」便是行动的一个部分。
虽然我们并不来自乡村,但希望我们和「無处」能与乡村一同生长,将一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梦想不必羞涩地储存——
不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全被允许、被接受、 被包容、被尊重。
我们又都属于乡村。
一直以来都执迷于时空,以至于将自己的Life interest写为:Time, Spatiality, Synchronicity(时间性、空间性、共时性)。
「無处」正好是这样一个集时间和用空间于一体的词语,让人体会到一种广袤无垠又不失锚定的感觉。
在此之中,包含了几个超越言语的表达:
一是“in the middle of nowhere”。这是英语中一个俗语,往通俗了说,叫做“鸡不生蛋、鸟不拉屎的地方”;往诗意了说,叫做“无名之地的最中央”,叫做“无处正中”。正如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最后一句说,“我从无处正中一直向绿呼喊”。
二是“Nowhere”与“Now here”。记得不是特别清楚,这应该是很久之前一位友人告诉的惊天大发现——将倍感迷茫无定的“nowhere”一词拆解,其中竟已包含着“now here”的坚定回答。
由此,想到了海德尔格在哲学意味上的概念“Dasein”。
在德语中,“Da”表示方位性的“这里”或者“那里”,而“sein”作为一个系动词词源,相当于英语的being,表示存在。联系起来,“Dasein”便意味着“此在”,不仅同时具备了时间和空间的意味,还成为了“無处”困惑的一个解答。
黑格尔也有“Dasein”的哲学表达,强调“定在”,限定在此,是存在发展的一个环节,是被规定了的存在,也是有和无、实在与否定的代表。
本雅明也用“Jetzeit”表示当时此刻,表示现时,从而深化对于现代性带来价值失落问题的思考。
「無处Dasein」只是截取这些思想光点中渺小的截面,以抱着谦卑的心态,不断去求索一些从出生起就萦绕我们的“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人类终极问题,也尝试在语言的解释之外去触及、去理解一些“无名有实”的认识边界。
「她之所以为她」
基于此,「無处」的书籍分类不囿于传统社科、文学、诗歌、历史等等的类别,而将以“时间”、“空间”、“女性”、“乡村”、“植物”、“动物”、“四季”、“荒野”、“大师”、“童年”、“太空”为指向,不断更新,相互重组,将既具象又抽象的文字世界再定义。
「無处」的书籍大多非是新书。你将感受到它们在手上承载他者故事的分量,也将成为它们生命历程的一个环节。
未来,同样欢迎你将自己喜爱的、推荐的二手书拿来与我们分享,我们会尽可能以绵薄之力,与你换得它所应有的价值。
抛弃单向的思想展示,
挣脱空间的禁锢枷锁,
分享的桥梁在此铸成。
阅读中汲取,
写作里表达。
问之所问,
来自存在深处的回响。
是树洞,
是信笺,
是镜鉴,
是金钵。
淌过时间之河,
于你于我。
一无是处,无处不在。
Nowhere, now here.
书为散志,而非结果,以生其心。
前进吧,旅人!
去往无处,就是此在。
这是我在「無处」最开始诞生时写下对它的期待和描述。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如果光会说话,又何必需要言语。
对此,不少朋友形容了一种不知所云的距离感。
但请相信,这绝不是一种刻意的高深。在成长中,已无数次不动声色地提醒自己要避免成为一个丧失的人,要深刻铭记脚踏土地的感觉甚至把自己埋进土里深深地扎根进入。
在经过尝试如此大段的解释后,不知它是否还是那般抽象。
不过也没有关系。懂与不懂,知与不知,不过是世界在自我身上的投射。
我们只相信你会感受到什么。毕竟,言或有失,行或有误,但谁也不能说谁的感受有错。
那么,就期待有缘相遇啦。
在無处,
是此在。
ღ
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
青山自然学校院内
(高德地图可搜索:杭州無处书店)
小红书
無处Dasein
试营业时间
周三-周日 9:30- 17:30
(其余时间不定时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