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面临大规模关闭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
据统计,2023年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有2.97亿,直接占据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21.1,这其中有2.17亿人,都是65岁之上的老年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日益突出,失能失智、慢性病老年人占比逐年攀升。
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的11.6%,老年人患病率是总人口平均水平的4倍,带病生存时间达8年多。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到2050年达到5800万左右。
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积极探索老年助餐、家庭养老床位、康复辅具租赁、互助养老等多样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养老社区、康养综合体等面向中高收入群体的养老服务不断发展。
截至2023年底,全国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为87.18%,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养老床位32万余张,累计安排1.3万多套公租房免费用于养老服务;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40.4万个、床位823.0万张,分别比2012年增长7倍、1倍多。开展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创新“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在试点地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便利。
我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自贸协定,允许区域内国家在华设立外商独资的营利性养老机构。
许多养老院却面临着入住率低迷的尴尬局面。
回顾近年来的进展,养老机构曾被认为是应对家庭养老难题的新兴选择。
由于工作压力大,子女常常难以全方位照顾老人,加上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普遍遭遇“四二一”的困境。
养老院的设立,为这种状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最开始,确实有很多老年人对养老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一些访谈节目透露,许多长者在进入养老院后,对那里提供的专业护理和多样化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一些老年人甚至指出,养老院的生活条件明显优于在家中。
这种热潮并未持续太久。近年来,伴随着一场“院所关闭潮”的悄然涌现,许多养老机构正遭遇运营难题。
根据北京市政协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该市571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平均入住率仅为38%。尽管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涉及到超过五百家养老院,其入住率甚至不到一半。
虽然目前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但养老需求与养老院的入住率却并不相匹配。事实上,那些老年人并非不愿意去养老院生活,但其中涉及许多原因。
经济因素毫无疑问是制约许多老年人选择进入养老院的主要障碍。养老院的费用标准并不便宜,因为需要考虑到老人的生活起居、饮食、娱乐以及医疗等方面。
以北京为例,某些中型养老院的每月基本费用超过5000元,而高档养老院的收费可能更高,甚至超过1万元。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无疑都无法承担这笔费用,无论是有退休金的还是没有的。
与此物价上涨,许多养老院不得不降低服务标准以维持运营。
原定举办的某些娱乐项目被叫停,而由于资金不足,医疗服务的提升也变得十分困难。这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削弱了养老院的吸引力。
经济因素并非唯一的考量。早些时候的疫情影响,使得不少年轻人选择在家工作或失业在家,意外地增加了他们照顾老人的时间与精力。这种转变使得一些原本打算将老人送进养老院的家庭重新审视居家养老的可行性。
随着年轻一代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的照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对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而言,雇佣保姆成了一种可选方案。希望能找到一位全职护工,不仅能够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还能处理家庭事务。
也不是所有老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对那些经济状况普通且孩子无法全日照顾的老年人而言,居家养老依然面临许多困难。社区养老服务的不足和医疗资源的匮乏等问题,使得这部分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养老机构逐渐被逼关闭。根据不完全的数据显示,近期两年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有多座养老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停止运营。
这一现象不仅对目前的养老服务提供产生了影响,也为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增添了不确定性。面对这种局面,行业专家普遍建议,养老机构应在多个领域进行变革与创新。提升服务质量,养老院应该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一些养老机构开始尝试引入心理疏导、艺术疗法等创新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的青睐。
建立品牌形象和口碑也至关重要。在信息化的时代,一所养老院的优劣很快就会通过互联网广为流传。养老机构需要更加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通过优质服务赢得口碑。
运营成本也是养老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解决养老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养老院自身的努力。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产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为行业的成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各界人士应当调整思维,理性看待机构养老这一选项,消除“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是不孝顺”的观念。对个人和家庭来说,提前准备和及早布局同样关键。
如今街道上随处可见老人,目睹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我。关于养老计划,这不仅涉及经济方面的准备,还涵盖对不同养老方式的认识和挑选。
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们每个个体都应当积极行动,关注周围的长者,并提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支持。无论是对自己的父母,还是对社区中的孤独长者,一通电话或一次拜访,均可能为他们的生活注入温馨与安慰。
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养老方式,安心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
上观新闻——《上海的养老院中,老年人越来越稀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