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武义青 冷宣荣 河北民建 2022-07-27

△ 这是河北民建 2020 年推送的第 278 篇文章 △ 



  ■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建立在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提供强大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要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导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并在创意、设计、研发、推广等“软实力”方面持续优化,不断推动制造业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加快复工复产、发展实体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制造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制造业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基石。一个国家的经济只有建立在制造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才能提供强大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正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提供了坚实支撑。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效途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一方面,制造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础,现代化的制造业是一国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动力,没有制造业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将缺乏坚实支撑。另一方面,制造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不断提高技术层次和产品质量档次,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制造业是抗击疫情的重要基础,是稳就业和保民生的中坚力量。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不仅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也体现了强大的制造业优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制造企业尤其是医疗、医药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班加点生产,大大提升了包括医用物资在内的各类抗疫物资的生产能力,不仅保障了国内疫情防控的需求,还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了物资保障。同时,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经济收入,是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则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对保障民生和提高居民收入、维持经济社会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找准着力点,把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如何有效应对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不仅考验着其自身优化升级转型发展的能力,也考验着各级地方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我省要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

  (一)纾难解困,激发活力,增强制造业发展外部动力。在推动全产业链联动复工上下功夫。一是各级政府要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实际困难,及时破解难点和堵点,着力帮扶实体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切实发挥金融“输血供氧”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三是加大就业补助力度,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提供专项补助资金给予中小微企业差异化就业补助支持。四是鼓励减免房租,切实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实处。制造业骨干企业、龙头企业应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联动复工。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增强国有企业经营活力的同时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实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与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完善制造业发展的制度环境、法律体系、政策体系,打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制造业流动通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抓住疫情催生诸多新业态新模式的机遇,提供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推动制造业全面升级。

  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上下功夫。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制造业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制造企业发展打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加大财税优惠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抵扣、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制造业开展生产制造与研发活动;建立统一透明、规范有序、责权明确的市场监管机制,改善企业运营的整体政务环境。

  (二)打通“梗阻”,畅通循环,助力制造业强筋健骨。深耕国内市场,扩大有效需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商复市,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多消费拉动力。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改善市场发展预期,提振制造业发展信心。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更大释放。在加快传统消费扩容升级的基础上,以更加优质的产品、更加丰富的业态、更加便利的服务,引领和创造更多消费需求。

  开拓国际市场,稳外贸稳物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开放通道,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千方百计稳外贸,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鼓励制造企业创新国际营销模式,利用跨境电商等扩大国际市场规模。提升我省国际货运能力,加强冀欧班列运力调配,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和服务网络,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强化引资补链,完善全产业链。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产业链越完善,越不容易受外部影响。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变革的大背景下,我省制造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与京津产业协同发展,构建更完整、更安全的产业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强化引资补链,尽快实现产业链的自主性和可控性。

  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服务效率。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服务平台和通道,提高制造业融资效率和空间。加快建立金融与制造业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努力形成金融和制造业的良性循环,引导资本流向那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优质制造企业。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制造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三)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把技术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平台,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协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京津冀整体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把塑造核心能力作为努力方向,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组织、模式、业态创新为配套的组合式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引导企业持续加大创新和研发投入,并在创意、设计、研发、推广等“软实力”方面持续优化,不断推动制造业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企业做强新制造、发展新服务、创造新供给。

  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智能设备制造和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大数据与物联网、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等专项行动方案,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企业,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提升产品质量塑造魅力品牌。引导和激励企业强化质量意识,践行好质量主体责任,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质量提升和改进活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流程,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高度关注企业品牌的塑造,鼓励企业根据自身的战略定位,结合企业资源和能力特点,努力培育和打造企业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树立特色化、专业化的品牌形象。开展品牌建设和品牌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制造业品牌竞争力。(武义青 冷宣荣,转河北日报)


- End -


 推荐阅读 

· 聚焦复工复产——民建秦皇岛市委赴多家会员企业走访调研

· 助力“双胜利” 履职显担当——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冀全国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 住冀全国政协委员去年提交的88件提案全部办结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周淑英:传统文化也能为经济“造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