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咱们村】又大波古宅院袭来,看当年土豪如何生活

2014-06-27 点蓝字加我呗 豫记

豫北鹤壁,姫家山乡有一个叫施家沟的村,这个以施为名的村庄却没有一位姓施的人,这是为什么捏?这处村落,房子多依山而建,就地取材,至今仍保留着近千栋清末民初的古建筑。本期#咱们村#,带你走进地主的豪宅,看看那时的土豪生活。


看厌了城市统一而僵硬的钢筋水泥森林,不妨来施家沟休息一下眼睛。施家沟村的古民居几乎都依山而建,建造时就地取材,全部由厚重的山石筑成,房屋外表粗糙古朴,与自然融为一体,看起来十分坚固,屹立了几百年都不倒。



据村中的石碑记载,施家沟村始建于明朝万历39年(公元1611年),因一群善男信女们齐聚于此而成。施家沟人多李姓和张姓,唯独没有施姓。很可能的一个原因是,明万历年间中原爆发了一场大的自然灾害,很多村庄饿殍遍地,以致绝种,一场人口大迁徙由此上演,从山西洪洞前来的移民占据了原来的村庄,但名字未做更改。


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民居里,最有名的要属李家大宅院。


它由数十栋紧密相连的石头房子,设计讲究,属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筑,分为一、二、三重进院,最高处是堂楼。门楼上有瞭望塔,穿越门楼,是一座高门大院,上书“福禄寿”三个大字,门口的2个旗杆座有一米多高,合抱不住,据说这里以前住的是状元,所以才有资格立旗杆。


顺着山坡,一路上行,从低处向山坡依次为前院、中院和后院。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外形庄重大方,石材坚固耐用,院内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砖雕构思巧妙、刀工精细。整个建筑群巍峨壮观,精雕细刻,四梁八柱、花墙砖雕、屋檐陶兽,无不显示着当时主人的威严与尊贵。



“竹苞松茂”、“登仁寿域”、“善为宝”、“养晦楼”等门楣祝愿主人松竹繁茂、家门兴盛;希望人人得尽天年,尽享太平;和为贵,善为宝;住在这里独善潜修,韬光养晦,体现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到了民国时期,这里住进了一个大财主叫李华南,他超级有钱,土地千顷,骡马成群,将房屋进行了扩建,在当时算是顶级豪宅。


最特别的是中间院落有一处地下房屋,是用石券垒砌的窑洞,有前后门可以出入。


这地下房屋由于冬暖夏凉,利于隐蔽,曾在战争年代立过很大的功劳。1947年,由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师太行,挺进豫北,进行了豫北战役,将后方战地医院设在施家沟村。



在施家沟村受到精心呵护的伤员,九成以上都重返了战场,为最终赢得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在河南解放中举足轻重的皮定均将军,曾经表扬过施家沟后方医院作出的贡献。


而那些因医治无效而牺牲的战士,就被埋在了村西北的四亩地堰里。村民说最多时埋有上百名牺牲的战士,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烈士家属通过各种途径找来并迁走遗骸。现在,还有7位烈士长眠在这里。


在村西公路旁,还有施家沟烈士碑。碑文记载了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壮烈牺牲的12位本村烈士的生平事迹。2009年,村“两委”组织群众在烈士碑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六角形烈士亭。


但是李家大院的现状却不乐观,灰砖小瓦残留,屋顶部分坍塌,窗棂零落,院内环境也十分凌乱,堆积玉米、枯草等。古朴端庄的地主大宅院,历经几百年的物换星移,留下的是一副千疮百孔的模样。



除了古民居,施家沟村里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比如“泪水井”。它是口活水井,深达40米。据村民讲,施家沟原来位于村东几里远的山坡上,为了吃水方便才西迁至此。


相传明朝时期,一位县官下基层视察时口渴难耐,恰好看到施家沟村,就去百姓家里讨水喝。热情的村民刚端上来水,县官就发现碗中水色红黄,还有小虫、干草叶等杂物,强忍着喝一口,苦涩难咽。这位父母官觉得有情况,跟村民谈谈心,得知村里饮水困难,下决心为村民找水喝。


略懂风水堪舆的县官指点村民在村西头凿石挖井,那时候还没有挖掘机,村民们徒手挖了十三丈深时都不见水,很是沮丧,县官也怀疑了自己的判断,挖掘工作就这么停止了。县官家闺女看看百姓的期盼和失望,又看看父亲的为难,爬到井边时不觉地掉下眼泪,泪水掉进了井里,清冽的泉水居然往上涌,百姓们顿时欢呼声一片。这井因此被称为“泪水井”。



“泪水井”再往西,有一处千年古庙,叫做“华林洞”,这又是一个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每逢大年三十晚上,都有人把蜡烛送到庙门外,庙主则准备好斋饭、烘好炉火,让送蜡人食用或取暖,可是每次都只见蜡不见人。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鹅毛大雪从早上就开始下起来,等到傍晚时分,地上积雪已有半腿深,再加上寒风凛冽,庙王就以为送蜡人不会来了,关门歇息去了。第二天庙主推开庙门,惊奇地发现鲜红的蜡烛裹着蜡纸被放在台阶上,但是地上的积雪却没有脚印,才知道这蜡烛是神送来的。庙王于是双膝跪地,叩拜神仙。善男信女们听说之后,蜂拥而至。后来,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村民们举行三天庙会,唱大戏助兴,这风俗流传至今。


施家沟的山头则有着一个老套的河南很多地方都有过的王莽撵刘秀的故事。相传西汉末年,刘秀战败逃跑,王莽在后面穷追不舍。刘秀跑到桑树沟时,天快黑了,恰好跑了一天饿得没力气了,就躺倒在一棵桑树下。恰巧一个桑葚落到他口中,刘秀觉得味道不错,爬起来吃了很多桑葚,体力也恢复了很多。等王莽兵又追来的时候,刘秀接着跑。王莽兵追到一个坡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就让士兵扎营休息。这个时候,刘秀登上山顶,料定王莽已停追,便躺在一块大石头上睡着了。



天亮后,王莽命士兵嘴衔着草爬行至山顶,刘秀被惊醒,发现王莽已经到眼皮地下了,心想着这下完了。此时,只听一声“吼”叫,从沟里蹿出来来一头大花牛,衔起刘秀便向南飞奔而去。刘秀就这么戏剧化的脱身了。后来,那个山坡就成了“王莽坡”,山头就成了“刘秀垴”,而刘秀曾睡过的那块大石头,后人每次从此经过时,都会学着刘秀躺在上边歇息,时间久了,这块大石头被磨得光溜溜的。


现在的施家沟村,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外面打工,也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空心村,这些历史悠久的古民居,未来会由谁来守护?


(内容编辑:蒋瑞东 郑慧琳 图片来源:网络、新浪微博@无花果1188)


想了解更多,请点击页面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

豫记

为全球河南人提供精神干粮,新鲜、实用、暖心、专业。

1、点标题下面的“豫记”可关注,然后点击右上角小人查看历史消息,可阅读更多精品内容。

2、喜欢这篇文章,请向好友推荐,点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豫记已开通栏目,咱们村、锦衣玉食,豫记眼中的家乡。更多内容和栏目将陆续上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