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yjhltxdjm Intro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国内首个乡土社交平台 豫记导读:在当下的环境下,返回家乡是需要勇气的。2010年,王宁刚回到家乡登封,面对的就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不解。王宁就写了两句诗勉励自己:沃土归朴嵩山下,颍水之畔耕读家。王宁和妻子小冯希望在家乡的嵩山脚下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在颍水河畔能复兴耕读传家的传统。 郜璐莉 王宁 | 文图 登封背靠太室山,西靠少室山,多丘陵山地。2009年王宁回到了家乡登封在山脚下开始实践自然农法,种下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根达菜等各种蔬菜和玉米、小麦等主粮杂粮等,他给自己的农场取名:归朴农园。 这个名字来自老子的《道德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位于中岳嵩山南麓的登封保留下来了不少的历史文化古迹,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中岳庙是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道观,嵩阳书院则是北宋鸿儒程颢、程颐兄弟讲学之所,是宋明理学的发源地之一,绵延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使登封成为“佛道儒”三教荟萃之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的一个缩影。源远流长的中原历史文化在王宁的血液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闲时常做诗以抒胸臆,词句中多有中原地名与典故。 但在十多年前,他总是想一而再地离开这个地方。 就像追逐时尚的人们,都以为在往前走,往前走,但某一天突然发现,他们在复古。生命也一样,多年过后回过头来,发现居然画了一个圆。 2012年8月初的安徽省阜阳市南塘村返乡青年工作坊上,每个人都在画自己生命的河流,大多都是向前或者向上的流向,唯独王宁画了一个圈,将近十年的时光里,他走出登封,又回到登封。 出于对农业的向往,2000年高考时,18岁的王宁考上了陕西省杨凌区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业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那样就可以去沙漠,就不用见人了。同个专业的同学里他结识了后来致力于做乡村发展和公平贸易工作的黄志友与郝冠辉,由于对环境的共同关注,他们一起在学校做环保,先后考察了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甘肃腾格里沙漠,青海柴达木盆地沙漠,青藏铁路建设沿线环境保护,陕西渭河等,并参与了西安大学生绿色营的环保活动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义务环保协会的创建…… 2005年大学毕业后,王宁又考取了新疆农业大学的研究生,来到乌鲁木齐,这回离家更远了。当时他真心希望留在西北,建设边疆。但他遇到了一个对他的生命有着深刻影响的事件,也改变了他的方向。 2006年11月王宁开始做实验,2007年3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王宁被查出患了轻微脂肪肝,照理这也不是很严重,但到了6月,王宁越来越觉得难受,睡觉时被子盖在身上都觉得肝区疼。后来疼得实在受不了,去医院检查,结果令医生大为吃惊:重度脂肪肝!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有生命危险。只是短短半年时间,脂肪肝不会发展得这样迅速,究竟是怎么回事? 脂肪肝的形成有几种因素,如饮食问题、妇女妊娠等,前面的原因都排除了,只剩下最后一种:中毒!原来,王宁研究生所学专业是草业科学,经常要试验各种有毒的化学试剂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这些化学试剂都有一定的生理毒性,而实验室的通风换气条件都不好。医生建议他立即停止做实验,吃药保护肝脏。 王宁开始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了9个月,有三个月没有再做实验,花了一万多块钱,到2008年3月,病情基本控制。还好当时妻子冯润霞一直陪在身边。小冯是王宁的高中同学,和王宁一起去了乌鲁木齐并在那儿领了维汉双语的结婚证。回到学校后,他就申请从原来的实验室调到不接触有毒化学试剂的实验室。 这时,王宁开始对所谓的科学研究感觉厌恶,他“深刻反思当前这种严重依赖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化学农业,严重依赖抗生素、合成饲料的畜牧业以及靠各种添加剂支撑起来的现代食品业。我们竟然用有毒有害的物质来生产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这种生产方式对生产者无益,对消费者无益,对整个生态环境无益。”他希望找到另外一种对整个人类、对自己、对环境都更好的途径。 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宁的身体仍没有完全康复,大学时代的好友黄志友那时已经在探索社区支持农业的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工作,他跟王宁说,你赶快来农场吃好东西。王宁就和妻子小冯一起申请了健康农业实习生项目,在农场待了十个月。 在这期间,他还去北京同仁堂看了一位80多岁的老中医,老中医也不给他开药,说药都对肝脏有损害,你这身体最好食疗。在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农药化肥超标的状况下,王宁幸好来到了小毛驴农场,这个实践探索如何以健康的生态农业方式生产食物的地方。 在那里,他边劳动,边学习生态农业、社区支持农业、乡村建设、城乡互助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边吃“好东西”,没多久,病就不知不觉好了。身体好了却一直牵挂家乡父母的身体,慢慢的对故乡的种种情感从心底也浮了上来,“当我们感受现代城市文明的愉悦与冲击之时,我们忘记不了自己在田野上度过的五彩缤纷的童年,忘记不了那些美丽的田园山水,忘记不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的勤劳与朴实,因为我们深深地爱恋着自己成长的地方”。 2009年4月21日,他和妻子离开北京。在外面绕了一大圈,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嵩山脚下。 在当下的环境下返回家乡是需要勇气的,2010年,刚回到家乡登封的他,面对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不解。王宁就写了两句诗勉励自己:沃土归朴嵩山下,颍水之畔耕读家。 王宁和妻子小冯希望在家乡的嵩山脚下过一种简朴的生活,在颍水河畔能复兴耕读传家的传统。 最初的归朴农园选在石道乡老庄沟村,这是一块不错的地方,半山坡上一块相对独立的平地,有清洁的水源,周围一片高大的洋槐树林,既调节了小气候,又挡住了其他村民受农药化肥污染的地。立夏时节,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清香扑鼻,还可以把它焯水晒干蒸包子。郑州的消费者来参观,农场蒸了好多槐花包子招待大家。 王宁陆续请来自己的亲威和老庄沟村的几位农民帮忙种菜,都是妇女:陈群、高志阳的妈妈景巧、高黑妮、景姐、雪霞姐。冬去春来,王宁大部分时间住在山上,带着几位大姐一起平整土地,规划种植,水、电、路重新维修。高志阳在那儿盖了三间简易砖房,顶上铺的是石棉瓦,到了夏天闷热异常,冬天也四下透风。 初春,归朴农园种下了油麦菜、上海菜、香菜和根达菜,黄瓜、茄子、辣椒和西红柿也已经育苗,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王宁觉得心里特别快乐。谁知突然下了一场小冰雹,地里满是斑斑点点的白,王宁时时担心菜苗被冻坏,今年是闰四月,而这个冬天持续时间本就很长,那里早晨农场的温度接近零度,他不禁在心中祝愿上天保佑农场。因为环境、土壤等条件好,农场的菜并没有什么病虫害,瓜果类长得也很漂亮。 种菜的这段时间,王宁读《道德经》也读得越来越有感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己虽然从大学读到研究生,前前后后学农业学了七八年,最后才发现,一直都是在书本上和实验室里谈农业,从来没有真真正正地在农田里体验四季的轮回和植物的生活。他要让自己补上这一课,也喜欢带孩子去田野和自然,希望现在的孩子们都有机会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王宁说,“如果我需要一块地的话,首先应该是我自己家乡的地,如果我需要建设乡村的话,首先应该是我的父老乡亲们生活的乡村,我不幻想我能在短期内给家乡带来什么项目,我也不期望我能振臂一呼改变家乡的面貌,我想任何工作不花上十几年的功夫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我已经十几年没有在家乡好好生活了,家乡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因为我把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城市上了,现在我希望我能将自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我自己的家乡,投入到生我养我的那块土地上。” 作者简介:王宁,河南登封人,归朴农园负责人,小编打探到他QQ:927980710 (内容编辑:夏晓远 )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