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在大宋最牛逼的巷子里 老开封人粗鄙么 | 豫记

2014-11-07 翠翠 豫记

豫记导读:1000年前,堪称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汴梁尤以“七街八巷七十二胡同”最为出名,如今从宋朝可考的延续下来的街巷有御街、双龙巷、南教经胡同、北教经胡同、土街等。这其中,双龙巷为百巷之首。这条原名“鸡儿巷”的屌丝巷子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这两个皇帝而变得皇气十足。


翠翠 | 文图


在开封呆久了,最初对它的失望和厌弃渐渐被时间冲淡,这座北方破落的小城就像一个沉默的老人,用缓慢、悠闲的方式一步步地同化你。



从古旧的火车上走下来的那一刻,我们就是失望的。残败的街区、脏乱的道路,加上一年四季挟裹着黄沙的360度立体旋绕风。每天早上,头发蓬乱的妇女、大叔们穿着前晚的睡衣牵着狗从巷子里哼着小曲走出,一路走到早餐摊,要上一碗豆沫,两个肉包子,呼噜呼噜地喝上一大碗。


你觉得,他们怎么就可以这样出门?



实际上,这座城市1982年就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38处,市级26处,县级136处。追溯到1000多年的宋朝,那时世界上再没有比这座都城更繁华的城市了。



你开始怀疑,这种“粗鄙”是不是皇城根下的百姓一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在开封生活久了,你便慢慢体会到,开封人骨子里的有份气定神闲、荣辱不惊,他们把生活当成一种享受,家庭的和谐、邻里的亲密胜过外在的物质与繁华。


1000多年前,皇城根下的开封还叫汴梁,太平日久,人物阜繁,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那种繁华,让南渡后的孟元老一遍一遍地追忆。“举目则青楼画阁,棱户珠帘,雕车竞争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


那时堪称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汴梁尤以“七街八巷七十二胡同”最为出名,如今从宋朝可考的延续下来的街巷有御街、双龙巷、南教经胡同、北教经胡同、土街等。



这其中,双龙巷为百巷之首。这条原名“鸡儿巷”的屌丝巷子因为赵匡胤和赵光义这两个皇帝而变得皇气十足。你问我为什么?那就要上溯到唐朝末年,民间传闻唐末有个叫陈抟的读书人,隐居华山最后得道成仙。有一天,陈抟下山云游,碰到一个逃难的汉子肩上挑的两个箩筐,筐内各坐了一个小孩儿。陈抟大喜道:“我道天下无真主,一挑担着两盘龙!天下自此定矣。”


这个汉子叫赵弘殷,战乱年代生活困苦的他带着老婆、孩子从洛阳逃难到开封,最终在鸡儿巷的一个破庙里安家。


这个只有五六米宽,白墙灰瓦的巷子就是宋氏兄弟幼年玩耍、成长以及后来发迹的始发点。从这里出发,赵匡胤历经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到最后建立北宋王朝,这等荣光已不是“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李大锤所能比。


此后,赵匡胤的弟弟也当了皇帝,因此,后来赵太后特意在鸡儿巷的巷首和巷尾设了两条龙,来镇守赵家的龙脉。也因为这两个皇帝,屌丝的“鸡儿巷”更名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天下第一巷”——双龙巷。



从此,这块风水宝地人才辈出。


北宋的画家张择端、文学家苏轼、柳永、孟元老到明代名臣的于谦、史可法,学者陈昌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到了近代,交通发达,闹中取静的双龙巷是开封城内名气响当当的高档住宅区,学界、政界、商界名流汇集于此。


如今的双龙巷35号是孔子第75代孙——孔祥榕的故居,63号是杜孟模故居,68号是罗章龙故居,双龙巷的辅巷双井街18号是陈慰儒故居。孔祥榕时任民国全国经济委员会水利委员会委员长,任期内黄河从未决口。杜孟模曾担任开封师专副校长,罗章龙于1934年至1938年在河南大学任经济系主任,陈慰儒曾先后在河南大学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系任教。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由于黄河时不时地发脾气,开封形成了“城摞城”奇特景观。双龙巷的龙头相传是清代所塑,且只剩巷首一条龙头,另一条龙不见踪影。漫步在这条不足600米长的巷子里,白墙灰瓦和红色砖墙间或出现,很多名流的故居因年久失修,呈颓败之态,灰瓦中长出了一尺多高的野草,只有珍贵木材所做的大门,以及门楣上残留的雕花依稀可证它当时的气派。曾经的高档住宅区现居民多为平头百姓,旧事的风流,已变成了茶余饭后的传说,这里又发生着寻常百姓家的故事。



安静的午后,老人和狗坐在阳光下打盹。傍晚时分,有一对老夫妇会在门口烧起地锅,一根根劈柴发出的光映红了他们的脸。


但是由于开封发展的需要,这条巷子要拆迁重建,原住民恐也要搬走。这一溜的“拆”字,是不是印证着老开封最后的日子?


(内容编辑:谷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