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都是郑州人,中不中? | 豫记

2015-04-27 高敬 豫记
导读

上周新郑市政府主办的黄帝国际文化论坛,前来论道的学者人数为历届之最,堪称“升级版黄帝论坛”,除了主会场演讲,还安排了一场学术味十足、名家荟萃的“会长访谈”,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学会会长畅谈中国的历史文化。笔者有幸饱餐了一顿学术盛宴,过了一周,虽然没有完全消化,但对我所生活的城市郑州却有了全新认识:我们站立的地方,是天地之中,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曾有过壮观的都城和伟大的人物。

豫记出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


豫记 高敬 | 文


最近一周,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我从哪里来?


我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脚下郑州的这片土地中。


作为一个大学学数学的低材生,之所以会思考这个重大的哲学以及史学问题,要从一周前说起。4月20日上午,新郑拜祖大典前一天,大家都在黄帝国际文化论坛主会场听名家演讲,我和某报社的美女记者去听了一场高大上的学术讨论会,17位来自学会、高校的学者,从各个时代学术思想的传承探讨中华文明的绵延与发展,请注意是“各个时代”!


听会之前,我看着美女记者,说:


“无论漫长还是短暂,无论明白还是糊涂,你愿意和我一起走进这神圣的学术讨论会吗,从始至终,硬扛到底?”


“我去——”她说。


于是乎我们就登记了——主办方在参会名录上登记了我们的名字。



新郑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之会长访谈


会议持续了三个多小时,17个学者轮番演讲,有人讲黄帝,有人讲夏商周,有人讲唐宋,还有人讲具茨山岩画……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思想大碰撞,但紧锣密鼓的学术演讲输入到我的脑子里就变成了大轰炸。


中场休息十分钟,我见美女记者走出去,很敬业地追着学者采访。我也走出去,拿起一串红提吃了,因此这场学术会议给我留下了甜美的回忆。


下半场,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先生讲古都郑州历史: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有很多国宝(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众多姓氏发源于此,还有,郑州诞生了“中国”……


我掐指一算,按他的说法,从姓氏以及文化传承上讲,我成了“从郑州来的”!不仅是我,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不生在郑州,不长在郑州,但她是郑州人。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阎铁成


2004年11月,中国古都学会认定郑州与西安、开封、洛阳、北京、南京、杭州、安阳并列为中国八大古都。郑州商城的考古发现以及商初毫都的认定,将中国大古都的历史上溯到3600年前。


这是郑州一份迟来的荣耀。比起另外七个古都,郑州商城建都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可谓是古都中的古都。1994年郑州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商城被评为“20世纪河南十项重大考古发现”和“中国20世纪一百项考古大发现”。


所谓“大古都”要求这个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是政治经济中心,发挥过重大作用,且与现代城市有所关联,郑州无疑符合条件。如果不纠结于“大”字,按阎铁成的说法,历史上曾有五个王朝在这里建都:第一个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建都新郑;第二个是夏王朝,建都阳城即今天登封告成镇;第三个是商王朝,第四个是春秋时郑国,第五个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后两个都建都新郑。


中国20世纪考古大发现中,郑州占了四项,除了上面说的商代遗址发掘,还有新郑东周郑韩故城遗址发掘,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发掘以及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目前郑州已发现各类文物古迹100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任大援


司马迁《史记》中记载,黄帝有25子,得其姓者14人。这14个姓又发展出500多个姓氏,中国90%的姓氏都能和黄帝找到渊源,发源于郑州新郑的便有300多个。你的姓氏是否来源于郑州呢?不管你是不是,反正我是。


郑州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流经数千年岁月,人才辈出,列子生于郑州圃田,与老子和庄子并为道家先祖;郑国子产理政二十载,连孔夫子都是他的粉丝,被后人推为“春秋第一人”;韩国贵族韩非子,乃法家之大成者,其理论影响了中国政治两千多年;唐代从郑州接连走出光耀千古的是诗人杜甫、白居易、李商隐……


郑州乃至整个河南,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是“中”,这个“中”写起来简单,读起来上口,殊不知,郑州古代史便是“中”的历史。


郑州有一片“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少林寺常住院、少林寺塔林、嵩阳书院、汉三阙、中岳庙……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的中心,天地之中心,就是郑州登封。


为什么这里会成为“天地之中”?生活在郑州的古人,结束四处迁徙,定居下来后,通过观察天地和世间万物来探索时空问题。距今六千多年的大河村遗址表明,那时人们已经对天文进行观测,出土的陶片记载着观测天象记录。后来,人们发现树影随太阳的变化而变化,立杆为标确定时间、方位,形成了古老宇宙观。


郑州人以自己所在地区为基本的依托,确立前后左右方位,把自己所在的地方命名为“中”。随着中原文化的发展,特别到了仰韶社会末期以及龙山社会初期,也就是大家认定的黄帝时期,中原文明以蓬勃之势开始向周边散发,最终夏王朝建立。之后,人们把郑州地区称为中国。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


世界上很多文明一点不比中原地区差,后来却消失了,不知所踪;中华文明在郑州地区酝酿、萌芽至发扬光大,至今不绝。中华文明赖以生存的时空郑州,处天地之中,维系八方,南来北往、东进西出都会形成碰撞和交汇,有利于融合产生新的文化。印度高僧禅宗初祖达摩曾在此广集信徒,首传禅宗;著名道士寇谦之曾在此修行数十年,创立北天师道,进而发展了道教;中国儒学也以此为中心设立书院,一时间鸿儒云集,百家争鸣,成为全国重要的学问中心。


“天地之中”的时空概念,也使古人养成了开放与包容的德行。我们爱讲“中”,“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左不右,大道为中。


放眼郑州、河南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当我们坚守中道时,往往步入盛世;一旦走向极左或极右,则人祸行横,天摇地动。


郑州历史留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启示,说不完道不尽,犹如一道迷人的风景,每年三月,新郑举办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吸引诸多学者到此,感悟这片土地的厚重与博大,沧桑与哀愁……


本期编辑:张涵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来稿及合作:

电话:18530888506

邮箱:yujimedia@163.com

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