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豫记最缺的俩人是谁?你来吧!

2015-06-02 杨桐 豫记
导读

底线决不售卖,活得好点也不意外,未来一年,我尽可能不过多干预团队野蛮成长,最关键需要两个人,一个统筹内容生产的总编辑,一个提供持续活力的总经理,我们有很大的短板,未必不能解决。

豫记出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

杨桐 | 文


每天,早醒的小七菇凉会叫我起床,抱她站在一面贴满家庭照片的墙上,指认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后,她会指着一个鼻子长笔的小象说,豫记加油,粑粑加油。我乐见小七和豫记的成长,一如我乐见自己的成长。


我的女儿出生于2013年7月,所以有了小七的小名。小七被抱出产房时,只有5斤7两重,眼角一滴泪珠彻底融化了我,我发现自己心变软了,这对一个从业13年的调查记者并非好事。



我和小七


她的成长让我惶惶不安,能给她提供一个什么样的生长空间和家庭环境,到了必须面对的时候。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端产品快速地进行着迭代,整个传媒行业都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显得晕头转向,以屌丝自称的记者们,更是张口转型,闭口项目。


“去他妈的理想,老子赚钱去了”,成为那个冬天圈内广为流行的话语。


2014年春暖花开时节,几位老乡从北京来到郑州,鼓动我试水豫记的新媒体转型,彼时,我连怎么在朋友圈转发文章都没学会,他们却让我牵头豫记的微信公众号运营。


在此之前,豫记在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开通了经过认证的官方微博,介入过一系列公共话题的讨论。



专访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


所谓豫记,最初是指创建于2010年的一个QQ群。和蓝衣、蓝鲸、东八区等记者群不同,豫记是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河南籍媒体人组成的线上互助平台,因每年两会期间群访河南籍代表、委员,组织公益性的豫记沙龙等举动,在传媒圈和河南本土颇具影响。


身为传统媒体从业者的豫记们,不可能仅仅作为旁观者来应对全行业的快速坠落,决定联合发起一个新媒体项目,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进行转型实验。项目定位和众筹方案很快在QQ群中经过了论证,将一头小象变形为豫记的LOGO。


之所以选择这个吉祥物,是因为我们的家乡古时候有成群的大象出没,河南简称为豫,寓意一个人牵一头象。而小象鼻尖的那支笔,其实代表了一群人——河南籍媒体人。


这年5月21日,我执笔起草了题为《三百豫记试水新媒体》的长微博,宣告豫记欲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乡土社交平台。


这条被阅读62万次的微博,标题竟然出错了。当时豫记除了一个300多人的QQ群,还有一个100多人的微信群。6月初开通微信公众号时,我又将简介改成了国内400名河南籍媒体人发起。



在博鳌亚洲论坛与前老板刘长乐邂逅


我是一个没有数学概念和商业头脑的人,常常纠结于“除了写稿还会干什么”,由我来操盘这个以四百人名义发起的项目,是多么的不靠谱。


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为了不给自己留后路,我决定辞去凤凰周刊的工作,靠前期六名发起人众筹来的一点资金挑战一下自己。刘万永同志有句名言:理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豫记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咨询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新媒体产品研发中心,这所高校提供了办公场地和基础设备。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分别派出三名传媒系学生,组成了最初的豫记内容编辑团队,一种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新媒体项目正式启动。


试水之初,我们给这个项目想了两句貌似装逼的口号——“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国内首个乡土社交平台”。将受众群体锁定在河南人群体上,希望能在一个碎片化的阅读时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


事实证明,原创的乡土人文内容虽没有时政猛料和网络段子带给人的刺激感强烈,但受众的粘合度非常之高,铁杆粉丝越来越多,无论阅读、转评还是转化率,都在呈上升趋势,这种全新的内容方向,或能为传媒院校或专注新媒体研究的学者提供些许参考。



和杨锦麟交流


《企业观察家》杂志以《两个记者群的新媒体转型》为题,报道了豫记的转型实验,这是豫记第一次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


此后的发展还算风生水起:豫记因成为在郑召开的中国企业家亚布力夏季峰会特别支持单位,受邀报道开封“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炮轰张三丰太极拳申遗闹剧,代理少林寺媒体总监招聘等一系列事件引起外界的浓厚兴趣。


这段期间,我受邀去河南的各个高校讲课,去各种各样的论坛、沙龙和演播室装模作样的做嘉宾,宣讲豫记的转型与成长。不少人当面夸耀,豫记是河南最有影响的自媒体,作为嘉宾的徐达内在首届中原新媒体发展峰会上向豫记颁发了“最具价值自媒体”证书,我们曾一度有些飘飘然。


一场饭局让我彻底清醒了过来,某晚,我邀请一群关心豫记成长的圈内人士给豫记新媒体提意见。开聊之前,我提出一个规则,只接受关于不足的批评,不谈豫记的成绩和成果,大家都很踊跃,开炮火力很猛,以至于整个晚上我都面红心跳,惭愧不已。


事后,我整理出了朋友们饭局上提出的种种不足,并在豫记推送了《请向我开炮 豫记成长九宗罪》,呼吁粉丝们向豫记提意见,我们收到了两百多封炮轰豫记的邮件,火力最猛的一篇,当属微信公号“仟言万语”发起人霍仟童靴的《豫记的真实困境在哪里?》



豫记回家


本人和仟言万语渊源颇深,我和十八大党代表刘万永童靴此前就有往来,他来郑州时还专门跟我交流过,他和霍仟发起的仟言万语,一度是我学习的榜样。


刘代表向我提出了传统媒体人转型做新媒体必须面对的终极追问:豫记新媒体靠什么盈利,如何走下去?霍仟随后一记漂亮而犀利的补刀,配合得真默契啊。


随后,我们对这三百多份邮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校正,又受虐上瘾地举办了一场豫记拍砖大会,把炮轰从线上吸引到了线下,所谓模式在这些善意的提醒和质疑中逐渐清晰了起来。


再后来,豫记主办了“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原文化复兴”高峰论坛,并在今年三月底出征博鳌,因成为“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国内唯一出席的新媒体机构,受到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


五一期间,我们组织了一场非常好玩的豫记古村游,并在之后发起了“发现故乡之美 打捞中原记忆”深度人文体验行动,得到了本土的大象融媒体集团、东方今报和企业观察家杂志的积极响应。


《南方人物周刊》为杨锦麟老师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豫记被作为坚持原创的自媒体被邀请参加。



豫记是一群好玩的人做一件好玩的事


这一年来,豫记基本以除双休日之外坚持着每天三条原创内容的推送,向豫记供稿的除了本土的数十位人文爱好者,也包括马云龙、梁鸿、潘采夫在内的知名作家,但更多的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河南人,乡愁和文化认同感使豫记渐渐成了有情怀的河南人聚集的平台。


这些天见了很多人,谈了很多事儿,豫记马上一周年,得给所有关心我们的亲朋一个交代。基本上有点眉目,开放部分股权做A轮,前期的文本很不成熟,好在意向者没一个人冲着短期盈利能力来。


底线决不售卖,活得好点也不意外,未来一年,我尽可能不过多干预团队野蛮成长,最关键需要两个人,一个统筹内容生产的总编辑,一个提供持续活力的总经理,我们有很大的短板,未必不能解决。


本文系杨桐受刘万永之邀,为微信公众号“仟言万语”撰写。


编辑:艾扬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来稿及合作:

电话:13137715575

邮箱:yujimedia@163.com

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