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端午节为啥非要赛龙舟 | 豫记

2015-06-19 汪振军 豫记
导读
明天就是端午节啦。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如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饮雄黄酒等,其中最热闹的恐怕要数赛龙舟了。那赛龙舟是如何兴起的呢?
豫记出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

汪振军 | 文


端午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中秋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端午节既有一般传统节日的共同的特点,比如有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纪念对象、特定的仪式、社交、生活习俗和娱乐活动,同时端午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表现形式,如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佩香囊、饮雄黄酒等。




端午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许多节日都是根据自然时令的变化而定的。因为季节、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不同的时令就有了不同的节日。从端午节的名称看,端午节为五月初五,它是一个时间概念。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从一到五就叫端午。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它是根据阴阳二气的变化,端阳者,阳气之端点也。这就是说它是阳气最盛的,阴气即将回升的时候,这个转折点就是夏至,所以有研究称端午起源于夏至。


端午又称中天节,因为午在八卦上为离为火,太阳的威力走到午的方位达到登峰造极,因此,此节的每个时间层次都是午,即午月午日午时,日在中天,阳气达到极点。根据中国阴阳变化的学说,如果月、日均为阳性,同性相斥,象征冲突与不和谐,这就需要用另外一种力量达到阴阳平衡与阴阳和谐。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和春节都是不吉之日,人们正是通过自己的力量,逢凶化吉,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这个意义上说,端午是崇拜阴性之物以达到阴阳平衡,赛龙舟与水有关,水为阴性即是明证。同时,人们通过祭祀、驱鬼、辟邪、祛恶、清洁身体、祓除秽气使凶日变成佳节,这体现了中国人的生存智慧。




端午体现了人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中国传统节日实际上代表人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追求、道德追求。从中国的节日来看,向来就有缅怀先贤的传统,通过对于先贤的纪念延续自己的文化传统,树立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作为节日所纪念的人物大都有善行善德。端午祭祀的人物主要的有屈原、曹娥、午子胥,白娘子、钟馗、蚕神、农神等。屈原、午子胥是直臣,精忠报国;曹娥是孝女、白娘子救许仙,也救百姓:钟馗是辟邪之神,既可打鬼,又可驱邪;蚕神和农神是百姓的衣食父母。


从端午祭拜的人物看,目前影响最大的还是屈原。据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所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证,端午起源于中国古代吴越之地,远比纪念屈原早得多。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却深入人心。屈原全心爱国,遭奸臣陷害,但他宁折不弯,依然追求自己的理念。《离骚》中一串串闪光的诗句,今天人们读来依然砰然心动。


端午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人在节日里的许多活动都表达了对于风调雨顺、生命健康、社会和谐的强烈愿望。《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端午节采棕叶、包棕子体现了人们对植物的崇拜。学者何星亮认为,粽子与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和冬至节的馄饨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均为内肉外皮,象征阳内阴外、阴阳和合包裹之象,它表达古代中国人祈求端午之后,阴阳调和,风调雨顺的愿望。




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除了缅怀屈原,还体现了人们对龙图腾的崇拜。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中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祭祀之日便是端午,在水域中竞划刻着龙饰的舟船是‘龙祭 ’的重要内容。”“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断发文身的风尚。”


端午节里既有关爱生命的主题,也有尚美的愿望。比如,插艾蒿表面上看是祈福消灾,实有夏至之时驱除蚊虫毒疫之功效。喝雄黄酒、菖蒲酒具有强身健体之作用,民间谚语就有“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走”。赛龙舟作为体育比赛,佩五彩丝、五色缕、五色缯为的是辟邪驱瘟、保佑安康、延年益寿。五彩、五色中都有五,五象征五方、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阴阳才能平衡,身体才能健康。从审美的角度看,五彩丝、五色缕、五色缯,色彩缤纷,具有装饰点缀作用,它又是美的象征,深为广大百姓喜爱。




端午节还有回娘家的习俗。许多地方将端午称为“女儿节”,媳妇回娘家时,要带酒和肉,感谢父母的养育的之恩,同时,娘家也要回赠给女儿女婿一些礼物,希望女儿家人丁兴旺,生活美满幸福。


端午在自然的节气上虽然曾被视为“恶日”,但中国人却有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邪恶,从而化凶为吉,化恶为善,化丑为美。过去端午佩饰中的健人、豆娘、艾虎、画额、长命缕都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美的事物。


作者简介
汪振军,豫记顾问,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编辑:艾扬 图片来源:网络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来稿及合作:

电话:13137715575

邮箱:yujimedia@163.com

长按图片会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