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尝过这三种小吃,你不可能真正了解安阳 | 豫记

王九云 豫记 2020-09-15


油条、豆沫、粉浆饭,是安阳最具有历史渊源的三种传统名吃,也是安阳人十分喜爱的家常饭,为什么安阳人如此钟爱它们?它们要怎么吃,才充满趣味?


王九云 | 文

粉浆饭:是一种什么样的酸?


粉浆饭犹如安阳人的方言俚语,纯正,厚道,耐嚼,味道独特。来到安阳没喝粉浆饭,犹如到西安没吃泡馍,到上海没吃阳春面,到北京没吃烤鸭,白去了。


浆饭的做法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麻烦也不麻烦,只要你用对了原料,掌握了技巧,你就会做出香醇爽口,酸甜适宜的正宗粉浆饭。



粉浆饭以绿豆粉浆为主要原料,配以优质小米、大豆、花生仁等,中火慢熬,分三步走 :锅中水开后撇去水中的浮沫,放入大油、小米,没有大油花生油也行,熬制十几分钟,再放入泡好的大豆,花生仁,红萝卜丝儿,白菜头,再熬制二十分钟,成奶状,最后在出锅时放入精盐,葱姜蒜沫爆香,撒上香菜即成。


你看,那乳白晶莹的粉浆饭里,透着小米和大豆的金黄,花生和萝卜的绛红,翠绿的香菜点缀在锅面,光看着,闻闻,还没喝着,已满口生津了。



如果你是位怕酸的食客,初喝粉浆饭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喝第一口时,你要记住,这不同于一般的七宝粥八宝粥甜腻腻、黏糊糊,你要能挺得住酸,但这种酸又不同于醋酸那样尖刻,又不同于馊饭那样难闻,它是那种像老酸奶一样厚重,但又区别与老酸奶的爽口,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独特的酸。


或许你品到嘴里会说,这是啥呀,味道怪怪的,酸不拉几的,但你千万不要放下饭碗,你使劲儿忍住,喝第二口,会感觉到酸中透着爽歪歪的酸香。你磕几粒嘎嘣脆的黄豆,嚼几粒面旦旦的花生仁,再品一撮滚得没有筋骨的白菜心,爽心、浸肺、入脾的馨香使你食欲大开,此时的你,会感到已经欲罢不能了。



如今在安阳的大小食摊和粥棚,都有卖粉浆饭的,我每次走到跟前儿,口水会不自觉的丰润起来,腿也挪不动了,坐下来吧,忍不住一碗一碗往肚里灌。


但在外边吃总感到不过瘾,一日,邻居嫂子给我送了一盆粉浆饭,我想起老山羊给小白兔送白菜的故事,小白兔不要白菜,只要白菜籽,我何尝不学学小白兔呢?我向嫂子淘来做粉浆饭的妙招,每缝听到楼下卖粉浆的喊:“粉浆——绿豆粉浆——”,我便拿了盆,跑下楼去。要是过几天卖粉浆的不来,还怪想的。



我本来是不喝粉浆饭的。原因是小时候母亲剩的饭馊了,舍不得倒掉,就续到锅里,母亲说做的粉浆饭。难喝死了,不喝就得挨饿,我硬是咬着牙喝了,后来肚子咕噜咕噜响,拉了半天肚子。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再也不要母亲做“粉浆饭”。直到九十年代初,和几位同事一块去吃自助餐,别人都把粉浆饭喝疯了,我愣是不喝。同事小冯给我端来一碗,说你尝尝,你尝尝!碍于面子,闭着气抿了一小口,也许有心里准备,感觉不像小时候母亲做的“粉浆饭”,能喝,便试着喝完了。小冯像做了功臣,高兴地说,再来一碗。不怕诸君笑话,那次我一连喝了三碗(碗不大)。




粉浆饭的起源,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据传,有一年,古都安阳大旱,百姓无水可吃,安阳城大西门有家做绿豆粉皮的粉房,店里有一口小水井,井深水浅,仅够粉房店的日用。人们没水吃,就把粉房店做罢粉皮要倒掉的废粉浆提回家,放上小米野菜,熬制成粉浆饭充饥渴。


灾荒年过后,人们很怀念粉浆饭那酸溜溜的味道,便配上花生、大豆、大油等,精心熬制,逐渐形成了传统名吃粉浆饭。



粉浆饭不仅百姓爱喝,就连老佛爷慈禧太后也喜欢喝粉浆饭。


相传,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外逃,返京途中,到达安阳,因天已晚,又饥又渴,就未和当地官府见面,急着寻找饭庄吃饭。可是大饭庄都已关门,只有鼓楼南大街有个小店在营业。


差人问卖的什么饭?店掌柜说:“粉浆饭大豆儿、锅盔、烧饼夹肉儿。”慈禧连听都没听说过,饥渴之下,连喝两碗,又吃了烧饼夹肉,饭后大加赞赏。


豆沫:安阳人对伯夷和叔齐的纪念


豆沫是安阳的一种特色小吃,其起源,据传与商代的伯夷和叔齐有关。《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伯夷与叔齐饿死首阳山后,殷都人感其气节,纷纷祭奠,把小米放入石臼中舂成粉齑,做成羹,放入青菜和捣碎的黄豆沫儿,呼之为“豆沫”。



豆沫做法,配料以小米为主,黄豆、花生米、海带丝,豆腐丁、粉条、菠菜,以及芝麻盐、五香粉等为辅,把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半晌,加入焙香的花椒、八角,磨成小米浆;豆腐切片油炸,切成油豆腐条;盐酥花生米加焙香的白芝麻捣碎,花生米、黄豆洗净泡足,锅里加水或者高汤,将配料依次下入锅中炖煮,最后倒入小米浆,顺时针搅拌,煮2分钟,撒上芝麻花生碎和菠菜叶,即可起锅。


做成的豆沫,呈半透明的乳黄色,佐以赤橙黄绿,甚是养眼。醇厚的小米香,伴着豆香、芝麻香、花生香、和菠菜的清香合为一体,浓郁扑鼻,口感细腻嫩滑,回味绵长。



豆沫因好喝、经济、实惠,在安阳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觅到。如今,做豆沫很简单,市面上半成品豆沫很多,有散装,有袋装,做时根据口味稍加佐料而成。也许豆沫不如酥肉琉璃那么棱角分明,也许如狗肉上不了大桌面,但它的营养价值却是老祖宗反复实践反复论证的,自有一套营养学在里边,它在家常便饭中,深受大众喜爱。


“一脚把人踢躺下,踩着脑袋灌碗豆汁,起来之后骂街的是外地人,如果擦擦嘴问有焦圈吗?这人,绝对是北京人。”郭德纲的相声里有这么几句话。那么,如果你听到:“一碗豆沫,两根油条!”的,甭问,绝对是安阳人。


油条:为啥安阳人叫“麻荡”?


“粉浆饭,大豆儿,烧饼麻荡(油条)一遛儿。”这句家乡俚语,凡是安阳人都会说。粉浆饭与豆沫,都与油条是绝配,喝上一口酸溜溜的粉浆饭,或者香喷喷的豆沫,咬一口外焦里嫩的油条,那滋味,别提多得劲了。

“麻荡就蒜,酥肉也不换。”这是安阳人嘴边的话。



油条配料简单,通常人们说的炸油条“三两碱,二两矾,大大抓上一把盐”,这是十斤面的配料。


做法是,先将矾、碱、盐按比例兑好,碾碎放入盆内,加入温水搅拌溶化,成乳状液,并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响声,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雪花状,反复搓揉,使其成为光滑柔软有筋力的面团,用温布盖好,醒半小时,再揣捣一次,再叠面,如此3至4次,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达到柔顺。


面醒好后,案板上抹油,取面团搓成长条,用小面杖擀薄,再用刀剁成小块,将两块摞在一起,用竹筷顺长从中间压实、压紧,双手轻捏两头,旋转后拉成长条,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边炸边翻动,使坯条丰满膨胀,呈金黄色即可出锅。



油条的起源也有个传说。相传,南宋初年,金兵大举南侵,到处烧杀抢掠。河南省朱仙镇街头,有个卖油饼的安阳汉子,携妻背儿随着逃难的百姓,被金兵紧紧追杀。


危急之际,岳飞元帅率兵及时赶到,杀退金兵,难民幸免一劫。后来,油饼汉为避战乱,携带家眷几经转徒,又回到老家,重操卖油饼的旧业,但心中念念不忘救命恩人岳元帅。



岳飞遇难后,油饼汉悲愤至极,恨不得将秦桧千刀万剐。为了发泄胸中之恨,便将面团搓成形如秦桧和王氏的面人,先剁秦桧颈,后剖王氏腹,然后将其拧在一起,投入油锅,并大喊:“快来看啊,油炸桧,油炸桧!”围观群众心有灵犀,拍手称快,争相购食。


因 “油炸桧”既解恨,又香脆可口,故油饼汉的生意十分兴旺,许多人也纷纷向他讨教,传播也越来越远。及到后来,由于油炸桧是两个条形,久而久之,被唤作油条,也叫 “麻荡”。



最后说句粉浆饭与豆沫有关的俗语


常听安阳人说:“粉浆饭搅豆沫”。


这句话外地人听起来不觉得有啥稀罕,不就是把粉浆饭和豆沫这两种类似粥的饭,合并同类项,搅到一起再喝?非耶!这是打比方。 


如今的年轻人,有知识,有学问,加上二十多年前国家就普及普通话,他们在交谈时,安阳话里时不时就会蹦出几个普通话的音符,使得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得掉渣的安阳话,不那么纯正,犹如粉浆饭里加了豆沫,变了味。



也有的出生在五六十年代的老人,前后舌音分不清,二声扬不上去,普通话里总免不了夹杂着乡音,使普通话听起来怪怪的,旁人听了也会说:“粉浆饭搅豆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王九云,安阳人,教师,文学爱好者,喜欢乡土文学,文章散见于多家报刊,散文《萤火微光亮童年》曾获得2015《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推荐阅读

一篇文章读懂安阳老城

河南人的顶级待客之道:杀小鸡、烙油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