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十年代河南人收麦,都在这九个环节中丨豫记

2016-06-01 张振营 豫记



张振营丨文


当一辆大型收割机轰轰隆隆从成熟的麦田里走过时,成行的麦子被机器吃进去,吐出的分别是麦秸和麦粒。一块地的麦子,十几分钟就收完了。


对一个村来说,一个麦天也就是两三天时间,这在过去是想也不敢想的。

 

收麦,对农民来说是一件喜事,辛苦一季了,盼的就是有个好收成。可农民又怕过麦天,都说过个麦天会让人脱一层皮,这是说麦天人们太辛劳。




五六十年代怎么收麦?听说过,没经历过,七八十年代怎么收麦?那时我还是农民的儿子,亲历过,知道收麦的苦和累,也数得清全过程,现在我罗列出来,让老农或是曾经的小农民们看看对不对。

 

►备工具

 

麦子黄稍的时候,布谷鸟就来了,在布谷鸟声声“布谷、布谷”的叫声中,人们就开始了收麦的准备。先是赶小麦会,买回自己需要的物件。


会上卖的都是麦天要用的东西,比如桑杈、木掀、扫帚、略筢、镰刀等等。

 

在我老家郏县,农历四月初十的李口镇张店古庙会,是离小麦收割时间最近的会,又称小麦会。




这一天,附近村里每户的当家人就要到会上转一转,回来的时候肩扛或者手提都会多多少少拿回一些新农具来。


家里的农具坏了修,但总有修不了的,于是常会增添新的。这个村子是汉留候张良的故里,庙会是因子房庙而兴的,究竟有多少年了,谁也说不清。

 

►造场

 

“五月不造场,麦子土里扬”。准备做碾麦用场地的地方,种的是油菜籽,比麦子先成熟,收菜籽的时候,是相对空闲的时间,人们可以用这个时间来造场。


套上一头牛,拉着石磙,石磙后边再拉着一个耢子,不慌不忙,慢慢悠悠地转圈碾压,碾一会儿,泼点儿水,再碾压,直到把场地碾得瓷明为止。

 


庄稼人收拾完孩子们打坷垃仗留下的碎砖头瓦片和土坷垃,然后用耙将场院横一遍竖一遍地划开,晒干,碾碎,再洒上水,让场地滋润得黏而不湿,撒上一层麦糠后,才开始套牛拉着石磙碾场。


麦场上“吱呦吱呦”的石磙声,是乡村里最动听的歌谣。在歌谣中潮湿松软的场地变得坚硬起来。

 

割麦

 

当红腱子牛牵着石磙在场上迈步时,插在墙缝里的镰刀也等待着除去身上的锈迹,在和磨刀石产生的刀光火花中它们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就是新买的镰刀也要经过在磨刀石上开刃才会成为真正的镰刀。




黄昏后,你会听到从一个个院子里传出的霍霍磨刀声。农民的手指在刀刃上轻轻打磨,拭摸磨得快不快,锋利的镰刀在月光下闪着耀眼的光亮,也映照了农民的脸上的喜悦表情。

 

割麦子是要起早贪黑的,一来是因为焦麦炸豆,早一天收割就少一分损失;二来是因为早上和晚上都相对要凉爽些。大家天不亮时都在劳动,天亮时都割了一程地了,也该站起来直直腰、歇一会儿了。


你看见的我是灰头土脸,我看见的你也是一脸灰尘。我说,你的白牙哪里去了?他就赶紧摸,牙上是一层厚厚的尘土,于是就相视而笑。割麦时,口对着镰刀的地方大口地喘气,牙齿就成了受害者。


 


有月光的晚上也是一定要割麦的,月光虽然很亮,可毕竟不如白天,看什么都是朦胧的,谁也看不清谁,在静静的夜色里,只能听到一地嚓嚓的割麦声。

 

拉麦

 

割了一天的麦子,到天黑前无论如何是要拉到场子里的。这就苦了家里的男劳力,要来回奔波拉麦子。


装麦子的车是架子车,装麦子时车棚就显得不够长了,农民们就在车前车后各装一个插肘,起到挡麦子的作用,这样装起来的麦子在车上就成了长的梯形。


拉麦车时,因车子装得很高,车子就有了头重脚轻的感觉。

 


拉麦车最怕下过雨留下来的干车辙,也很怕下坡路上的拐弯路,保持不了平衡,瞬间就会把车拉翻。


车翻了,少不了掉下一地的麦头儿,如果跟车的是自己的老婆,也少不了要嘟嘟囔囔,这时候的拉车人又饥又喝,正窝了一肚子的火,脾气稍好点的,弄不好会骂上几句,坏脾气的说不定会拉住就打。

 

堆垛

 

拉到场子里的麦子,不论天多晚了、人多累了,也要垛起来,因为怕变天,怕收到场里的麦子再被雨淋了。




堆垛可是割麦子这苦累活儿里边的苦累活儿,先割麦后拉麦劳动了一天本来累得腰酸背痛,实在不想动了,可还得强打精神把割了一天的麦子说啥也得堆垛起来。

 

这时的麦子麦穗重、麦杆水分大,用桑杈挑起来格外沉重。越垛得高越挑着重,咬咬牙最后还是垛好了。这时候,回家路上,走着路打着瞌睡,到家倒床上便睡着了。

 

摊场和碾场

 

碾麦子时要先晒干。这就要把垛起来的麦子用桑杈挑起来一杈一杈地摊到场子里,一杈少说也有十来多斤,干一会儿就会胳膊酸痛。


晒得差不多了,就要套上牲口拉着石磙碾了。碾一会儿,还要挑起来翻一翻,这叫翻场,可以让麦秸碾得更碎,裹进去的麦粒更少。




碾了之后,就要起场了,先用桑杈把长的秸杆挑走,再用略筢把短的分出来,剩下的就是麦糠和麦粒了。然后堆在一起等待有风的时候把麦粒扬出来。


这个环节用的工具主要有石磙、耢爬、木掀、桑杈、搂耙、推耙、扬杈等。

 

扬场

 

扬场是技术活儿,但还要靠老天相助,没有风是不行了。为了等风,扬场的人是要睡到场子里的,什么时候来风,就什么时候起来开始干。


一个人借着风向用木掀把谷糠高高扬起,轻的是糠,随风飘落的比较远,重的是麦粒,就落在了身边。




还有一个人,站在扬场人的下风处,拿一把竹扫帚,他扬一掀,这个人要扫两下,这叫打略,他的任务是把落在麦粒上的比较重的麦秸和没有出壳的秕麦略出来。

 

晒麦和归仓

 

打出来的麦子,要在场子里晒干。晒麦期间,大人还要忙着种秋,于是大人把麦子粒往场里一摊,剩下的活儿就留给半大的儿女们了。


小孩儿们要顶着烈日过一会儿赤脚趟一趟麦,趟了之后还不能在树荫下打瞌睡,要看着鸡们和鸟们不来分享劳动果实。




下午四点多,大人们就来灌麦了,太晚了不行,晒干了的麦粒会返潮。往往是家里的男人从地上捏起几粒麦子往嘴里一扔,“嘎嘣”一声就行了。


一会儿功夫,撑起了一个个瘪着的布口袋,然后装车进家。

 

馏麦上垛

 

麦子全部打完了,还要把麦秸再馏一遍,做到颗粒归仓。馏麦的程序和摊场、碾场、起场、杨场的程序完全一样,但这次要比第一次轻松许多。


馏麦的另一个作用,是把麦秸碾压得更柔软,让牲口吃起来更可口。然后把麦秸上垛,做一年的牲口饲料。


这时候,麦收才算真正地结束了。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张振营,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河南经济日报记者,现供职于平顶山市政协。


推荐阅读:

杨家将后代隐居在郏县神秘的藏兵洞?

河南麦田里的狂欢凭什么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