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莽撵刘秀”传说成省级非遗遭各地拼抢,其实大家都错了 | 豫记

2016-06-12 高翰 豫记



高翰 | 文


稍微留心的人就会发现,几乎在河南的每个地方,都存在这么一个“王莽撵刘秀”的地方,而且故事情节“惊人地相似”。

王莽撵刘秀传说遍地开花


比如王莽是刘邦斩的那条白蛇化身;刘秀被王莽军队追得人困马乏,遇到大柳树裂口子让刘秀躲进去休息;某某村的公鸡叫的前后不一;刘秀军队人干马渴时,老马用蹄子刨出泉水以及刘秀扳倒井寻水;吃了桑椹果错封椿树为王;遇见女性送麦仁饭……

 

这个故事不仅在河南各地开花,它还广泛分布在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安徽、陕西、山东、上海、安徽、青海等地,甚至可以说有汉族的地方就有”王莽赶刘秀“的传说。

 

由王莽撵刘秀故事而诞生的民俗活动——宝丰县马街书会,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故事被孟津县、南阳县、灵宝市、项城市列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8年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街书会


不仅在空间上流传广泛,这个故事在时间上也源远流长。


从东汉年间该传说诞生到现在的2000多年间,穿越历史的维度,被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一代又一代人通过传奇性的叙事加工,大量运用巧合、对比的创作手法,造就了一个集皇权与神权于一身的神人刘秀。


在非正史的演绎中,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反映了民众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反过来,这种文艺性的活动,对老百姓也起到了道德教化的作用。

王莽撵刘秀传说,都有哪些版本?


梳理各个版本的传说,我们可以发现,故事是围绕刘秀为核心展开的。


刘秀是故事男一号,每次快go die时,都能神奇般地逢凶化吉。王莽是故事男二号,大反派,逼民造反的昏庸皇帝,三番五次追杀正义的男一号。


各个版本的传说,有很多相似却又不太一样的地方。


比如喝水。南阳的版本里是刘秀扳倒井泄出水解渴;河北,山西,湖北襄阳地区是刘秀的战马用前蹄刨地儿涌出的清泉。




比如吃东西。新野的版本里是遇到美丽的村妇,用一碗麦仁饭拯救了快要饿死的刘秀;河北讲的是刘秀吃了酸甜的桑葚却错封旁边的椿树为王以及手下冯异向村里人乞讨豆粥;南阳的版本是稀软的柿子。


比如避难,项城的版本里说他逃到父亲当年做县令的南顿,小鬼们连夜修成一座城池来保护刘秀;驻马店的版本则是一位老爷爷让他躲在土里面,假装牵马犁地躲过官兵的搜查。



南顿故城


各个版本虽细节有出入,但大抵分为遇难呈祥、天保地佑、历史遗迹、感恩相报这四种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刘秀一路打怪升级,如有神助,否则说刘秀本身就是神人转世。


出生时天有异象这种老梗就不说了,他还懂动物的语言,长大了夏天蚊子都不咬他,蛤蟆为了怕打扰他睡觉都变成了哑巴;他飞身跳崖,却能奇迹般毫发无伤;他能用枣刺使蝼蛄死而复生;他能让平静的河水瞬间沸腾翻滚起来等种种奇迹。




但这种奇迹在各个地方都能被套用,内容趋同。马齿苋等野菜,老鹰、寒号鸟、乌鸦等飞禽,椿树、柿树、柳树等植物,有沟、河、岗等地貌各地都有,换个地点就是一版新的传说。


你看,关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林县县志里有8篇,平舆县有10则,扶沟县有4篇,新乡县有1篇,泌阳县有18篇,汝南县有7篇……


“椿树被刘秀封王”的故事被河北50多个县写进县志。“马刨泉”的传说,在河北的易县、清苑、丰润、获鹿县,山西的长治市、晋城市、尧都、寿阳、长治县、浮山县、阳城县以及河北藁城和湖北襄阳地区广泛分布。


那么,历史上王莽撵刘秀了吗?到底撵到哪去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秀什么样?
先弄清历史上真实的刘秀,对探究“王莽撵刘秀”迷之发生地有很大裨益。

刘秀是西汉皇族后裔,然而在西汉的依次递减的恩荫制下,他已经无官可做。


原本他的父亲还算一个小县令,但可怜见的,九岁时父亲去世,成为孤儿的刘秀和兄妹只得回祖籍湖北枣阳,一直到到22岁游学长安(今西安)之前,刘秀一直在枣阳做农民。



 

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汉室后裔的刘秀还躲在新野卖谷子。新朝后年,29岁的刘秀和哥哥刘縯在湖北枣阳举兵后到南阳一带活动,由于兵少将寡,遭到王莽军队的追击。


后来刘秀与哥哥刘縯加入绿林军后情况才有好转,势力逐渐壮大,在昆阳(今河南叶县)以少胜多摧毁王莽主力并在不久后迎娶了叶县白富美——阴丽华。



阴丽华


然而男一号的成功之路可没这么顺利,刘秀上河北召集农民军时又被一个叫王昌的算卦的追击。


这个王昌又称王郎,最开始以相面为生,趁政权变幻自称是汉成帝之子刘子舆,也在河北张罗了一众军队成立了地方政权。刘秀跑到他的地盘上征兵,也怪不得王昌要起兵追杀他。


这次的追杀,使得刘秀的军队狼狈不已,从真定(今河北正定)北往蓟地,后又慌忙逃离蓟城。在南逃途中,他们不敢进入城邑,只能风餐露宿,一路上被王郎军围追堵截,险象环生。



 

但历史没有让这位男主轻易的go die,在当地起义军和地主武装力量的帮助下,剧情又一次大反转,刘秀打败王郎并在河北柏乡县称帝。


梳理皇帝刘秀的发迹史:成长、起兵于湖北枣阳;大战王莽军队于河南昆阳(今叶县),定都于河南洛阳,葬于河南孟津;战王昌、称帝于河北。


所以较其他省份,河南、湖北、河北三地的“王莽赶刘秀”传说最为丰富,而且风物遗迹处处存在,所以说这三个地方关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也较为可信。




此外,刘秀28岁起兵时,王莽已经是67的老叟了,而且据史料来看,王莽从没有领兵打过仗,只能是王莽派去军队镇压刘秀起义。


“王郎”赶刘秀,则是有史可查。 所以现在广为流传的“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很大程度上是在“王郎撵刘秀”的基础上加工的。


之所以不选王郎,一来因为王莽名气比较大,二来当时的民众反对王莽的改革,对他的怨气更大。

为何“王莽撵刘秀”传说流传这么广?


从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到1912年清朝结束的2000多年间,中国422位皇帝中,像刘秀有这么大名气,且相关故事遍地开花的,也就只乾隆一人可匹敌。


但乾隆这种富二代风花雪月、寻欢作乐的故事,听起来可没刘秀的故事那么过瘾。


刘秀“被追杀——逃脱——再被追杀——再脱围……”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从枣阳的农民一路升任国家CEO,迎娶白富美阴丽华的故事,剧情分分钟反转,具备了优秀剧本的所有因素。



汉光武帝——刘秀


这大抵是老百姓乐于传唱的第一个原因。


从古至今,关于帝王将相的八卦,一直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啊!史实本身就这么戏剧性,说书人后期再一加工,一众人等搬着小马扎、带着瓜子就来听了。


第二,刘秀这种无官可做的屌丝一路披荆斩棘,江山和美人同时拥有的励志故事,让向来讲究成王败寇,崇拜英雄的中国民众们,尤其是男性们热血沸腾,意淫一把屌丝的自己如果生对了时代,就能和刘秀一样呼风唤雨,坐拥江山。


就像当年辍学的孩子以比尔盖茨为榜样,觉得自己不上学可以改变世界,却不知道盖茨的妈妈利用自己的人脉帮他度过公司的前期阶段一样。刘秀的故事也没这么简单,他可是刘邦的九世孙,即使父亲去世他还有县长叔叔刘良照顾,也在太学受过很好的高等教育。



他这种地主阶层只不过假装是“屌丝”,借屌丝的力量来为己谋利。可天真的屌丝们以为真的是和自己一伙的,呵呵。


第三,刘秀这种名人资源,岂能不争?


留有刘秀风物遗迹的这些个地方,摆出各种证据将名人拉到自己的圈子,根本争的是旅游资源。刘秀的老家湖北枣阳白水寺,打刘秀牌,年接待游客 20 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 300 多万元。



湖北枣阳白水寺


无怪乎,黄河小浪底旅游区的“王莽寨”、“光武洞”、“刘秀峰”,河南泌阳县的名胜“泌桥飞雪”,岈山风景区的“桃花洞”,山西省陵川县的“王莽岭”,汝州的著名景点“怪坡”、“刘秀泉”、“刘秀沟”,以及浙江武义县的“刘秀垄”等各式风景区让人应接不暇。


第四,这和两汉之际流行的谶纬学说分不开。


刘秀上台后,肯定要为自己的正统统治找依据。这种事儿他也不是第一次做,当年起兵时就模仿陈胜、吴广鱼肚子藏书,以符瑞图谶(占验书),上书“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为自己起兵找借口。




定都洛阳后,刘秀对于谶纬的迷信就更深了。


他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屡次遇难都能顺利脱险,什么椿树啊,老马啊,老牛啊都来助攻,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于此对立的是,愚蠢的王莽和王郎,有N多次弄死刘秀的机会都没有成功。老子这么多次都没有over,说明这天下注定是我的。


各地关于“神人”刘秀高度重合的故事,如一个故事流水线上产的。这其中反映了底层民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及皇权神圣不可侵犯等正统儒家价值观之外,似乎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让我们大胆猜测下,会不会是刘秀本人创作或是手下官员写好之后让刘秀修改而成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按二维码打赏作者


推荐阅读

南阳人为何对刘秀念念不忘

一千九百年,刘秀墓为啥一直没人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