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0后搞出的河南年味:美食即是正义 | 豫记

2017-02-08 财大文传学子 豫记

这个寒假,一场以“年的‘味道’”为主题的视频征集行动在河南各地进行,豫记联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发起了此次活动。大学生们的假期没有结束,作品却已纷纷回传到豫记邮箱,我们会陆续在平台推出。在大学生的镜头中,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色香味”俱全的春节。

财大文传学子 | 视频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元日灶火

作者:王絮蒙,2016级新闻传播学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73ov5si0&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严格来说,我是山东泰安人。从小随父母迁居洛阳,骨子里其实对洛阳有更多的亲近。

 

每年春节,我也会随父母一同回到泰安老家;这个视频里所有的食物,都浸润着浓浓的泰安style。

 

但是,山东和河南是邻居,包包子、下水饺、炸丸子、蒸手工馒头,这些山东的过年食材和河南并无差异。另外,老家还会准备一道特色主食——糯米饼,外层酥脆、内里软糯,摆盘时将糯米饼一分为二,与馒头包子放在一起。

 

当然,年夜饭前不能忘了给祖宗的上贡,贡品一般是整鸡、整鱼、方肉以及一些水果点心的组合。

 

年夜饭时,一道道鲜香可口的菜肴摆满了圆木桌,什么炸藕盒、水煮花生、卤猪舌、凉拌木耳黄瓜、水晶肘子、炸鸡块、炸鲤鱼、自制腊肠、汆丸子……冷菜热菜应有尽有,最后倒上点小酒,全家人一起说着新年寄语,品尝着眼前美食,我们对老家的惦念和情感,都融入到了这一碗人间烟火中。

 

这就是我老家山东的年的味道,好啦,开吃啦! END 



寻找年味之“岁末的齿痕”

作者:张怡飒,2015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373kb1f9o&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的家乡鲁山,我们县的孙义村,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也正因为有了织女,鲁山的丝绸被称为“仙女丝”。

 

当然,鲁山最有名的,还得属中原大佛。逢年过节,总有很多香客想要上山拜拜;作为本地人,我一度是很不屑的,在我看来,“团圆”才是对过年最好的诠释。

 

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有一搭没一搭地喷空,即使是寻常琐碎,也会让人发笑。同样的面皮,同样的馅儿,心灵手巧的表姐,能包出不同的花样。

 

我们家吃饺子,要配着酸汤。姑父在厨房忙碌着,想着法子开发几道新菜。可是啊,对于游子而言,家常味儿是最可贵的。

 

一个短短的视频,并不能说尽鲁山人的年味,之所以着重拍摄饺子,是因为它象征着团圆。当然,别人家的年夜饭可能会有揽锅菜,或者别的。但是,不论吃什么,只要有家人的陪伴,就是极好的。

 

圈圈齿痕圈不住时光的流逝,圈不住峥嵘的往昔,却圈住了溢出的笑容,圈住了新年的幸福。犹如繁茂的大树,圈圈年轮无语,岁岁平安有声。 END 



“ 

蒸花糕,品年味儿 

作者:闫滢礼,2016级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73mprbgd&width=500&height=375&auto=0


蒸花糕,是豫北人过年期间的必备项目,也是一个自古就传承下来的年俗。我家在林州,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

 

“花糕”的“糕”字,与“高”同音,搭配那几颗红枣,寓意着生活节节高升、红红火火。可是,在我看来,蒸花糕倒是与红旗渠精神的内核略略相似:无论生活如何,人总得揣着一颗积极的心。日子,过了也就好了。

 

一般腊月底,人们就开始蒸过年的花糕了。拍摄蒸花糕的视频,就是我家过年的真实状况,蒸花糕的老太太是我奶奶。

 

开蒸花糕那天,院子里早早就架好了半人多高的火炉和蒸屉,将做好的花糕层层放入。等蒸屉里慢慢冒起白烟时,花糕就蒸得熟透了。

 

刚出锅的花糕在端出前得先拿一块方布把花糕和蒸屉一并盖上,端起一屉盖一屉,防止滚烫的水蒸气伤到人手。

 

然后人就一趟趟将蒸好的花糕连着蒸屉一起端进屋里,再将花糕逐个拣出,从底往上一层一层按次序平铺摆放进竹编筐里,晾凉储存。

 

可能很多人听不懂视频里的对话,那是因为,我们林州话属于晋语,跟广义上的河南话不是一个系统。 END 


推荐阅读:

90后搞出的河南年味:声色才是王道 

让年味更浓的三种礼品,最想送给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