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豫记要给河南一个交代!

2017-03-29 豫记 豫记


豫记跟赵德润老师合影

豫记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今天上午,一场轰动河南新闻界和文化界的活动在河南新闻大厦14楼举行,“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开坛首讲啦!河南省新闻界、文化界知名学者及商界精英、本土新媒体创业者百余人出席了活动。为了此次活动圆满举行,“豫记”小伙伴在很多天前就开始做准备了。

 

我们为每位朋友都准备了伴手礼

 


会场终于布置好啦

静等各界朋友的光临


豫记一位小伙伴的作品,为会场增添春意

 

昨日,对于豫记小伙伴而言,除了布置活动现场,还有让更人期盼的事情,等待一位大咖的光临。

 

在大家的翘首等待中,终于迎来了赵德润社长。赵社长是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轩辕书院院长、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社长。赵社长曾在河南工作十八年,曾经担任过新华社河南分社社长,他将河南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此次专程赶到现场参加“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开坛仪式。

 

赵德润社长专程赶到现场参加开坛仪式

 

 

豫记小伙伴的爱好实在广泛

木工、烹饪、插花……

豫记新媒体创始人、总编辑杨桐为赵德润社长介绍我们的木工工作台

 

 

赵德润社长为豫记题词:

“豫记,中国新闻之希望。”

顿感压力山大

努力!


米黄色的照片长廊

记录着豫记一路走来的每一步

 

上午九点,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随着各界名士的光临,新闻大厦十四楼蓬荜生辉。现场琴音袅袅,大家有序落座,活动正式开始。


清早七点

大家在会场做最后一遍活动彩排

 

豫记总编辑杨桐接受网易直播的采访

想必内心很激动吧

 

朋友陆续到场签到

连翘(黄色小花花)也在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好朋友

 

傅明老师为会场带来袅袅琴音

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嘉宾落座

小声地说

画面中的两位老师可都是河南文化界的大咖呦

 

现场,赵德润老师开坛致辞视频播放后,主持人用随和亲切的话语将我们带入本次活动最隆重的环节:揭牌仪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咨询研究所所长史璞教授和豫记新媒体总编辑杨桐

为轩辕书院秘书处揭牌

 

豫记新媒体战略投资顾问李长峰先生、

豫记新媒体总经理寇全军先生

为“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河南办事处”揭牌


这块牌子厉害了

一块儿牌子承载着五个机构哦


倪方六老师与杨桐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中国新原创创始人倪方六先生、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前院长李建伟教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岳益教授、同时为与豫记有深入的合作的各个机构联合揭牌。

 

这些机构分别是: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中国新原创河南中心、郑州大学文化产业中心产学研基地、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产学研基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产学研基地。


现场特别环节

《人民日报》记者张永恒先生代表老子故里鹿邑

向豫记赠送一件黑陶老子像

鼓掌~

 

此处有掌声~

他就是为我们提供活动伴手礼的好朋友

河南省非遗传承人、开封朱仙镇年画博物馆馆长任鹤林先生

伴手礼如下图

↓↓↓

这些美腻的盒子里放的都是朱仙镇年画哦~


接着,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首期主讲嘉宾是著名民俗专家、河南省民间美术学会会长倪宝诚先生。他被称为“中原民间文化守望者”,今天为我们带来《五十年河南民间艺术保护与研究之路》的主题演讲。


有范儿的倪老师

 

精神隽永的倪老,话语轻松幽默,引得在座嘉宾笑声连连,然而,他的人生故事,大半生为保护民间艺术所做的一切努力又引得人频频落泪。最后,还秀了一把和老伴62年的恩爱,真是羡煞旁人。


倪老的老伴

她的眼里也只有他~

一把狗粮撒满全场

大家吃的超感动!

 

活动最后,豫记新媒体总编辑杨桐主持,NewMedia联盟创始人袁国宝和蓝媒汇创始人韩辉、IT老友记余德、猛犸新闻CEO夏继锋这些网络大咖,围绕“网红经济”、互联网下半场、内容创业展开精彩对话。针对互联网模式、自媒体痛点等等“吐槽”和“解惑”,期间掌声不断。


由左至右:

猛犸新闻CEO夏继锋、蓝媒汇创始人韩辉、

豫记新媒体总编辑杨桐、IT老友记余德、

NewMedia联盟创始人袁国宝


活动后续交流

 

大咖论道的环节过后,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开坛暨豫记新媒体乔迁揭牌仪式圆满结束,尽管时过中午,一上午的活动已收获满满干货,但在场嘉宾意犹未尽,纷纷开始在现场互动交流,并在微信群继续畅聊。

 

附豫记新媒体总编辑杨桐先生演讲全文(上下滑动查看全文):

新闻大厦十四楼 中原文化新地标

 

尊敬的倪宝诚老师、任鹤林老师、史璞老师、李建伟老师、岳益老师、汪振军老师、各位贵宾、还有专程从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徐州等地赶来的豫记亲人们:

 

大家好!

 

此时此刻,全球华人共祭轩辕黄帝的前一天,我站在轩辕书院中原文化大讲堂上,心情格外激动。受轩辕书院赵德润院长的委托,向各位的到来表示由衷的欢迎,并代他致以诚挚的歉意。

 

赵德润院长昨晚十点多赶到这里,说他本计划请轩辕书院名誉院长徐光春先生来要参加今天的仪式并做开坛演讲,因为徐书记临时有重要的外事活动,他也要陪同前往,很遗憾不能和大家相聚,所以委托我代他对各位表示感谢并致歉。

 

豫记能够与轩辕书院一同打造中原文化大讲堂,是我们的荣幸。更忐忑的是被推上前台代表主办方轩辕书院秘书处、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致欢迎辞。由于担心过度紧张不能言语,所以提前准备了讲稿,大家不介意的话,接下来我就念稿了。

 

大约十六年前,做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农村青年,我有幸进入刚刚启用不久的河南新闻大厦,并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这栋大厦是河南新闻的地标,当时赵德润先生担任社长的新华社河南分社,主管主办了一张叫河南商报的报纸,时任商报社长徐建勋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徐建勋先生现在是河南日报郑州分社的社长,他今天也到达了现场,仅代表个人向他致谢)

 

我在河南做记者的八年时间里,白润岱和夏继锋两位先生都做过我的部门主任,他们像兄长一样手把手教导我采访和写作,(中国产经新闻报河南记者站站长白润岱和东方今报副总编夏继锋也来了,谢谢两位大哥)在这八年中,无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呵护与包容,构成了我践行自己新闻理想的动力之源。

 

我在这八年里只挪了几百米的距离,从花园路上的河南商报到经五路上的东方今报。但我阔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开始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计量。

 

我在自己十三四岁的时候离开了故乡,那个叫滑县赵营乡西乱革的村子,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后羿的封地鉏城,现在依然能够在麦田里捡到随意散落的,四五千年前那个英雄部落使用过的陶片。

 

河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做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发源地,每一块土坷垃里都能捏出来历史和文化。但大部分身处这片土地的人们,未必能理解厚重泥土背后的真正价值。

 

很多人因为行走的脚步越来越快,与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心中的乡愁便越来越重。我在2010年之后愈发思念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庄。这个时候,因为到凤凰周刊工作的缘故,我在北京结识了一群供职于不同媒体的河南老乡,基于同样的地域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线上社交为主的网络社群。


这个社群的形成,拜互联网的社交平台所赐,技术变革带给我们便利和恩惠的同时,也在打乱着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甚至生存方式。到2014年时,急转直下的传统媒体经营形式让无数从业者陷入焦虑和恐慌,做为其中一员,我们无法置身事外。


豫记最早的字面含义是河南籍记者(媒体人),这个族群因为共同的乡愁和乡情不断放大,到2014年时已有四百余名成员。基于转型的需要,更基于内容创业热潮涌动的移动互联网上,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原文化传播平台和乡土人文载体。


我们决定以四百豫记的名义做一点河南人该做的事情。这个事情不可能由外省人来做,外国人来做。所以,才有了这个有着自己初心和使命的新媒体项目。从这时候开始,豫记的含义已经从河南记者向河南人记忆转变,我们扛起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这杆大旗,将乡土人文植入移动互联网,就是为了对故乡尽一点游子本份。


在这个过程中,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报以了足够的关注和关爱,比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史璞教授,如果没有他提供了自己的办公室和宿舍供豫记使用,我很难有辞职创业的勇气。(史璞教授今天也在会场,豫记同仁向他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们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在文化路80号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北校区,完成了自己的积累和成长。如果没有数百豫记的信任托付和在座诸君的厚爱,豫记不可能走到今天。


丁酉年惊蛰那天,我们从文化路80号回到花园路85号,从大学校园回到新闻大厦,在信念的原点之上,开启新的纪元和征程。今天,在同一层的办公空间,豫记和轩辕书院一道,联合打造中原文化大讲堂,我们希望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长期的、多元的文化道场和交流平台。


我们将和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一道,更专业、更深度地梳理挖掘中原的人文之美,用传媒人的经验和智慧生产优质原创内容。和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一道,为河南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研学体验贡献力量。和中国新原创一道,为河南的内容创业者和人文写作者提供版权服务。和三家本土高校一道,推动新媒体方向的产学研合作。


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同众多致力于中原文化弘扬的机构和团体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豫记会用自己的产品和内容说话,回应所有的关切。


由于准备仓促和经验不足,今天的活动有诸多怠慢之处,真诚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与海涵。但我相信,一群精神契合者的相聚,并不在意餐桌上有什么样的酒菜,而会在意和什么人一起吃,更在意交流的内容是否具备营养,这恰是豫记的专业——烹制可口而富有营养的精神食粮。


从今天开始,河南新闻大厦天福座14楼,将成为中原文化传播的新地标,很高兴能与诸君见证并参与这一盛事。


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我们需要一些同伙,来和豫记一道起飞

河南古代的教育有多牛?看看这些“名校”就知道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