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原民间故宫”秘闻:“扼杀熊孩子于摇篮”,后人多隐姓埋名丨豫记

2017-04-20 贾永标 豫记

商水,是豫东平原上一个临着沙河的小县,在河南106县里并不知名。其实,这里不仅是陈胜故里,还有一处修建于明清的古建筑,堪称“中原民间故宫”的叶氏庄园。叶氏庄园前后修建了百余年,鼎盛时面积超过两万平米。但是,庄园的主人并不是河南人。他为啥要在河南修建庄园,这背后有啥故事?



 

贾永标丨文、图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一个周末,约定和家人一同踏青。考虑到那些稍有名气的景点总是人流量爆棚,不仅让人无法好好欣赏美景,甚至还会破坏踏青的心情。我们便在亲朋的推荐下,来到了豫东一座不甚知名的小县城——商水县。本来只是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却没想到,这一次行程,无论是自然美景还是历史古迹,商水真可谓是给了我们一份大的惊喜。

 


叶氏庄园的发家史,是一碗香喷喷的鸡汤


没到地方之前,一直听兄长说我们要去什么“夜市庄园”,我忍不住打嘀咕:“这大白天,恁好的天气,为啥要去夜市呀?我还一点都不饿哩!”车上的人听见我发问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我这才弄明白,我们要去的是叶氏庄园而不是夜市庄园。

 

原来这叶氏庄园是一处民宅,建于康熙年间,主人叫叶绍颐,是一位富商。其实,叶绍颐并非咱们中原人,而是明末时从山西洪洞县移居此地的,落脚中原时,也只是个经营茶馆的小商贩。


叶氏庄园大厅院阁楼

 

当时沙河航运能力很强,周口是全国商品的集散地,各省份的商人往来其间。一天晚上,有一陕商路在叶绍颐店里歇息,结果第二日着急赶路,竟遗忘了一袋珠宝。

 

叶绍颐夫妇发现后,把包裹妥当安置,等待那位客人来取。谁知,这一等,一年过去了。第二年,陕商再次下榻小店,叶绍颐夫妇当即认出陕商,并将珠宝物归原主。


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

 

陕商早已忘记珠宝遗失何处,他打开袋子,发现珠宝分文未少,既吃惊有感动,和叶绍颐结为异姓兄弟,并以大量财产相赠。叶绍颐夫妇本身也是勤劳持家,日积月累,他们就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贾。

 

不得不说,这叶氏庄园的发家史放到现在,仍然是一碗香喷喷的励志鸡汤嘞。

 

有钱了,自然要盖房。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消耗白银百余万两,历时一百多年,叶氏庄园建筑群最完整时竟达到20000余平方米,并由原来的一个大院扩建至三个大院。


一号院内厢房

 

其中,由西向东现称一、二、三号院的建筑群落分别以“三进堂楼院”、“五门照”和“高门台”而得称。数量庞大的灰色砖瓦硬山式建筑,布局齐整。

 

仅仅是站在大门楼前仰望,你就可以感受到整栋建筑群的威严雄伟。庄园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原则而建的风格,加上内部飞檐斗拱、珍兽镇脊、砖木雕刻,更使它有了“中原民间故宫”的美称。

 


是什么样的精神,

才能让叶氏族人轰轰烈烈百余年


庄园建成后,叶家人常常把建筑的主楼移作同族公议、大型宴会、书画展览以及婚丧嫁娶之用,平日里也用来招待些来往的官商百姓,这充分彰显了叶氏家族的胸襟与格局。

 

叶家人能积累下巨大的家产,能将主楼拿出来公用,跟家训、家风有紧密关系。我有幸翻阅了《南阳叶氏文史集》,并从中看到了叶家人所提倡的精气神。

 

这份叶氏家训共分为“敬祖宗”、“教子孙”、“睦宗族”、“勤事业”和“崇俭朴”五条。其中铮铮言语,似一位慈善的老者在向我们进行谆谆善诱。


 

比如家训规定,叶家子孙,从小就得请师父学习。成绩好,去当公务员;成绩差考不上,没关系,至少要当一个善良的人。这种“扼杀熊孩子于摇篮”的精神还是很值得当代家长学习参考的。

 

读者朝惜寸阴,夜勤青灯求为名士,耕者早作晚息,不辞劳苦求为上农。事业不勤又怎能有所收获呢?我想对于这点,叶氏庄园的先人叶绍颐夫妇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得到贵人相助后,若非勤劳敬业,他们也不可能仅靠别人遗赠的财物发家,并做到如此之大。

 

除了勤劳,必不可少的当然还属节俭,所以我们常常讲勤俭持家。家训上也告诫后辈:“婚丧嫁娶祭祀,一定杜绝奢侈浪费,应当尊重节俭的风俗,杜绝铺张浪费,至于衣食住行,更要坚持量力循份,以免暴殄天物。”


 

比庄园被毁更令人心痛的,是人的零落


仔细在院子里转悠,其实我是有些怅然的,在我看来,叶氏庄园虽然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这片土地上仍然有着不少让人遗憾叹惋的事。

 

最能表现的叶氏庄园建筑风格的二号院、三号院在近代遭到了不可弥补的破坏。现在叶氏庄园对广大游客开放的只有一号院,而事实上,一号院的规模比起来另两院的规模是要小很多的。


东西厢房


民国初期到建国初期,叶氏庄园先后被各类学校、机关、卫生机构占用,二号院和三号院更是由于改建而遭到了破坏,目前只留下门楼和少数厢房,依稀可辨认出昔日的庄园规模。


厢房所剩无几的二号院和一号院紧挨着,

中间隔着一条悠长过道

 

直到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保护古建筑、古文化的重要性,可惜,那些被破坏的砖瓦楼阁已经与世人再无缘分了。这是第一憾事。

 

第二件憾事是叶氏家族的零落。几百年前尚且声名显赫的叶氏家族,至今却没有能够再出一个为人所知的后生。虽说家族兴衰,是不可避免的,但让人感到可惜的是,只是短短的几百年,一个当时如此庞大的家族却落到了如此地步。


厢房内的古家具

 

据当地人传言,建国初期进行批斗地主运动时,大部分叶氏后人都零落他处、隐姓埋名,更有少数为了明哲保身,主动声明与叶氏家族一刀两断,再无瓜葛联系。

 

临告别,我站在叶氏庄园的大门楼前,默默地思忱着。我们所见到的砖瓦石木,就算再坚固,也终会因天灾人祸而消亡,但唯独其上所附着的精神文明,不仅会随着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更有可能在新的机遇下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因此比起来参观这些古建筑,继承与发扬先人所流传的谆谆教诲,应要算得上一件更有意义的事了。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贾永标,在校大学生,写作爱好者。个人微信公众号:永标独酌,欢迎大家关注。

推荐阅读:

关羽是哪路神仙,为啥河南各地都拜他? 

豫记四两拨千金 神仙张三丰是如何被打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