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麦收手动模式,一粒麦子从农田到仓库要经过多少步骤? | 豫记

2017-06-05 豫记 豫记


河南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 2017年,河南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200万亩。河南产麦,河南人对面也有特殊的感情。三顿不吃面食,百爪挠心。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很多城市里长大的娃娃根本不知道面粉是怎么来的,更别提麦收是什么了。


豫记的小伙伴们整理了麦收的步骤,希望唤起诸君的记忆,也希望没有收过麦的人,了解农人的辛苦,珍惜盘中餐。


豫记 | 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造场

 

“造场”简单而言就是创造一个场地,是麦收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接下来麦收的大部分工作都要在造的这个“场”里进行。



这个场地一般会在麦田就近而造。田地土壤松软,而“造场”则是让土地瓷实起来。



先用耙子将场地的土块给筛检出来,然后用牲口拉着石磙碾平,泼水渗透土地,再撒上一层麦糠。然后,再用石磙碾,知道土地夯实,不再有一丝浮土。

 

一般而言,若是地方大,造的场会邻里几家公用;若是造的场小,则是自家用自家造。

 

►割麦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割麦先磨刀。

 


割麦时节,天气炎热。农人大多起早贪黑,趁着早起日头不毒,抓紧时间多干些。割麦真是个体力活,麦子低矮,人们收割时,便得一直弯腰。体力好的老手,都是割了一程地才会直起腰歇一歇。

 

“五黄六月争回耧。”农民不误农时,边收边种,力争全年好收成。(1985年) 张培林作品


割麦是和老天爷抢时间,过了时节雨来了,多半年的辛苦就白搭了。也有放了“麦忙假”的孩子,在麦茬地里捡麦穗。

 

►摊场

 

摊场,即在糙好的场地上铺晒庄稼。

 


摊场也是个技术活,割好的麦子用架子车拉来,要一挑一挑地取下摊开——这里要用到农具“叉”,三齿的,结实好用。


青壮年劳力负责把成捆的、不成捆的带着长长秸秆的麦子平铺到场上,厚薄均匀。麦场一般要摊成圆形,便于碾场时牲畜或机械的运作。

 

►碾场

 

如果用牲畜碾场,平原多用老牛,长辈会给牛嘴罩上竹笼,牛身套上石磙,牵着牛在麦场一圈圈打转;条件好点的农户会用上拖拉机,后边拉一石磙或铁疙瘩“嘟嘟嘟”转上半个小时,一块摊好的麦场就差不多碾成了。

 

手扶式拖拉机拖磙打场(1984年) 张培林作品


当然这其中会有“翻场”环节,为保证下层的麦子也能被碾到,当老牛或机器转到其他地方时,农人眼明手快,用叉挑起上层秸秆,把下面还带麦穗的翻上来,石磙再经过时便可碾到。

 


碾场轨迹也一直变动,后来基本是在半个圆里转椭圆,这样中间的麦子就不会被遗漏啦。

 

►扬场

 

这是谷物过滤的环节,过去没有机器,只能靠风和人。

 

 脊梁·汗水·丰收粮(1983年) 张培林作品


一个人用木锨、铁锨等工具把谷物扬起,划出一道抛物线,风就把糠啊、灰尘啊什么的吹走了,落下来的颗粒就是麦粒;还得一个人站在扬场人的下风处,用扫帚在落下的麦粒上捋两下,扫掉没有被风吹走的杂质,这样一来,扬出的麦粒才基本干净。

 


除了人的技术,关键是风。条件好的,用三轮发电的大电扇造风,人就可以不用等。条件差的,就得靠老天爷送风,一个字“等”,人需要在场上守着,不放过每一个风来的时候。

 

►堆麦秸垛

 

整完了麦粒剩下的麦秆也要妥善处理。麦秆可以当燃料,做饭使,也可给老牛当食材。所以就要堆成垛状(一般为弧形顶的圆柱体),存起来慢慢用。

 


这可是个苦差事,麦收最怕下雨,干活儿必须速度,前边儿的工序一结束这堆垛就得赶着来,不能等,再累也得扛着。有时候,为了防雨会在垛上蒙一层塑料薄膜。

 

►晒麦

 

麦子扬净了,但最少要在场上暴晒一天。晒麦的地点有很多,但凡像样点的马路都是晒麦的好地方。


 不畏酷暑,翻晒新粮(1984年) 张培林作品


太阳晴好,全家一起动手,把堆成小山一样的麦子用刮板刮、用簸箕推,在场地上把麦子尽可能摊薄,这是晒麦子。

 

头顶烈日,丰收场上打麦忙(1985年) 张培林作品


在四十来度高温下暴晒一整天的麦子,放到嘴里一咬,嘎嘣有声,就是真正干透了。咬麦子的角色往往是家里的男人来扮演。

 

►灌麦、入仓

 

麦子晒了一天,灌麦也要抓紧动作。下午四点多,大人们就来灌麦了,太晚了不行,晒干了的麦粒会返潮,收粮的不要。

 

灌麦的同时,还要用纱布包着麦药,一并放在麦囤里。毕竟老鼠不会放过新晒的麦子。


打麦场上(1981年) 张培林作品

 

一会儿功夫,撑起了一个个瘪着的布口袋,然后装车进家。家家户户的房子里都囤有一个大大的粮囤,麦子入囤,一家人一年的吃食和花销便有了保障。

  

►交公粮

 

大概从战国时期开始,农民还是“交粮”,到了汉代,粮食成了农民的主要税负。粮站的检察员会仔细检查麦子是否完全晒干,十分严格。

 

黄泛区,国家的大粮仓(1983年) 张培林作品

 

赶着架子车去交公粮(1987年) 张培林作品

 

一直到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排队交粮的场景才成了历史。

 

麦子入了囤,麦秸垛成了垛,交了公粮,整个麦收就算结束了。这七八天的时间,通常是农家人最重要的一季农事,麦收活儿急,加上超常的体力劳作,就连一日三餐都失了常,大人孩子,几乎人人累得脱了一层皮。


白居易的《观刈麦》在麦收时节是农家人辛劳的最好诠释。

(除备注外,其他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八十年代河南人收麦,都在这九个环节中

河南麦收50年变迁史:收麦曾经是场“人民战争”丨豫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