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天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该不该感谢韩国人?丨豫记

2017-06-09 一苇 初白 豫记


明天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迎接这个文化节日的到来,河南省文化馆举办了“豫见传统之美——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成果展”活动。今天上午,许多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来到开幕现场展示手艺。河南虽是文化大省,却称不上“强”,而河南的文化现状,其实也是中国的缩影。如何打好文化牌,是河南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苇 初白丨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鲜为人知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已悄默声地走过了11个年头

 

上午九时,“豫见传统之美——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成果展”在省文化馆三楼拉开帷幕。虽非周末,来自民间的传统美术仍吸引了大批市民早早到来。



顺阶梯而下,左手边高高挂起的各式香包就像山里的迎客松,伸出枝干迎接人群。正前方是由两百多只布老虎组成的虎墙,气势威严,颇有远古虎图腾崇拜的味道。

 

传承人排列整齐的展位上,有序摆放着汴京灯笼、嵩山泥人、面人、朱仙镇木版年画、方城石猴、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捶草印花布、剪纸、葫芦烙画、虎头帽虎头鞋、糖画、香包……这是我省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办的活动。



资料显示,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遗产日”;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这个日子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就在明天。

 

实际上,它也是中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很多人知道5.18国际博物馆日,却少人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更少有人知,它已走过11个年头。



截止到2016年,中国拥有50项世界级文化遗产和3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如果鼓浪屿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申遗成功,那么中国就会与意大利并列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

 

中国申遗的历史比较短,1985年,中国才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行列。这些年,国家对文化遗产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但是,如果你有耐心看完所有名录,你大概会发现一个现象,我国申遗的热情在2005年之后才极大地迸发出来。

 


从端午到泡菜、火炕,韩国每次申遗

总能撩到国人的神经

 

如果你记性好,应该还能记得,那一年东亚文化圈发生了一件大事:2005年11月25日,远在西半球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将它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消息一出,一时民族情绪大发,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汨罗江投江殉国,百姓包粽子喂鱼的故事我们讲了2000多年,咋就给了棒子了呢?甚至连海峡那边的台湾同胞也不淡定了,纷纷表示:大陆人民怎么不好好保护,被韩国人抢了先?

 

那时如果有微博有热搜榜,这个话题一定能高居榜首好几天。但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在亚洲,韩国和日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可谓不高。

 

早在1962年,韩国就颁布了《文化财产保护法》,不仅为民族文化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在民间推广了文化保护理念。



到了1998年,韩国正式把“文化产业”视为韩国21世纪经济支柱产业。民俗专家高巍认为,韩国申遗是为了把自己的文化推出去,过程要大于结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一股“韩流”之风刮进了中国。

 

国人只知道,2005年,韩国“抢”走了端午,却不知,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端午祭已经被韩国选定为十大地方庆典之一,2000年,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虽然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但这十几年,江陵准备申请人类非遗以来,有意识地对这个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发挥。

 

而韩国整体的申遗节奏,已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50年里,面积只有10万平方公里韩国,已经成功申请19项非遗项目。


去年年末,韩国济州海女文化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日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早一步,始于19世纪的明治初年。直到江户幕府时代,日本的传统文化遗产几乎保护得完整无缺。

 

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日本传统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但是日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忘记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1871年5月,日本政宫颁布了《古器物保存法》、《古社寺保护法》、《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护法》等一些列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纵使,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文化遗产遭到惨重破坏,停战以后,日本政府广泛采纳了社会开明人士和学术界的强烈呼吁,实施了复兴日本民族文化的战略方针,在废墟上重建国家。所以,国人才能在京都和奈良,寻找到那份已经消失殆尽的盛唐气象。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

河南能不能打好文化牌?

 

就这样,在东亚友邻的刺激下,自2005年开始,国人开始了前未有过的反思。那年中秋节前夕,一些网站发起了线上活动“网络投票支持中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短短一个月,点赞支持网民人数已达70万人左右。

 

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化,2008年,我们迎来了3个传统节日小长假:清明、端午、中秋。



2009年,中国人的端午节终于被写进了非遗名录。2014年,穿越8省(直辖市)、历经2500年岁月洗礼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同年,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遗成功。

 

去年年底,二十四节气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这是继京剧、珠算、端午节等之后第39个被列入该名录的项目。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孕育形成了兼容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这是老祖宗留给河南人的一大笔精神财富。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的重大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面对这样的重任,近几年,河南也在暗暗发力。

 


去年10月,省政府发布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2020年之前,河南要规划建设根亲文化主题基地、中原民俗文化博物馆等文化工程。这份方案,足以表达河南省对文化的诚意。

 

同时,省里也不乏关心文化的民间力量,比如民俗专家倪宝诚先生,现年83岁的他,每天仍与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打交道,笔耕不辍,死磕中原民俗。


豫记主编杨桐对话中原民间文化的守望者倪宝诚先生


但客观地说,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并不好,不但比不过相爱相杀的陕西,甚至比山西还要差一截子。山西的一间小庙,都能给改造成文艺青年的聚集地,目前的河南有啥?似乎也没啥能拿得出手的。

 

因此,在这种节点上,手握一副好牌的河南,有必要认真且慎重地思考,如何打好手里的每一张文化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深耕50年,倪宝诚如何成为河南民间艺术的关键词

被评为“民间焰火之最”,确山打铁花凭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