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年出土宝贝4万件,建博物馆要花6个亿,二里头挖出了多少“中国之最”?| 豫记

2017-06-20 言苏伦 豫记

6.3亿!洛阳为何舍得下这么大的血本建设这座遗址博物馆?这里是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都邑,发掘出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痕、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多进院落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总结了8个“中国之最”来表达二里头的重要性。其实,远远不只这个数,这只是“冰山一角”。一旦出现一个新的契机,打开一扇关键的门,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惊喜会像雨后春笋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文 丨 言苏伦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博物馆加遗址公园

这回下血本了

 

这个夏天不一样,整个考古界都热血沸腾。国家文物局、河南省委、洛阳市委等领导齐聚洛阳偃师,为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开工奠基,往后可有的忙了。



博物馆项目占地208亩,面积3.1万平方米,总投资6.3亿元,预计2019年10月建成。到时候它不仅是全国大遗址保护的示范区,也是洛阳的“镇城之宝”。

 

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是二里头遗址近60年来发掘出土的文物和考古研究过程中留下的资料等,大概有4万件。

 

博物馆旁边还要建考古遗址公园,光看出土的瓶瓶罐罐,“最早中国”的样子会有点儿支离破碎,只有遗址才能给人当年的画面感。

 

考古遗址公园占地613亩,总投资3.15亿元,其配套工程投资1.44亿元。这回是下了血本了。主要展示的有城墙、宫殿基址、道路、作坊遗址、祭祀遗址等本体,同时还有古环境模拟展示,恢复古代洛河的部分景观,让“最早中国”真正地活起来。


 

把二里头视为圣地的童靴们终于可以来一睹芳容了,比照洛阳博物馆的参观标准,粗略估算了一下,每年参观人数大约为100万。

 

 

“最早中国”当之无愧

想姓夏却不容易

 

中国的考古发现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二里头是个例外。

 

考古界在华夏文明探源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很焦虑,眼看着那么多史籍文献里夏商王朝的记载,却无法在中华大地上找到蛛丝马迹。

 

直到发现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证实了太史公《史记》里殷商的存在,学术界一下子看到了好大一片光。举一反三,《史记》里的夏王朝应该也是存在的,因为司马迁是个实诚人。


 

想着要挖出夏王朝,就真的在1959年挖出了二里头,极大地鼓舞了考古界的士气。然后夏商周断代工程拉开帷幕,围绕着二里头到底姓啥,考古界一边争论一边马不停蹄地挖着。

 

四十年过去了,几千年前的家务事仍旧断不清,有人说姓夏,有人说姓商。几乎每年都在挖,可挖出来的都是问题,不是标准答案。况且条件太差,效率太低,小伙伴们表示很无奈。

 

其实二里头遗址姓啥貌似没那么重要,即使不能拍板定论说它是夏王都,也不能否认它让我们摸到了有史以来华夏王朝文明的源头。

 


在这之前,中国乃至东亚板块从史前到有国家出现,中间是没有确切遗存来过渡的,发现的古遗址都是直接从史前跳到了像商周这样的统一王朝时期,史前文明与王朝文明处于断裂状态。

 

二里头的文化层则是从史前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一直到东周、东汉,恰好填补了史前多元聚落文明与一元王朝文明中间的空白,在中国和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不管姓夏还是姓商,它都是中国和东亚地区最早的王朝都邑,是最早的中国。

 

没有这个“最早”的意义做支撑,那些挖出来的“中国之最”就难以成立了。

 

 

挖到点子上

“中国之最”就排着队来了

 

关于二里头遗址的“中国之最”,有人总结了八个,但其实远不只这个数。单看目前挖掘出来的遗址和文物,规模数量庞大得惊人,想把“中国之最”理得门儿清不容易。


 

二里头遗址的潜力跟大海有一拼,刚开始,每一次挖出“中国之最”,想必在场的人都是无比激动的。时间久了,那些足以让外界人惊掉大牙的发现,在挖掘者看来已经习以为常。

 

那么多“中国之最”,有时候需要的就是一个契机,一旦打开一扇关键的门,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惊喜会像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21世纪初,考古队踏着前辈的足迹继续探寻二里头遗址的奥秘,一条贯穿宫殿区的大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与此同时,当地的一位农民说他家地里的麦子长得不好,这更引起了考古队的注意,丰富的经验告诉他们,这条路很可能是打开宫殿区大门的钥匙。


 

果然,顺藤摸瓜,找到了中国最早的十字路口,接着又探出几条大道,形成一个“井”字形道路网,就是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路网。

 

有了路,往后就顺风顺水,在已经发掘出的宫殿建筑基址周围又发现了几座大型建筑基址,这样,一座总面积接近11万平方米的宫城遗存重见天日,这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早的宫城遗存,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宫城的建筑布局是中轴线式的“四合院”结构,跟现在的北京故宫建筑布局如出一辙,开了中国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布局的先河,是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在遗址的道路中,还发现了最早的双轮车辙痕,此发现是东亚交通文明史的里程碑。那时候就有双轮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了,先人的智慧实在令人佩服。

 

 

最早高科技造出的“超级国宝”

超乎想象到没有底线

 

北京有中关村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区,二里头遗址也有。宫殿区南边,是一个大型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就是最早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这个基地里有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铸铜作坊的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绿松石器制造作坊是专门给贵族用的,那时候不仅能造出青铜器,还有高超的镶嵌工艺。有出土的随葬品为证,目前二里头遗址挖出来的超级国宝已经数不过来了。



最早的青铜容器——青铜爵,是一种青铜酒器,属于礼器。这是二里头首创,跟青铜爵一起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批青铜器。还有以戈为代表的青铜礼兵器,也是中国最早的。

 

在贵族墓葬中出土了数件镶嵌绿松石的兽面铜牌,是中国最早的铜镶玉制品。关于绿松石类文物,有一件绿松石龙形器,是“超级国宝”中的战斗机,让当时的考古队长都觉得现实终于比理想丰满了一回。


 

2002年春天,一座贵族墓葬被发掘出来,一长溜绿松石片绵延了大概70公分的范围,底托已经腐烂,一片片剥离会损坏文物,又不能长久搁置,于是就整体提取运到北京去清理。


 

当技术人员把这些绿松石片清理出来并还原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居然是一条龙,精美绝伦得不像话。论工艺、大小,在中国早期出土的龙形文物中都是罕见的。甚至有人说它是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正统来源,生在“华夏第一王都”,是真正的“中国龙”。


 

“最早中国”才挖出冰山一角

“中国之最”未完待续

 

除了遗址挖出来的“中国之最”,在考古形式上,也有“中国之最”。二里头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介入最多的,可谓是全兵种作战。二里头考古报告撰写队伍也是目前中国最庞大的,有62位作者。并且该报告在中国遗址类报告中体量最大。

 

然而,还不够。不算被水冲毁的部分,二里头遗址的现存面积大约有300万平方米,经过近60年的发掘,才挖了4万多平方米,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曾说:“二里头遗址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作为都城的二里头,它的内涵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它的文化面貌及其社会生活与组织结构、它的族属国别以及人地关系等诸多课题,目前还只是粗线条的把握。”

 

就其族属和国别而言,目前的研究尚未超出推论的范畴,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问题的最终解明,仍有待于带有较多历史信息的内证性遗存比如文字的发现。

 

因此,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二里头遗址博物馆里设立了早期中国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展示中心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中心。充分表明遗址的发掘工作不会停止。

 

考古学家也表示,要像“愚公移山”一样,一代代挖下去。也就是说,还会有更多惊喜等着我们,“中国之最”会越来越多,“最早中国”这部剧未完待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河南最幸运的县城叫荥阳,荥阳沾了郑州多大光? 

发生在河南大学的最后一场考试:最被国人诟病的教育制度,却被外人视为中国文明的顶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