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花木兰故里争夺战获胜的河南虞城,为何会被湖北黄陂看不起? | 豫记

初白 豫记 2020-09-15

时隔20年,迪士尼将翻拍真人版《花木兰》并选用刘亦菲为女主角的消息,引发东亚文化圈热议不断。作为从小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和背《木兰辞》长大的河南人,花木兰的故事当然不会陌生。从木兰故里争夺战中胜出的河南虞城,在获得殊荣的10年之久里,却一直被竞争对手湖北黄坡看不起,这是为什么?

 


初白丨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谁说女子不如男”简直能和豫剧画上等号

可见木兰故事的影响力

 

前几天,大洋那边的美帝传出了一个消息,《花木兰》的选角团队在全球五大洲进行了海选,在面试了1000多名的女演员之后,女主角终于敲定,刘亦菲。

 


美方表示,为了尊重东方文化,准确传递花木兰的精神,他们一早就确定要选一位华裔年轻女性来出演这个角色,而在遇到刘亦菲后,尤其是知道这位“神仙姐姐”在中国的人气、她在美国求学的经历、以及她以往作品的“国际属性”后,认定她就是新版《花木兰》的女主角。

 

然后,几乎整个东亚文化圈都被轰炸了。

 

美国人拍《花木兰》,这并不是第一次。迪士尼公司曾将木兰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并搬上了银幕。1998年夏天,全美首映三天的票房记录已达到2300万美元,并在全球取得了3亿美元票房。

 

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随着动画片的热播,全世界都知道了古代中国有个叫花木兰的姑娘,代替父亲去打仗的故事。

 



当年,这部动画片便获得了第26届安妮奖杰出成就奖,安妮奖,可以说是动画界最高奖项之一了。1999年,它甚至还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所以这次翻拍选角,才会引起了如此之大的轰动。

 

其实,最关心这个问题的还得数中国网友。因为每个中国人都是在《木兰辞》和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里长大的。改革开放以后,两岸三地都以此为题材,拍过电视剧。

 

尤其是河南人,“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两句简直可以和豫剧画上等号了。就连我这不会唱戏的,也会唱这两句。写着写着,不自觉又被带入节奏了。可见木兰故事的影响力。

 


所以,美国这次翻拍真人版,才会获得了万人空巷的关注。

 

很多人觉得刘亦菲并不适合演木兰,倒不是刘亦菲不够好,而是木兰早已被中国人推上了一定的高度。

 

即便这样,仍旧没人知道,花木兰是哪里人。百度搜一下,咦,好像很多地方都在说自己是木兰故里。争夺最激烈的地方有5处:河南虞城、湖北黄陂、安徽亳州、陕西延安和河北顺平。

 


古人都是任性的

随便一写

就让木兰有了5个老家

 

其实,木兰的身世一度是个谜。

 

木兰姑娘最早出现的地方就是入选中学课本的《木兰辞》,这首诗完全回避了木兰个人情况,通读全诗,我们只知道这姑娘有个爱化妆的姐姐和一个会杀猪宰羊的弟弟。

 

这个谜,几乎成了后世的一桩公案。争夺木兰故里的几座城市,都会从古籍里翻出蛛丝马迹,证明木兰是本地人。

 


玩得最起劲儿的是湖北黄陂,清朝康熙年间修订的《黄陂县志》上说:“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时间、地点、人物全都对得上号,看来不会错了。


河北顺平则拿出了更早的证据:明代文学家徐渭的南戏本子,《雌木兰替父从军》。在这出南戏里,木兰自称姓花,她爹、她妈、她姐、她弟也都分别有名字。

 

戏本子总有点戏说的意味,《军师联盟》里,曹丕的郭皇后本名叫郭女王,楞被编剧改成了郭照,你说能当真么?

 

亳州根本看不上眼儿,从故纸堆翻出了明代皇帝御批的《大明一统志》、《凤阳府志》和《颍州府志》,这些方志上都写着:木兰姓魏,亳州人。看看,皇帝都说木兰是亳州人,圣旨咋会有错?

 

这场来始于90年代初期的争夺热潮,在2005年貌似有了一个定调。那年,文化部正式确认河南虞城申报的“木兰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年后,在经过考察验收组对虞城县实地考察后,专家们对虞城术兰文化建设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虞城县为“中国木兰之乡”。

 

虞城有啥证据,能给自己加持上“木兰之乡”的光环?

 


如果你到虞城去,除了县城往南边走60里地,那里有个地方叫营廓镇周庄村,村里有一座木兰祠,祠堂正中塑有高大的木兰像。当地还有这样的民俗:每到初一、十五,都要到木兰祠里拜拜;尤其是四月初八木兰生日,祠里香火更旺。

 

祠堂内外还分别立着一方元代造的《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和一方清朝造《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两碑主要内容都是考证木兰的时代、家乡、事迹等等。

 

中国古人向来讲究“勒石为记”,不管是皇帝泰山封禅,还是将军塞外打仗,都要功绩刻在石头上。而且,虞城的碑是元代货,比明清早了好几百年。所以说,木兰故里的名号花落虞城,也是实至名归。



为了配的上这份殊荣,虞城倒也没闲着。比如说,从1993年开始,县里就举办了首届木兰文化节。后来,文化节还升格了——商丘主办、虞城县协办。

 

2000年5月,虞城还不是木兰之乡的时候,国家邮政局发行《木兰从军》特种邮票,首发式设在了虞城。

 



在黄陂人看来

即便你虞城是故里

但你仍旧没有文化

 

虞城有了官方给的名号加身,本以为争论可以就此打住,然而其他省份并没有这么容易善罢甘休。其中最不服的就是黄陂。

 

2005年11月,就在虞城的“木兰传说”被文化部认可的同时,黄陂推出了新编楚剧《少年花木兰》。这还不算,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根本就想不到,这些年,黄陂给那个木兰文化旅游区投了多少钱。

 

仅是2011年,黄陂区财政就拿出了1000多万给景区做提升工程,其中,460万元专门完善全区道路旅游标识,120万元启动智慧旅游,600万元请专业公司做5A景区提升规划。此外,黄陂还与湖北省客集团签订“武汉至木兰八景旅游直通车”合作协议。

 

“黄陂定制”舞剧《花木兰》


皇天不负人民币,2014年,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正式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今年,黄陂又搞出了一个木兰文化博物馆,馆长叶蔚璋潜心收藏木兰文化藏品已经快30年,藏品共计3000余件。

 

这位叶馆长对着媒体还放出了一句让我这个河南人不寒而栗的话:

 

木兰的祖籍在哪里,目前尚无定论,但木兰文化的起源地,确定是在我们黄陂。

 

与此相比,天时地利人和的虞城反倒没了大动静,而且路子走得很陡峭。

 

两年前,《光明日报》发过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虞城打造木兰文化取得了一些成果,说虞城人看准了“花木兰”这位传奇人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巧打“木兰”品牌,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取得的成果,比如木兰西瓜、木兰大葱、木兰苹果……

 


看完这段,我只有一个疑问:你们是不是对木兰文化有什么误解?

 

木兰,无论姓氏为何,故乡何处,她身上体现出来的“忠、孝、智、勇”的精神,才是所谓的“木兰文化”真正的内核,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弘扬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

 

据说虞城今年又开始搞木兰小镇了,这是个好事,但看着官方给出的规划图,确实有点笑不出来。作为一个吃瓜群众,这个规划图勾不起我丝毫游玩的欲望。

 


迪士尼的《花木兰》能够火爆,是因为它让木兰成为了一个IP。除了编好动画片之外,迪士尼也在出售各种木兰的周边产品,从玩偶、手办到胸针、服装。

 

文化旅游跟纯文化并不是一回事,旅游的过程中,游客需要有参与感和体验。虞城想要打好“木兰”这张牌,绝对不是通过仨核桃俩枣能完成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河南说自己的酒文化全世界第二,谁敢称第一?

郑州vs武汉:京广线上相爱相杀,谁才是中部老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