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过地产商的诗人曹天:我已厌倦江湖,故园才是归宿|豫记

阿童木 晓鹏 豫记 2020-09-15

兰考县阎楼乡王玉堂村,一个拥有1500多人口的普通乡村,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因为村西的一座蓝砖青瓦房,因为一个回归游子对它的打造,又显得不那么普通。一切改变,源自一个诗人的乡村改造计划。他叫曹天,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地产商,他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和自己的风雨故园有关。

 


干净整洁的王玉堂


阿童木  晓鹏 | 文

 豫记微信号:hnyuji


因为一座房子

这个村庄变得不普通


兰考偏东北方向20公里处的黄河古道边,成片的桃花梨花正在怒放,穿过一片花海之后,一座村落就在眼前。

 

外表看去,它和周边普通的村庄并无区别,多数村民都盖起了楼房,年轻人大多数外出打工,略显空旷寂寞。

 

但若顺着大马路旁的道路由东自西进村,走到村西头时,一座蓝砖青瓦房一定会让你眼前一亮。

 

曹天和他的院子


由红石和石磙砌成的围墙上垂绕着一些藤蔓,门口一对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石狮子,厚重的木门,显然是来自明清时期的物件。

 

围墙上的那些石磙,来自周边20里的村庄,过去它们在打麦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废弃后又重新派上了用场。


 

每个石磙上都用红字张贴着毛笔书写的词句,其中一些堪称恒言警句,比如“自由不限量,百花自开放”、“留足保命土,胜赐万两斤”、“世界风情万种,故乡回眸心动”,而另一些则野趣横生,比如“蒸几锅白馒头,生一群胖丫头”、“都来一天了,该吃点喝点啦”。


古朴的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为“栽竹尽是双凤尾”,下联为“种松皆成老龙鳞”,落款赫然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署名。



 迈过蓝瓦构筑的月亮门之后,堂屋的大门上悬挂了一副对联也甚为有趣:“酒喝八成醉再做朋友,门敲三分急知是故人”。

 

屋内的一副字画上,差不多是这个院落的真实的写照“今生独为梅花狂,前世莫非种花郎,庭前屋后栽芳菲,竹摇梅影醉出房……”

 

这处院落占地大约六分,面积上和其他村民的大体相当,与周边那些楼房相比,这座蓝砖青瓦房并不张扬,但因为独具一格,又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


 好友画作,曹天即兴作诗


最让人惊奇的,是房前屋内所有的字画楹联均出自名家手笔,随便拎出一个便是大名鼎鼎,比如尤以儒释道人物画最为精到的著名画家王林,河南书画院首任院长陈天然,再比如山水画有“宋人格律,元人笔意”之称的谢冰毅。


王林画作


更难得的是,所有字画上的诗句均由主人原创而成,当他在朋友圈晒出自己家的照片时,惹得北岛等文化名人都产生了前来住几天的冲动,莫言还专门为他画了一幅画。


莫言画作

 


逃离故乡前

曹天有过一段晦暗的人生

 

这座院落的主人名叫曹天,土生土长的王玉堂村人。

 

院子坐落的宅基地,是曹天的爷爷在1936年买的。在此之前,爷爷从山东推着独轮车来到兰考,靠在方圆几十里卖碱面攒钱买下了这座院子。

 

曹天的父亲就出生在这个院落,父亲当年不仅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还是河南大学教育系公认的高材生,但因“文革”一场政治风波的影响被下放回家,平反后一直当高中的历史老师。

 

知道曹天回来,院子里来串门的人一波接一波


曹天后来也考入了他父亲曾经就读的河南大学,虽然读的是法律,但他对诗歌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曾经当过河大最活跃的文学社团羽帆诗社的社长。

 

在80年代末的大学圈里,曹天已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他的诗歌频频发表在《河南日报》、《星星诗刊》、《飞天》等报刊上。


当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个午夜诗会,经常播曹天的诗,甘肃的《飞天》、新疆的《绿风》、南京的《青春》也都有曹天的诗作,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坐标。 

 

“我是个诗人!”曹天说。



20多年前,在展露自己的才华之后不久,曹天这个满腔热血的大学生,在大时代的风云际会中跌入人生低谷,一度失去自由和铁饭碗,不得已重新回到了自己出生的村庄。

 

《南方人物周刊》的报道说,当年24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在村子里面无表情,像孤魂野鬼似地晃了几个月。那时候村里人都认为他疯了,而他则将自己本来的名字改成了曹天,意思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在这之后,曹天曾帮亲戚摆摊卖衣服,拿着借来的5万元钱到义乌进货结果被骗个精光,之后又在路灯下摆摊卖旧书,在经历了那段最晦暗的时光后,在家乡看不到希望的曹天决定到省会郑州碰碰运气。



他突发奇想地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打油诗广告:《曹天找碗》:男性公民曹天,豫东兰考特产;成家有妻有女,立业无钱无官;身骑一辆破车,城市夹缝流窜;满腹才华横溢,不换一文酒钱……


至少在当年,这是一则非常罕见的应聘启事,他的才华被发现并因此有了一段记者的职业经历。

 

好运接踵而来,1998年,曹天在朋友的介绍下跨入腾飞前夜的房地产业,从此成为一名声名远播又特立独行的地产商。



  再次因诗闻名

却成了郑州最不务正业的地产商


历年的媒体报道中,曹天在郑州地产圈一度相当风生水起。自1999年以来,他用6年时间打造出40余万平方米的安居房,其倡导的“做人要老实,盖房要结实”的企业理念甚至成为地产业的标志性口号。

 

2005年,曹天当选为中国经济改革十大杰出青年,同时被中国作协评为当代百位最具影响力的作家。2006年,他又荣获首届“河南十大文化新闻人物”。2008年他被评为影响河南十大社会公民和郑州改革开放30年30人。


 

头顶“河南最具浪漫情怀与平民意识的开发商”光环,曹天并没有荒废自己的文学创作,甚至在2008年作品达到了井喷的地步。

 

那一年,正逢汶川大地震,他创作了一首《什锦八宝饭》的诗在网上广为流传,这是一首颇为正能量的诗歌,其中一句是这样的:我如今最爱是什锦八宝饭,从此追随你们的脚步无悔……

 

曹天创作的类似诗歌,还有《总理保重》、《伟大的祖国降半旗》、《有爱一起来》等。而影响最大的,则是那首《今晚让我们仰望月亮》:

 

月亮无言地挂在天上,

我们无言地坐在草地上,

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

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

 

这首诗所倡议的,是中秋团圆的日子所有城市灭灯望月缅怀失去的同胞,因为这首诗,曹天做客鲁豫有约,并成了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众多媒体聚焦的对象。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连线了4个节目。

 

客房


有人质疑曹天“不务正业”,而曹天也曾以为在商业侵蚀下激情不再了。有一次,几个地产界的人一块去白云山玩,晚上满天繁星非常美丽。他对一位地产人士说,一起出去散散步吧。“散啥步啊?”另一个说,我看电视呢,不去。

 

“那天,我一个人走了6 公里,我想约人一起散步看星星都被认为脑子有毛病。有毛病的不是我,是他们已经丧失了浪漫的感觉和人生的情趣。许多人说我神经病,我不知道这个时代到底谁有病?”


而当曹天以一个商人的纯情点燃社会舆论和人们的善良之时,他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回到故乡,实践自己的乡村改造计划。



    风雨故园就是诗人的祖国

该如何改造它?


那时的曹天,正值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顶峰,但他并不感觉很快乐,商业让他疲惫了,因为不自由了,交际应酬太多,没有完整的时间看书。


他在博客中的这样自我介绍:“诗人曹天,年过四十,学历博士,祖籍兰考,比文人有钱,比有钱人有理想,比有理想的人实在。”


院子里的枣树


《东方今报》2008年的报道说,那时曹天就希望带头改造家乡,寻找风景故园的诗人灵感。而他做为公众人物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他会去号召公众力量,为改造提供便利,“在家乡人的眼中,能够上报纸、上电视,就是大明星。我带头,会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他曾给女儿写过60篇童话,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家乡为蓝本。在曹天的童话世界里,王玉堂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黄河南岸,有一个叫王玉堂的村庄,那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地方。比如你要找一个叫曹天的人,村里的人会这样给你指路:顺着月季花廊一直走,遇到一丛丛牡丹往右拐,当荷花以海一样的波浪拦住你的去路时你绕着走,然后你进入一片桃林,如果幸好你没有因桃花沉醉,你在桃林中走上吃三只桃子的工夫,你抬头看,你会看到一片爬满青藤的蓝色小屋,窗台上睡着一只纯白猫咪、放着9株玫瑰的,就是曹天的家!”


长满青藤的大门口


但回到家乡的曹天却发现,王玉堂村的宁静虽然依然存在,但公共卫生、社会治安、社会保障上不去,大量的人外出务工,失去了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乡村浪漫爱情没有了。”

 

曹天也痛心故乡的衰落,但老家离县城太远了,几乎没有什么资源,改造难度会很大。他所设想的“乡村改造计划”是,希望在三年之内能够启动, “让乡村文明向前迈一步,讲卫生、恢复乡村道德……也可以去修路,种树,慢慢地改造环境和观念。”


王玉堂村里的水泥路 


3年之后的2011年,曹天因一场众所周知的风波淡出公众视野。人们此后很难在媒体上看到他的名字。而实际上,曹天已将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王玉堂西头那家”,并开始买回爷爷的那片已经易主的宅基地,在上边盖自己的大瓦房了。

 

此时,他离开家乡已经25年,成了村中首富和村民眼中的明星。很多人都劝他要盖就盖它七八层,盖成村里最高的楼,但曹天一笑而过,这样的高楼恰恰是违背他初衷的。

 

曹天盖自己房子的同时,还出资整修了村庄所有的道路,并在修路时埋好了下水道。他一边让人去方圆几十里收购废弃的磨盘石磙瓦当,一边按自己的性子边盖边设计。


曹天搜集来的石磙(部分)


从这个时候开始,曹天开始频繁回村,只要村里有红白喜事都过来参加帮忙,还出钱请村里的老人打扫街道,每到过年回家,见到小孩不管认识不认识就给压岁钱。

 

离乡20多载后,曹天开始又融入到了这个村庄,他8岁的儿子本来很不愿意回来,但房子刚盖好时,晚上睡在房顶的帐篷内,看到满天的繁星后兴奋非常,对老家没有任何概念的他从此爱上了老家。

 

曹天的房子成了兰考的一道风景,经常有年轻人来这里拍婚纱,媒体采访和官方视察时,总把这里当成新农村变化的样本,因此还上过新闻联播。


 进门处的石刻——文魁


曹天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回归乡村,寻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不管成功与否,他都会写一本书——《一个诗人的乡村计划》,对农村试验作一个有益的记录。

 

曹天说:“风雨故园就是诗人的祖国,就是自己生活的地方。”他希望有机会与一群有理想有趣味的人建一个新农人社区,在书香麦浪中享受城市享受不了的美好生活。“不吃化肥农药培育的粮食,不服雾霾,洗着温泉看着表,好受一秒是一秒。”

 


眼下,正是王玉堂最美的时节,曹天希望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乡村改造计划出谋划策,因此决定在自己的院子开展一场浪漫春天诗会,邀请一些文坛名流和社会贤达讨论下“书香麦浪”的乡村书店的实施计划。

 

本场诗会将给豫记粉丝开放一些名额,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评论或发私信报名。


PS:请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曹天:一个诗人的祖国》


推荐阅读

诗人曹天的三个梦想:农民,中医,和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