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雪过后,你能感知郑州的体温吗? | 豫记

2015-11-24 文超 豫记


文超 | 文


上一次郑州全民朋友圈晒天空,要追溯到半年前,久受雾霾困扰的城市忽现蓝天白云,此时不晒更待何时。


从昨天到今天,冬天的第一场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郑州人又开始疯狂拍照片晒雪景,一场大雪让人们又惊又喜,并找到了久违的共同话题。


大雪将城市覆盖,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仿佛天清地白,岁月静好。



雪中自拍的姑娘


天寒地冻,这个城市需要温暖,除了空调和暖气,真正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是人心,是善意。


昨天,先是雪、雨、冰三位一体砸向大地,随后雪花漫天飞舞,到了晚间下班高峰期,郑州的各条主干道大堵车,寸步难行。


我的朋友陶哥下班回家,开车从东区到西区花了一个小时,小儿子给他开门,妻子炖了羊肉等着他。



大雪纷飞的郑州



郑州雪景


这一幕家庭喜剧曾经无数次上演,但这一次,他倍感温馨。大雪和寒冷,让平凡的日常生活具有了某种神圣性。


还是昨晚,我的另一个朋友小夏满身风雪,坐公交车回家,冻得哆哆嗦嗦。


当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坐在母亲怀里,瞪着大眼睛拉拉她的衣服说:“阿姨,我妈妈说把手放在兜里就不会冷了,你看,就像我这样!”


孩子的话语,让小夏心里暖暖的,有那么一刻眼睛酸酸的。



雪中的长队


今天,雪还在下。我站在十楼办公室窗户旁,看到楼下的大学生在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


我想起了三年前,也是十一月,有一个叫刘红卫的农民工在郑汴路中州大道立交桥下躺了20多天后,活活冻死。


现场知情人员讲述,120急救人员涉嫌不作为。被冻死者叫刘红卫,死时38岁,家住开封市杞县圉镇梁庄裴集村。再过一周,到11月30日,是他逝世三周年。


我从小体寒,对我来说,漫漫长冬是一种痛苦的煎熬。看到刘红卫的新闻后,我觉得郑州很冷,冬天很可怕,一个会冻死人的城市,让人没有安全感,人们能做的就是避免成为那个冻死骨,为此甚至不择手段。


来郑州两年多了,这个城市在不断变化,变化得如此猛烈,如此野蛮,让人不知所措,无言以对。


因为在媒体工作之故,见识了很多人的喜怒哀愁。从三个月前开始,我背着相机行走于郑州,试图感知这座城市的体温。


在经三路和广电南路交叉口向西100米,广电南路的北侧,我见到过一家免费粥屋。这家粥屋免费提供早餐,附近环卫工、流浪汉和老人前往免费就餐。早餐干净卫生,简单可口。



免费粥屋(《郑州晚报》张翼飞 摄)


在那里工作的都是志愿者,所有开支来自捐款。我从那里经过不多几次,犹记得门口的志愿者是人到中年的阿姨,脸带笑意。但愿,因为这家免费粥屋的存在,刘红卫的悲剧不再发生。


庙里中街是郑州的一座城中村,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一个叫胡圣年的读书人,在这里开办了一家“若木书院”,供蚁族和农民工子女前来免费阅读。



若木书院


胡圣年和他的爱人曾经开过书店、摆过书摊,收集了四千多册书。他们将这些书奉献出来,让城中村里的人能读上书,读好书。那些打工子弟放学后,除了呆狭窄逼仄的家里往往无处可去,所以,这里迅速成了他们做游戏、写作业、学手工艺的乐园。


前不久,我去桃园路街拍,那里紧邻郑州大学南校区以及多所中学,街道两旁梧桐树高大挺拔,小吃店比比皆是,街上有很多年轻人出没。


那天早上,我在街上走来走去,看到一个老人在街边摆了几把椅子和小凳子,一个人默默坐会儿,然后离开了,不见了,空留那些椅子和板凳守在路边。



雪坦克


中午,我走累了,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儿,才恍然:这些椅子板凳就是老人给路人准备的。


这件事很小,但每次想起,我就感到温暖,整个桃园路最让我怀念的就是这几把充满善意的椅子板凳。


大雪之中,那些椅子和板凳还在吗?


豫记招聘
据说,今年最佳招聘广告是:下雪了,明天公司的小伙伴们可以十点上班,特此通知。其实,豫记每天都是十点上班,就这还有人习惯性迟到,没事儿随时下班。今年冬天第一场雪在郑州飞舞,豫记也已完成起飞前的助跑。豫记人文体验游和豫记文创进入产品阶段,我们需要一些个性张扬、崇尚自由、热爱家乡、爱玩会耍的伙伴,内容主创、视觉总监等虚位以待,不看学历和资历,除了能力和实力,豫记更重创意,欢迎推荐自荐,简历和作品发送至yujimedia@163.com。

推荐阅读:

逃离郑州的艺术家 | 豫记

郑州之殇:还有没有希望?

河南省会为何要从开封迁到郑州


—END—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合作电话:13503998760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