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小县城埋了四位世界级哲人 | 豫记

2015-12-02 文超 豫记



文超 | 文


河南的历史太厚重了,承载过20多个朝代的都城,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历史长达三千年,地下文物全国第一,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古圣先贤数不胜数,以至于每个县都拥有令人艳羡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像洛阳伊川一样安葬着四位世界级的哲人的县并不多见。


伊川地处洛阳城南的一片豫西浅山丘陵之中,长眠于这块土地上的四位先哲分别是范仲淹、邵雍以及程颢程颐二兄弟。


伊川万安山下,有一处颇具规模的墓园,这里北靠万安山,南抱曲河水,东有嵩山挺立,西有伊水流淌。墓园分前后两域,南面的前域葬着范仲淹、其母、长子范纯佑;北面的后域葬着次子纯仁、三子纯礼、四子纯粹和一侄九孙六曾孙和两个曾孙媳妇。




这片墓园通常被叫做范园,内有一尊高大的范仲淹石像,通体白色,据说是伊川县的范氏后裔范振国捐资建造。范氏祠堂则由香港范氏后裔范止安捐资30多万兴建,原来的祠堂在1994年毁于大火,清朝康熙、乾隆、光绪三位皇帝题写的匾额化为灰烬。墓园里的多处石碑都为艺术珍品,其中最珍贵的当属“神道碑”,全称“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记载了范仲淹一生事迹。碑额正中是宋仁宗亲撰的“褒贤之碑”,碑文由一代文豪欧阳修历时两年撰写而成。


紧挨范园的许营村居住着很多范仲淹后人,在1949年之前,范姓村民轮流守候墓园,如今有专门的范氏后人守墓。守墓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孝宗弘治四年,即公元1491年,那一年,明孝宗下旨命令范仲淹的嫡孙来河南守墓。范仲淹的第14世孙范昌期来到伊川守墓,落户许营村,在墓园周围划出不用缴纳皇粮的八亩祭田,每年春秋各祭祀一次。1938年,祭田被废,从此只有每年春季祭祀一次,这时,海内外的范氏后裔纷纷来此祭拜先祖。


被朱熹称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的范仲淹(989-1052)并不是河南人,却葬在河南伊川的万安山下,之所以如此,一则他和河南渊源甚深,二则他有不得已的苦衷。


范仲淹两岁丧父,母亲带他改嫁山东朱姓人家,他改从朱姓,在朱家长大。后来继父去世,范仲淹受到朱姓子弟奚落,说他不姓朱,他得知身世,负气出走,决心自立门户。他先是在山东长白山之醴泉寺读书,二十三岁那年,他来到睢阳应天书院求学。睢阳即今天的商丘,北宋时为南京。




应天书院的早期院长戚同文慈悲为怀,常年周济穷苦人,不积财,不营居室,终身不仕,以教育后进为业。范仲淹来到应天书院时,戚同文已去世,他刻苦力学,以天下为己任,成为显贵后,为宗族设立义庄,救济穷苦族人,颇有同文遗风。


范仲淹的政治事业自然与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有关,他曾六入京师,官至相位,他在开封主持了庆历变法。


范仲淹的生父乃苏州范氏,他考中进士后,曾去苏州要求复姓,族人怕他抢夺财产,不答应,他无奈之下做出只认祖宗,不要祖产的承诺,才恢复范姓。


母亲去世后,因其已改嫁,无法葬于范氏祖茔,如果葬于朱氏祖茔,已经复姓的范仲淹日后又无法与母亲同葬一处。他将母亲暂时葬于商丘,丁忧期间,路过伊川,他去唐代名相姚崇及其母墓地拜谒。姚崇母亲也曾改嫁,死后葬于万安山。范仲淹受到启发,效法姚崇,将母亲迁葬于万安山。1052年5月20日,范仲淹病死于徐州,后人依照他的嘱托,将他葬在母亲身边。


范仲淹作为政治家,成功消弭边患,主持变法革新弊政;作为教育家,他治理下的应天书院臻于极盛,成为北宋的人才基地,培养了多位宰相、文学家和思想家;作为文学家,他的诗文流芳千古家喻户晓,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乃中国士人精神的最好诠释。


范仲淹后代历千年而不衰,代代都有贤者,分布在世界各地,河南的洛阳伊川、商丘虞城、新乡范领村等都是其后人的聚集地。


说起先哲的后裔,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邵逸夫。邵逸夫是北宋思想家邵雍(1011—1077)的第33代后人,与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的邵氏族人同祖同根。邵逸夫创办邵氏影城和香港TVB传媒王国,但比起娱乐大亨的名头,他更让人熟知的身份是教育慈善家,他一生中捐助大陆教育事业47.5亿元,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教学楼遍布中国。



邵逸夫与港姐合影


河南先后21次接受邵氏基金会教育慈善捐款,累计金额17390万港币,共建成校舍建筑面积94.51万平方米。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九中等学校都有以“逸夫”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或科技馆。


从表面上看,邵雍隐居于洛阳的山水间,怡然自得,邵逸夫在繁华都市香港打拼,风光无限,两人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其实不然,邵逸夫所开创的娱乐王国未尝没有邵雍的快乐哲学的影子,邵逸夫投身教育事业也遥相呼应先祖开创理学的文教之功。




与范仲淹一样,邵雍不是河南人,却葬在河南伊川,墓地位于伊川县南9公里的平等乡西村卧龙山之阳。邵雍祖籍河北,幼年随父亲迁往共城(今河南省辉县),三十岁那年,他游历河南,将双亲葬在伊水之上。


不熟悉邵雍这个名字的人,一定读过他写的一首《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开“十字诗”先河,家喻户晓,直到今天几乎每个中国儿童都会背诵。他的诗歌简练如《诗经》,明白晓畅好似白居易诗,很多句子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提起“诗意地栖居”,人们想到的中国古人第一个就是陶渊明。其实,邵雍在洛阳的生活也堪称“诗意地栖居”,充满了智慧,极具现代价值。从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迁到洛阳,到1077年去世,邵雍在洛阳度过了近三十年悠闲自得的时光。


邵雍一生成就卓著,他是理学家,也是易学家,还是理学诗派和二进位制的开创者,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早年胸怀大志,刻苦攻读,后来隐居洛阳,自耕自读,学问大成,以教书为业,终身不仕。


他在哲学上一改前儒重人伦纲常不重宇宙自然的缺陷,秉持“学不际天人,不足以为学”的精神,以易学为根基,形成自己的宇宙自然观,独创先天易学体系。他探索中国历史,上自唐尧虞舜,下及五代,臧否人物,议论王朝盛衰,写成简记上下3000余年历史大事的《皇极经世》。他还将哲学思想写入诗歌,独具一格,《伊川击壤集》收录近两千首诗,不愧是理学诗派的奠基人。


邵雍自号安乐先生,他写《安乐吟》认为快活人应“风月情怀,江湖性气”,他写《安乐窝中四长吟》提出“快活人”有四大雅好:


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太平自庆何多也,唯愿君王寿万香。


邵雍年轻时也曾周游齐鲁宋郑之墟,到了洛阳,爱其山水风俗之美,决定在此定居。洛阳不仅自然风光好,作为大宋朝的陪都,也是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士大夫、文人墨客多来此定居,用邵雍自己的话说就是“圣贤区宇,士人渊薮”。


在洛阳其间,邵雍以其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众多读书人投其门下,他结交的朋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年长者拜之,年等者与之为朋友,年少者以子弟待之。”


邵雍初到洛阳,生活贫穷,他不以为苦,安然处之,后来名声渐盛,家资殷富,他不以为荣。他在洛阳以饮酒作诗为乐,以求道教学为业,不慕功名,不求仕途。


邵雍精通易理,但并不用易经算命。66岁那年,他罹患疾病,体质极差。大儒张载问他:“颇信命否?”他回答:“天命某自知之,世俗所谓命,某不知也。”第二年,邵雍自知不久于人世,他在一首《病亟吟》中写道:“俯仰天地间,浩然无所愧。”


邵雍曾将父亲安葬在伊川平等乡紫荆山下。在他弥留之际,司马光、张载、程颢等人曾想要将他葬在邙山。他却嘱咐儿子要和父亲葬在一起。最终,伊川成了邵雍永恒的归宿。邵雍墓所使用的砖与众不同,每一块上都刻有“邵夫子墓”字样,至今,墓砖大体上没有丢失,就连建墓时剩下的砖也还摆在墓园内。




在伊川紫荆山下,与邵雍作伴的,还有一对兄弟:程颢(1032—1085)和程颐(1033—1107)。二程比邵雍晚出,一起论道,共同致力于儒学的复兴。二程兄弟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复兴沉寂千年的儒学,肇始影响后世八百年之久的新儒学。新儒学两个重要学派,一派由哥哥程颢开创,陆九渊、王阳明集大成,称为“陆王学派”;一派由弟弟程颐开创,朱熹集大成,称为“程朱学派”。


二程出生于湖北黄陂,后来跟随父亲迁居洛阳。公元1082年,程颐想在洛阳龙门山一处寺院旧址讲学,给当时西京留守文彦博写了一封信。文彦博收到信后,说龙门荒废已久,便把自己在伊阙南鸣皋镇的一座住宅,连同粮地十顷,送给程颐。从此便有了伊皋书院(元朝改名伊川书院)。


此后二十年间,程颐在伊皋书院讲学著述,完善其思想体系。“学者出其门最多,渊源所渐,皆为名士”。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者,二程兄弟较知名的弟子有八十余人。据说,“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在此发生。有学者评价“伊川书院是理学的策源地”。


二程思想博大精深,难以赘述。五四以来,国人反传统之思潮愈演愈烈,激进者视程朱理学为糟粕,以为二程朱熹的思想都是些反人权没人性的东西,宋以来裹小脚等恶习都要算在理学家头上。对此,我们不妨引述余英时先生的话,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个重要却被长期忽视的事实:理学的创立者程颐的所有后人,直到元代都忠实沿袭不缠足的家族传统。


伊川县鸣皋镇犹存伊川书院旧址,数通石碑暴露在日晒雨淋中,赵孟頫所书的“敕赐伊川书院之碑”字样已漫漶难辨。书院曾作为伊川第四高中教学楼和食堂,2004年,伊川四高迁出,书院旧址则无人照管,日渐破败。


离伊川不远的嵩县有一个程村,为二程后人世代所居之地,明朝天顺年间,这里被昭封为“两程故里”。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写的长短篇小说绝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从嵩县走出去的一位作家,以二程故里为背景写就了一系列小说,他的名字叫阎连科。


相较于范仲淹墓和邵雍墓,二程墓保护较为完好,该墓有三个墓冢,二前一后,前者为程颐程颢之墓,后者是其父亲之墓,意为父抱子。




埋葬着四位世界级哲人的伊川,与古墓多得无卧牛之地的洛阳北邙呈遥望之势。北邙山上繁星密布的古墓群是“中国金字塔”,我总觉得这个类比有些不伦不类。埃及的金字塔里埋葬的只有法老,是至高权力的象征。邙山则不然,在这里埋葬的除了200多位帝王后妃、将相名人,还有书法家颜真卿、诗人杜甫、词人南唐李后主等文化名人。


世界上恐怕很难找到像北邙山这般的墓葬奇观,从时间上说自秦汉以来两千余年无数王公贵族文臣武将词人骚客长眠于此,从空间上讲北邙山从洛阳向东经偃师、巩义、荥阳至郑州的邙山东段,墓葬群规模宏大。


众所周知,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是英国的国家墓地,安葬着3000多名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在法国,最能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不是埃菲尔铁塔,不是卢浮宫,而是先贤祠。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先贤祠都成了人类的精神高地,北邙山呢?这里没有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高地,却吸引了无数的盗墓贼,结果十墓九空,只剩下满身盗洞的墓冢和空荡荡的墓室。


对比邙山墓葬的悲剧,我们不得不说伊川的四座哲人墓留存至今是一个奇迹。这里留下了一片可以跟古圣先贤对话的净土。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 王景荃、郭昕、杨蔚青《 伊洛厚土:壁画古墓梦繁华》;大河报 许笑雨《厚重河南 范仲淹墓园》;中山大学学报 张海鸥 《邵雍的快乐诗学》等


推荐阅读:

大宋魂魄在巩义而非开封 | 豫记

嵩山脚下的“隐士“ :我为何而活?

固始传奇:吴头楚尾河南地


豫记致力于为全球河南人生产精神食粮。作为老乡的您,最希望在豫记看到什么样的内容?您对豫记发展有什么建言建议?请微信后台留言给我们,欢迎您和豫记一起来众智众筹。豫记小秘书欢迎您来勾搭喔!



—END—



豫记 | 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豫记QQ社群:365802781

合作电话:13503998760

投稿邮箱:yujimedia@163.com

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